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對于這一正在崛起的世界級灣區與城市群來說,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其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專精特新等科創企業也成為這一區域經濟騰飛與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而作為實體經濟的潤滑劑和加油站,金融業自誕生之日起便與實體經濟結下了不解之緣,以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之樹、以向善的金融資源服務“三農”等各類市場主體,也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初心和使命。
一直以來,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以切實的行動響應國家政策,以金融資源有力支持大灣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并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廣袤的農村地區,以金融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交通連通是首要任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指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系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曾經被伶仃洋隔斷的珠江口兩岸城市群,也正被一條條交通大動脈連通。浩瀚遼闊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如長虹臥波,穿行24公里,串聯起珠江兩岸,即將成為撐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交通脊梁”。作為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設周期長、融資需求大,極為需要穩定持續的金融服務。
作為深中通道項目銀團貸款六大牽頭行之一,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為該項目提供了貸款支持,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提供政策性利息減免,為該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加速建設。
除深中通道外,該行全力為南沙區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牽頭組建銀團貸款近90億元投資建設南沙大橋,目前累計投放近15億元。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企業,對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大灣區,在廣州,蓬勃發展的專精特新企業正凝聚成一股強勁的創新力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能。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一直以來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不斷加大力度做好科技金融,持續聚焦先進制造業及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推動專精特新和科創企業快速成長。
在機場,工作人員戴著AR眼鏡對飛機進行檢查,幾秒鐘內便迅速甄別出數百顆釘子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工地,技術人員戴著AR眼鏡遠程連線專家,實時共享眼前施工場景,解決工業難題。這一幕幕頗具科幻色彩的場景,已經照進現實。“工作人員對飛機進行檢查時,一般是拿著一張列有幾十條事項的紙質表格,一項項檢查后再在紙上記錄。使用我們研發的產品,只需戴上AR眼鏡,所有檢查事項都會浮現在眼前,每檢查完成一項后,AR眼鏡會進行核驗并自動記錄同步到后臺,不僅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5%,也令安全隱患降低了33%。”谷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谷東科技”)軟件技術總監陳抒彥舉例道。
在廣州黃埔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成立于2017年的谷東科技,在六年時間里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國內工業AR頭部企業。谷東科技董事長秘書兼財務負責人鄺敏紅透露,企業在成立初期,AR行業處于剛起步階段,不僅市場對AR的認知度不高,技術領域也面臨難題,“公司發展遇到資金困難時,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為我們提供了500萬元無抵押、純信用、低成本的融資授信,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節省了財務成本支出,大大幫助了公司發展。”
當前,廣州專精特新企業隊伍不斷擴容,隨著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示,廣州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已達249家。此外,目前廣州市還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58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7771家。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難題,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圍繞該類企業知識產權、專利知產較多的特點,通過“看未來”的模型,創新構建了“融資+融智”的科創金融服務模式,助力企業“知產”變“資產”。同時,針對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構建了全鏈條、全流程、全時段的產品線,推出“科創貸”“小微易貸”“無還本續貸”等個性化的信貸產品及資金融通、資本運作、支付結算、財富管理、智庫咨詢等綜合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一戶一策”定制服務,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截至今年9月末,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普惠小微貸款結余近300億元,今年凈增近60億元,年增速超25%;針對430家科技型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超40億元。
讓金融資源發揮更多的社會功能,覆蓋更多的市場主體,這是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重要使命。作為國有大行,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一直以來均持續以金融“活水”惠“三農”,繪就了一幅鄉村好“豐”景。
“這個是紅絨球,盛花期的時候滿樹鮮紅,好靚呢”“這個是九里香,花香能飄到幾里外呢”村民任少鴻如數家珍的一一介紹道。任少鴻在廣州花都炭步鎮水口村種植花卉,如今種植基地里各類苗木花卉郁郁蔥蔥。
事實上,早在2021年時,任少鴻經營的種植基地面積僅約40畝,年收入有十幾萬元。自從向郵儲銀行申請了線上信用戶貸款后,任少鴻放開拳腳大力發展花卉產業,現在不僅種植面積翻番,年收入更是提高了不少。“以前銀行貸款都要抵押物嘛,我們的房子是宅基地,也不符合貸款條件,現在郵儲銀行信用戶貸款產品很方便,不用抵押,直接用手機申請就可以辦理了。”
任少鴻申請的這筆信用貸款,得益于信用村建設。2021年,郵儲銀行廣州市地區首個“信用村”落地在花都區炭步鎮水口村,該村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水口村負責經濟建設的總支委員、常務副主任任樹文介紹,水口村村民收入主要源于種植業和養殖業,未被評定為信用村前,村內村民、農戶融資受制于抵質押物、保證人等原因,融資普遍比較困難。“現在農戶直接通過手機就能申請、支用貸款,不僅解決了大部分農戶無抵押無擔保的困難,也大大節省了農戶跑銀行辦理各項手續的時間。”
數據顯示,自2021年開始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來,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依托科技賦能,推出信用村、信用戶、線上信用戶貸款等產品和服務。截至8月末,已建成信用村近1140個、信用戶超2.2萬戶,授信客戶數量達5000戶。
這只是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致力于優化創新鄉村振興信貸產品,通過實施“一行一品”工程,立足區域資源優勢,陸續推出煙草貸、糧油貸、荔枝貸、預制菜貸、農副產品食品貸等全產業鏈的特色信貸產品,強化支農支小戰略定力,向農村領域延伸服務觸角。截至今年8月末,該行特色系列信貸產品已為近500位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累計授信達6億元。
扎根灣區,服務實體。可以預見,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將繼續踐行國有大行的責任與擔當,以更多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讓金融活水的涓涓細流匯聚成川,滋養實體經濟的各類細胞與末梢,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圖說:谷東科技技術人員為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工作人員試用AR設備
圖說:深中通道副總工程師陳越(右)向郵儲銀行工作人員介紹深中
圖說:郵儲銀行廣州市分行客戶經理走上魚塘堤壩,打通金融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