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工作中的轉(zhuǎn)運機,看到的即“轉(zhuǎn)好運“
撰文|鄭文
一日三餐,本是普通人最容易獲得的日常奇跡,但我自己真正愛上做飯,還是因為疫情期間居家辦公,難得有了下廚的時間與便利。怎么說呢,就像打開了瞬息全宇宙,父母幾十年的下廚經(jīng)驗,突然輕輕松松在我身上附體了。
從此以后,白天也就算了,連失眠時我都在琢磨第二天的菜譜,有時索性噌得爬起來洗菜備菜。美食紀錄片也順其自然地進入視野,為我與廚房之間的熱戀平添許多故事、風味與期許。
《舌尖上的中國》總是有些距離感的,短視頻博主們的運鏡又多少有點千篇一律。直到我抱著學一些法餐家常菜的初衷,遇見了《小小巴黎廚房》。
主角瑞秋的廚房僅容一人伸展雙臂,跟北上廣打工人的合租環(huán)境相差無幾。如果她把櫥柜門開到最大,就很容易撞到頭。切菜的時候,袖珍的菜板一頭翹起,到處都是方寸間的捉襟見肘。但她一個英國女孩都能做好法餐,泱泱中式料理滋養(yǎng)大的我又何嘗不行呢?
我喜歡跟著她的視角閑逛巴黎菜市場,異域食材帶來的陌生感,讓人忍不住胃口大動。我也喜歡她總是魯莽嘗試私人配方的勇敢與自信,畢竟生活不是命題作文,多打磨幾個愛因斯坦的小板凳,這美食圈終究也能被我們擠進去的。
素人做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方方面面都能按我們手殘黨的水平考慮,不求精致不求準確,主打一個簡便好吃、少洗鍋洗碗。看到瑞秋把近十種食材陸續(xù)投進琺瑯鍋,兩小時后就變出一片美味的熱氣騰騰,你也很難不自信:可能我跟藍帶大廚之間也只差一口鍋了。
那真正的大廚會怎么做呢?《貪嘴意大利》用美食公路片的形式給出了答案。舉世公認,無論排名或口味,意式料理應(yīng)該是最接近中餐的。但令我猝不及防的是,主角兩位年邁大廚就連嘮叨起來也頗有中國長輩的風采,不是惋惜今天年輕人已經(jīng)不愛下廚,丟了傳承丟了生活煙火氣,就是相互逗趣拌嘴,像一對老夫妻那樣嫻熟地拿捏彼此糗事。
更難得的是,這兩位意大利國寶級廚藝大師完全不回避與年輕人之間的價值觀沖突,大大方方把「奶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焊在嘴邊。兩人一路自駕訪游,大秀米其林級經(jīng)驗,政治正確跑得比尾氣還快,頗有廚藝即正義的派頭,就連意餐繁冗的儀式感也在絮絮叨叨中被巧妙地化解了。
當然了,意大利不過是一個云南省大的地方。在咱們美食大國,傳承更是遍地都是,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奶奶最懂得》——英國大廚大米(Jamie Bilbow)熱愛中國美食與文化,方言聽力可能比何偉還好。他走訪浙江、安徽、云南等地的奶奶們,解鎖來自手工藝時代的古早味。長壽面、冬筍米粿、粑粑和臘排骨火鍋……少年記憶中,田間灶頭,家家煙火氣,但這竟成了我們近在咫尺的美味密碼,更是一份無法承繼的鄉(xiāng)愁。
不過只要活著,萬事心頭過,也沒有啥非此不可。飲食習慣總隨著時代與文化變遷,要說灶間廚房最大的魔力,全在于它是一個打破結(jié)界的地方。口腹之欲也好,人間至味也罷,等飯來的那一刻,人人平等。不管多要命的事,先吃了飯再說,這也是全世界的普遍國情。
雖然也有些智慧的知識分子比如伍迪·艾倫表示,缺愛不能靠飯來填補,但中國人對這樣的能量轉(zhuǎn)換卻是相當熟悉的。那些樸素又原始的愛意,口頭溝通有限,卻總是藏在父母或伴侶精心準備的一日三餐里。
作家遲子建有一個短篇小說,《一壇豬油》,講的就是寄托在這人間煙火味里的情意。女人為尋夫?qū)⑷ミh方,家中兩間破屋換得一壇豬油,小心翼翼捧到邊界,壇子卻碎了。女人跟接應(yīng)的朋友滿地撿拾,不知道藏在豬油里的一顆大寶石戒指被同事私自昧下。這貪婪后來竟引發(fā)了一樁命案。那時候女人才知道,寶石戒指其實是暗戀她的同鄉(xiāng)藏在豬油中的。同鄉(xiāng)明知女人此去不返,仍舊備好豬油,接手了破屋,一言未發(fā)。他不要她日夜陪在自己身邊,只求她用好這豬油,有一口熱飯吃、有一碗熱湯喝。
