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領域一直不缺新鮮事。
日前,由懂車帝發起的冬測活動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再度成為焦點,“長城硬剛懂車帝”、“余承東怒懟懂車帝”、“多家車企質疑懂車帝冬測”、“懂車帝回應冬測標準”等多個關鍵詞紛紛登上微博熱搜。
引發這一現象的緣由是“懂車帝”日前發布了《2023懂車帝冬測》系列視頻,視頻中選取了針對包括比亞迪、長城、領克、吉利、理想、問界等新老車企的車型測試。
但懂車帝的測試內容并未受眾多車企接受和認可,在測試結果剛剛發布之后,,問界掌舵者余承東首先在朋友圈稱懂車帝的這個測試是“坑人的測試”,直指懂車帝的此次測試缺乏科學嚴謹的依據。
余承東并不是唯一一個不認可懂車帝測試結果的車企負責人,在他公開炮轟懂車帝之后,長城、吉利等車企負責人亦紛紛指出懂車帝的這起測試有諸多不合理之處,特斯拉官方甚至在發出“全球工程團隊每年都會進行極寒測試,確保產品可靠性”的聲明之外,更是直言“媒體脫離行業標準開展測試,會對公眾產生誤導,消耗公共資源。”
懂車帝于是順利登上熱搜。
懂車帝惹了哪些眾怒?
在懂車帝第一次測試中,因為測試數據偏差過大,招致了車企的一致質疑。
車企在這一極端的主要質疑焦點,在于懂車帝的測試是否嚴謹、客觀。
AITO汽車發文稱懂車帝的測試是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用戶真實使用場景”,另外,參與測試的車型初始狀態如何、電量是否一致?如何充電?,甚至駕駛過程的行駛是勻速、高速還是減速的等等問題,都是懂車帝在這次測試中缺失的內容。
但在第一波質疑還未得到圓滿解答的情況下,懂車帝于12月14日又進行了冬測開放日直播活動。
在這個直播日活動中,懂車帝對仰望U8(2023款U8豪華版)、問界M7(2024 M7 Max五座四驅智駕版)、嵐圖FREE(2024款超長續航智駕版)、魏牌高山DHT(2023款高山四驅旗艦版)、騰勢D9(2022款D9 DM-i 970四驅旗艦版)和領克08(領克08 EM-P220四驅性能Halo)等車型進行了全程直播的“極寒純電續航里程”。
但很不幸,這次直播測試也未能讓所有車企滿意,因為參與測試的所有車型幾乎都慘遭“團滅”。
成績最好的是百萬售價檔位的仰望U8,CLTC純電續航里程124公里,懂車帝實測得65.5公里,而成績最差的是領克08 EM-P,WLTC純電續航里程185公里、CLTC純電續航里程220公里,但懂車帝實測僅6.5公里。這其中讓余承東直呼“被坑”的問界M7,WLTC純電續航里程175公里、CLTC純電續航里程210公里,但懂車帝實測僅得10.6公里。
在行業內言談舉止堪稱獨特個性的余承東,也忍不住“炮轟”這個成績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懂車帝的多項測試中,其所用的測試標準是否是行業認可的測試方式,這是車企與懂車帝測試的分歧所在。
比如有車企指出“正常測試應該結合充滿電之后的總電壓、發動機界入時電池剩余電壓等數值,才能比較精準地檢測出車輛的電池工作狀況”,但該車企人員認為懂車帝的測試卻是在“環境溫度更低,整備靜置時間更長”的環境下測試而得。
這樣的測試結果,顯然無法讓車企們滿意,一些車企更是直接指出懂車帝的測試標準不僅不客觀,而且還有諸多瑕疵。
吉利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認為“車輛出發前要對所有車輛進行相同時間的整備,并記錄所有車輛出發前的實際電量“,但懂車帝在實際過程中并非如此。
懂車帝用自己的測試標準進行的測試是否具有科學、嚴謹態度,成為影響這一熱搜事件的關鍵。
那么,懂車帝的測試科學、嚴謹嗎?
