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種名為JN.1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個國家被發現。據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聲稱,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預計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浪潮[1]。
最新新冠變異株JN.1增長迅速,
已蔓延至12個國家
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首次將JN.1單獨納入新冠臨近預報(SARS-CoV-2 Nowcast)[2],稱JN.1是當前美國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截至當日,CDC估測JN.1變異株在美國流行變異株中約占15%-29%,而在11月27日的估測中,其占比還低于1%[3]。
JN.1于 2023 年8月首次在盧森堡發現, 9 月美國首次檢測出,目前共在 12個國家發現[4]。據中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JN.1 在今年10月11日已于上海報告[5]。
JN.1序列信息 來源:國家生物信息中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6],截至當地時間12月11日,英國已有302例新冠肺炎病例由JN.1引起,其中絕大多數(223例)發生在英格蘭,但這一數字可能被大大低估,因為現在只有一小部分病人接受了檢測。截至11月中旬,英格蘭由JN.1引起的新冠病例數占比為7.9%。英國健康安全局(UKHSA)的流行病學家 Meaghan Kall 博士表示,預計JN.1的每周增長率為84.2%,這意味著該變種的傳播速度比至少八個月內出現的任何其他毒株都快。
JN.1為BA.2.86分支,
后者被世衛組織列為“關注變異株”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7],JN.1突變株是新冠病毒BA.2.86突變株的亞分支,其RBD區域具有一個額外的L455S突變。早期的研究表明,BA.2.86與XBB系列突變株的免疫逃逸能力相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JN.1突變株的L455S突變進一步增強了其免疫逃避能力,對XBB.1.5突破感染誘導的體液免疫具有一定的逃逸能力。
根據CDC發布的數據[8],和在去年初占優勢流行地位的奧密克戎變異株BA.2相比,BA.2.86有30多個突變,相較于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占全球優勢流行地位的XBB.1.5,BA.2.86也有超過35個突變。CDC認為,這種遺傳差異的數量等級,幾乎等同于奧密克戎毒株剛出現時與德爾塔等此前流行的毒株之間的差異量。
@shay_fleishon和@LongDesertTrain發現的
BA.2.86(BA.X)尖峰突變譜
來源:X 社交平臺
較多的遺傳差異一度使BA.2.86引發擔憂,世衛組織于今年8月17日將其列為“監測中的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11月21日,世衛組織將BA.2.86及其分支(包括JN.1)調整為“關注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9]。
BA.2.86被納入關注變異株(VOI)[10] 來源:世衛組織
世衛組織新冠技術負責人Maria Van Kerkhove接受CNN采訪時回應稱[11],BA.2.86在世界各地的檢出數量正在緩慢而穩步地增長,“將其定性為關注變異株,有助于促進世界各地對變異株的監測,并激勵相關研究”。
JN.1增長優勢顯著、免疫逃逸能力更強,或將成為全球主要變異株
日本科學家最近于12月8日發表在bioRxiv上的一項研究評估了奧密克戎亞變體JN.1的病毒學特征[12],與其他變體相比,JN.1顯示出強大的免疫逃避能力。這可能是由于刺突蛋白中獲得了L455S突變。該研究指出,JN.1有能力在未來成為全球的主要變異株。
bioRxiv 發表截圖
研究使用貝葉斯多項式邏輯模型,利用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的基因組監測數據估算了JN.1的相對有效繁殖數 (Re)(Re越大病毒傳染性越強),這些國家已報告了 >25個JN.1序列。在這三個國家中,JN.1的Re值高于BA.2.86.1和HK.3,后者是2023年11月底增長優勢最大的 XBB 系之一。
這些結果表明,JN.1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全球的主要變異株。事實上,到2023 年 11 月底,JN.1已在法國和西班牙超過HK.3。研究結果表明,L455S突變有助于增加免疫逃逸能力,JN.1是迄今為止最能逃避免疫的變異株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JN.1 Re值的增加。
2023年4-12月法國、英國、西班牙新冠變異株增長趨勢 來源:bioRx
專家表示JN.1不會造成重大疫情,
短期內新冠病例可能增加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微生物學家金冬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3],公眾無需擔憂JN.1,它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可能造成重大疫情,“一個基本的規律是,現在的變異株所產生的變異都是小的變異(專業術語叫漂變),并不是發生大的變化(專業術語叫轉變)。新冠疫情‘大海嘯’后,全世界監測比較密切的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顯示,它們都已經經歷過由好幾個不同變異株引起的感染潮,但都沒有引發重大的疫情。” 金冬雁表示,判斷一個毒株的強弱主要看三點,一是復制能力,包括它與受體結合的能力,二是免疫逃逸能力,三是傳播性。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表示[7],自去年12月份以來,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原體在中國一直處于共流行狀態,目前國內居民普遍經歷了2次感染甚至3次感染。已有的研究數據表明,這樣的感染經歷能夠使感染個體產生較強且廣譜的針對奧密克戎不同亞突變株的中和抗體。基于此,他推測,JN.1變異株未來在國內的流行可能會短期內使新冠感染患者增加,從而加重醫院的醫療負擔,但是不會對國內正在經歷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潮造成太大影響。
除了JN.1,HV.1已成美國主要毒株之一
除了JN.1變異株,奧密克戎的衍生變種HV.1傳播性也很強,而且具有免疫回避性,它已經成為美國的主要病毒株之一[14]。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15],2023年11月26日至2023年12月9日,HV.1的比例為29.6%,位列美國所有新冠變異株第一位。
美國新冠變異株雙周監測數據 來源:CDC
