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相關主題、主標識也已發布,有好評也有批判,大家主要是怕春晚沒有“年味”,淪于俗套。但是回想起來,“年味”變淡的表現又豈止春晚?
一、春晚從單純的歡樂到說教、煽情,致使觀者寥寥,看春晚的也是老年人居多,這樣的春晚失去了吸引力、失去了年輕的觀眾,反映出來的“年味”何在?
二、就拿這個春晚主體來說,“龍行龘龘,欣欣家園”,很好的寓意,但是至少有十億老百姓不認識其中“龘龘”兩個字!連字都不讓認全乎,老百姓咋喜歡你、認同你呢?
三、從“假日辦”公布的放假情況來看,除夕當日不放假,這可是老百姓蕞看重、一年之中蕞重要的節日!過了年三十才放假,家中兒女不能及時趕回陪老人吃年夜飯、熬歲看春晚的家庭年味何在?
四、各地陸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沒有“爆竹聲聲辭舊歲”的氛圍,靜悄悄的春節年味何在?
五、更別提有的地方不讓燒紙祭祖、沒收老人取暖用的煤、規范老百姓言談舉止、穿衣帶帽了。試想如果真的祖先有靈,春節的時候在地下都收不到子孫送的紙錢、老百姓的飽暖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這個“年味”又何在?
真的希望有關工作在制定的時候要考慮民心、順應民意、迎合民俗,這樣才能不讓“年味”越來越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