不科學、不嚴謹背后:行業亟需統一標準
余承東在行業素有“大嘴”之稱的外號,在這起冬測活動中,他直言懂車帝的測試是不具備科學和嚴謹態度的。
相較于余承東的“炮轟”,其他車企的負責人更傾向于指出懂車帝冬測的不合理之處。
吉利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認為懂車帝的“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在他看來,懂車帝在測試吉利銀河L6的整備過程中“車輛原地怠速70分鐘,期間4次打開車門,最長兩次開門時長均超過10分鐘;領克08在測試前原地怠速71分鐘,期間車門打開了6次,最長一次開門時間6分39秒,這些操作極大增加了空調能耗,導致車輛在正式發出前電量已經下降很多。”
對于諸多車企指出懂車帝測試的不合理,長城汽車在此基礎上認為行業亟需一套科學、嚴謹的測試方法。
長城汽車CGO李瑞峰認為懂車帝的測試方式是“簡單用一套自創的方法檢驗所有車輛,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他指出,合乎科學、嚴謹的測試標準是汽車行業的當務之急。
李瑞峰的言論得到了其他車企的認同——“當前的汽車評測標準有望與時俱進,而一些由汽車資訊平臺發起的測試不僅缺乏公正、科學原則,而且在測試水平方面也有望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博士認為:“任何第三方針對汽車性能的測評,雖不同于汽車產品準入或者產品開發過程中開展的測試,但也應該遵循和參考相關國家或行業認可的標準。個人或企業可以自行進行汽車性能測評,但當這些測評未遵循相關標準或嚴格流程時,測評結果的公開就有可能誤導公眾的判斷,從而影響相關企業的權益。”
在王耀博士看來,“公開的汽車性能測評應當遵循國家或行業認可的標準,以保證測評過程的透明度和結果的可靠性。”
對于這個問題,長城汽車也在同時舉辦的“共同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水平”的圓桌論壇(即懂車帝冬測標準質疑溝通會)上,正式宣布向全行業開放所有“新能源汽車測試平臺”,同時還倡議其他車企跟進,共同支持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測試,推動更加專業、嚴謹的“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標準”早日出臺。
平臺角色,懂車帝的新壓力
在此次引發的多個熱搜焦點中,懂車帝是否具備科學、嚴謹的測試態度,不僅決定了車企們在營銷、品牌方面的后續聲譽等問題,對于懂車帝自身而言,這次測試之爭也將影響著懂車帝的未來走向。
作為一個汽車資訊平臺,懂車帝的測試結果如果不夠科學、嚴謹,那么懂車帝作為一個第三方平臺的專業性、客觀性等身份也就自然無法得到認可。尤其是此次測試過程中,一些自媒體賬號指出懂車帝有招商之嫌的痕跡,也對懂車帝的專業性、公正性提出了拷問。
雖然懂車帝對這種質疑進行了否認,但懂車帝以后能否一直保持公正和客觀,這也對懂車帝的未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懂車帝未來不能一直恪守這種最基本的平臺底線,那么懂車帝屆時遭受車企、媒體和消費者的監督也勢必會成為常態。
另外,懂車帝是否具有汽車測試資格,也決定了懂車帝測試的可信度。如果懂車帝并未取得汽車測試資格,那么這樣的測試,顯然不會具有太高的說服力,因會受到更多車企和消費者的質疑和監督,也當在情理之中。
當然,拋開懂車帝的此次測試是否足夠可信的角度來看,這次測試結果意外地引發、推進汽車行業對統一的測試標準的關注,這也算是懂車帝不經意間為汽車行業做出的貢獻。
對于車企,他們會對此次事件保持高度關注,通過這件事提升自己的技術和產品研發、促進更好的消費者用車體驗,這將是這起熱搜事件給車企帶來的積極意義。
另外,這件事能讓媒體、車企、消費者之間能形成關注汽車產品及技術的良性發展,這對行業而言也意義頗大。
但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一個統一、受認可的科學、嚴謹測試基礎上。
這既是懂車帝此次測試帶來的意義,也是懂車帝從此以后要面臨的更大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