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啊,總想弄個大新聞,特別是迎合或者挑動情緒的那種。這時候,常識和理智的作用就很重要了,要警惕用假新聞或者舊聞來吸引眼球的做法。
這幾天熱傳的一條“新聞”配了央視節目的截圖,說:與四年前相比,我國國民幸福指數提升48.83%:
請注意:除了那個“顯眼包”數據,后面的內容都是帖主“自己感覺”的,不是央視發布的。
這幾天,有些短視頻也在說這事。
我知道并且理解網友們轉發這條“新聞”時的想法,但是,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首先,可以想想:如果這是最近發布的新聞,各媒體、自媒體早就鋪天蓋地了吧?為什么只有一些扭扭捏捏、語焉不詳的轉述呢?
而且,我不相信最近會發布這條幸福指數的新聞。
搜索一下,很容易發現,“國民幸福指數提升48.83%”是舊聞,時不時被人翻出來,只不過現在這次傳得更廣。
下面這個例子是2022年的,還換算了年份,有心了:
這樣翻炒舊聞,博取流量,欺騙感情,浪費表情,有意思嗎?
其實,這是2017年8月的新聞: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聯合清華大學H-LAB幸??萍紝嶒炇彝瞥?017年“幸福中國白皮書”。他們的大數據研究顯示,與四年前相比,我國國民幸福指數提升了48.83%。
說是2017年白皮書,但數據是2016年的,這也很正常。
這份白皮書是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暨2017國際積極教育研討會上發布的。
那時候,還沒發生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很多行業還沒暴雷,房價雖高但沒有現在高。人們的幸福感處于上升期,是可以理解的。
時光就像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感嘆之余,更重要的是向前看,而不是走閉關鎖國、故步自封的回頭路。你說對不對?
最后,我再補充一點細節。
研討會現場播放的視頻標題是“2016幸福中國白皮書”,可能是原先擬定的標題。
有些報道說的是“2017年‘幸福中國白皮書’”,這可能是白皮書發布者最后修改確定的標題。
另一些報道說的是:過去3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我國國民幸福指數提升39.94%。
為什么不是“4年提升48.83%”呢?
我更傾向于認為,3年和4年區別,只是參照系的不同。
在網上能查到的這份白皮書里,幸福指數的變化確實是39.94%,我沒找到48.83%這個數據。
這兩個不同的數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就真不知道了。如果有懂行的朋友,歡迎留言分享,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