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在這座城市里歷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創新并存。今天我們一起聆聽與探尋四千年前的文明印記——大城山遺址出土的兩塊銅牌。
大城山遺址位于唐山市東部陡河西岸,原來的城子莊和雹神廟之間,與胥各莊(今唐鋼一帶)隔河相望,遺址面積達9000平方米。大城山遺址出土這兩件銅牌并不是偶然,早在1955年河北省文物部門就對大城山遺址進行了發掘,文化遺跡、遺物非常豐富。除了這兩件銅牌,還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等,共計500余件。
從外形上看這兩塊銅牌較為普通,簡單的梯形,邊緣厚鈍,金屬的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還帶有一些銹蝕,除了穿孔再也沒有其他裝飾。可是,就是這兩件不起眼的銅牌曾在中國考古界引起轟動,被認定是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金屬制品之一。
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以生產工具為標志的。石器、陶器、青銅器再到鐵器,歷史就在生產力的推動下不斷發展。大約距今四到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進入了“銅石并用”時代。大城山遺址正是處于這樣的歷史進程中。這兩件銅牌出土時,大家紛紛猜測它們是自然銅還是青銅。青銅是由銅、錫、鉛等多種金屬合成,是人類有意識進行的金屬加工。最終經過測定得知它們是紅銅,其中一件含銅率達99.33%,另一件為97%。紅銅在自然界天然存在,說明人們對它的認識與使用較早。這兩件銅牌上的穿孔,細膩且規整,這是人類在磨制石器上的穿孔技術又在金屬器物上得以發揮和展示。就大城山遺址的文化性質問題也曾引發過學術界爭議,最后基本界定是從新時期時代的龍山文化一直延續至漢代,時間跨度較長,而這兩件銅牌也為河北境內發現早期龍山文化的遺存提供了佐證。
目前,這兩塊銅牌陳列于唐山博物館《古代唐山》展廳,看似平平無奇,實則以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備受學術界的關注和青睞。此外,唐山博物館還展出了多種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如:出土于遷安的四萬多年前的象牙,出土于遷西的6000—7000多年前的陶器,3000多年前商周時期精美的青銅器 ,春秋戰國時期展示當時最先進生產力水平的鐵器等,就是這一件又一件館藏文物,彰顯著歷史的印記!
排版/信息科技部
圖文錄音/喬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