貝德福德大學公共衛生首席講師克里斯-帕帕佐普洛斯博士表示[14],人們需要注意這兩種毒株的癥狀:感染HV.1毒株的人可能會出現發燒、咳嗽、疲倦、鼻塞或流鼻涕等癥狀,JN.1毒株也有同樣的癥狀,但感染者可能還會出現頭痛和腹瀉。
5歲及以下兒童感染新冠后,
更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2023年10月,《家庭醫學與社區衛生》雜志(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 )發表了一項研究[16],顯示5歲及以下兒童感染新冠后更容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研究納入228940名在 2022年10月與醫療機構有過醫療接觸且既往未感染RSV的0-5歲兒童(年齡截至2022年10月),以分析在2022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節(2022年10月-2022年12月)0-5歲兒童中COVID-19既往感染與感染RSV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在2022年10月-2022年12月期間,曾感染COVID-19的兒童發生RSV感染的風險為6.40%,高于未感染COVID-19兒童的4.30%;在 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間,曾感染COVID-19的兒童發生 RSV 感染的風險為4.85%,高于未感染 COVID-19 兒童的3.68%。
研究結果表明,COVID-19感染兒童的大量積聚以及COVID-19對免疫和呼吸系統的潛在長期不良影響,導致了2022年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例的激增。
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 發表截圖
現有新冠藥仍有效,
三款國產藥物正式被納入醫保
CDC認為,JN.1的持續增長表明它要么更具傳染性,要么更能逃避人類免疫系統。但是,目前沒有跡象表明JN.1的致病嚴重程度有所增加,也沒有證據表明JN.1 相對于其他當前流行的變種對公共健康的風險增加。早期實驗室數據表明,新冠測試和治療手段預計對JN.1有效,同時,接種今年最新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也可以阻止JN.1病毒進入細胞[2]。
當前的抗新冠病毒藥主要針對3CLpro(3CL蛋白酶)和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兩個靶點。其中3CL蛋白酶抑制劑為國際主流抗新冠病毒藥物。3CL位點高度保守,不易受病毒突變影響,具有廣譜抗冠狀病毒活性。目前未見JN.1等變異株具有3CL蛋白酶突變表現,因此,Paxlovid、先諾欣等3CL蛋白酶抑制劑類抗新冠病毒藥物,對JN.1等變異株仍有效。
2023年12月13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3年)》,以先諾欣為代表的三款今年獲批上市的國產新冠藥均被納入正式醫保。納入正式醫保后,先諾欣每盒/療程價格降至479元,價格僅為同靶點進口藥物的四分之一,藥物可及性進一步提高[17]。
今冬明春我國可能面臨新冠、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疊加流行的局面。除及時接種疫苗外,出現有關癥狀后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若患者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建議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快速降低病毒載量,縮短病程和轉陰時間。對于普通人群,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長新冠風險;對于高危因素人群,可以防止進展為重癥。
參考資料: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043214298465701&wfr=spider&for=pc
[2].https://www.cdc.gov/respiratory-viruses/whats-new/index.html
[3].https://www.cdc.gov/respiratory-viruses/whats-new/covid-19-variant-update-2023-11-27.html
[4].https://www.cdc.gov/respiratory-viruses/whats-new/variants-happen.html
[5].https://ngdc.cncb.ac.cn/ncov/release_genome
[6].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2836757/uk-covid-variant-jn1-winter-cases-whooping-cough.html
[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073224175285623&wfr=spider&for=pc
[8].https://www.cdc.gov/respiratory-viruses/whats-new/covid-19-variant.html
[9].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21112023_ba.2.86_ire.pdf?sfvrsn=8876def1_3
[10].WHO COVID-19 Epidemiological Update - 24 November 2023
[1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29453?commTag=true
[12].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12.08.570782v1
[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130885111282416&wfr=spider&for=pc
[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132238113408952&wfr=spider&for=pc
[15].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
[16].Wang L, Davis PB, Berger N, et al. Association of COVID-19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fections in children aged 0–5 years in the USA in 2022: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 2023;11:e002456.
[17].https://tech.cnr.cn/techph/20231213/t20231213_526518731.shtml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撰稿 | 邢亞琳 編輯 | 殷樂 審校 | 劉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