就在疫情前,我是一個四體不勤幾乎從不下廚的外賣黨。但外賣與鍋氣之間的時間差,意味著我們與自然的、從容的、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之間的距離。閑暇時下館子則不同,只有在一個地方真正生活過拼搏過的人,手頭才拿得出一份像樣的美食地圖。那些藏在鬧市中巷弄間的蒼蠅館子,總離不開一兩個身懷絕技的廚子、一對起早貪黑十幾年的小老板,還有一群從不愿糊弄腸胃的食客。
在全球化浪潮中,那種尋訪異域街頭美食的電視/網(wǎng)絡(luò)節(jié)目一度非常流行,有韓國TVN與餐飲大亨白鐘元合作的《街頭美食斗士》,第一站就來到中國成都。NETFLIX也推出了頗具文化審視意味的《街頭美食》,更多從經(jīng)營者的角度打量著街頭煙火氣的上下游。像Top Gear老炮詹姆斯·梅的「人在…」系列,則把美食尋訪視為每日旅行的精彩華章。
今年,隨著中國各地的生產(chǎn)生活全面恢復常態(tài),那熟悉的煙火氣終于回來了。現(xiàn)象級的淄博燒烤打開了國人的旅行新思路(可參考FIGURE與《中國新聞周刊》聯(lián)合制作的紀錄片)。持續(xù)在本地生活服務(wù)領(lǐng)域發(fā)力的抖音,也踐行了一系列打破線上下結(jié)界、鏈接真實用戶的新舉措。
其中紀實類節(jié)目《與生活有關(guān)的事》由抖音生活服務(wù)出品、FIGURE聯(lián)合呈現(xiàn),特邀電視媒體人劉儀偉,回訪一群特別的探店達人,去共同挖掘城市隱秘角落中的寶藏店鋪。有別于普通人單純的饕餮目的,探店達人是一種新職業(yè),也是一個另類視角,他們不但激活了「附近」,更將店鋪/店主背后的生活故事講述給遠方。
蘊含在這些煙火氣中的,有樸素生活里對微小美好的呵護,有逆境之下的堅韌重生,有突破時空限制、令遙遠的我們也感懷不已的緣來緣往。
食物是愛的燃料。當我們從自家的小廚房,來到外面的大廚房,食物里就多了幾分夢想。
蔥姜蒜與福祿壽
20
24
幸運套裝
今天是2023年最后一天,為了即將到來的2024,我們制作了一些具有幸運屬性的小裝備。
開始階段,我們給到合作插畫師兩組關(guān)鍵詞,廚房三寶蔥姜蒜+吉祥三星福祿壽,從廚房到遠方我們?nèi)粘I畹拿恳惶於茧x不開這幾樣東西的庇護。
在開始階段給到“蔥姜蒜+福祿壽“的主題上,大概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兩位插畫師從關(guān)鍵詞轉(zhuǎn)化出來了線稿。
初稿-@陳楠(左)@miaoxiaoquan(右)
我們在這兩個風格基礎(chǔ)上,又做了一些小延展,最終形成兩個不同風格幸運屬性裝備套件。
蔥姜蒜
福祿壽:國風養(yǎng)生系
《蔥姜蒜與福祿壽》國風養(yǎng)生系年畫 尺寸:45x29cm
裝裱尺寸:55x40cm 厚2.5cm
三款吉利滿滿紅包,祝發(fā)財!祝好運!祝長壽!
蔥:生命活力Green Onion: A Lifetime of Vitality
姜:好運香料Ginger: Spice of Fortune
蒜:長壽秘訣Garlic: Secret to a Long Life
蔥姜蒜
福祿壽:廚海朋克系
《蔥姜蒜與福祿壽》廚海朋克系年畫 尺寸:45x29cm
裝裱尺寸:55x40cm 厚2.5cm
立足廚房放眼全球,你和藍帶大廚可能不止是一口鍋的距離,還差一口“勇氣”一口“運氣”,我們準備三款廚房吉星戰(zhàn)甲,無論你是初、中或高段位,總有一款能給到你運氣加成。
初級蒜Greenhorn Garlic
普通蔥Ordinary Green Onion
大師姜Guru Ginger
好運時
評論區(qū)留言
「身邊什么東西給你帶來過好運」
評論區(qū)1、3、5位可獲得《廚海朋克版-吉星戰(zhàn)甲圍裙》一件
截止時間為 2024年1月4日 18:00
氣味相投朋友,讓我們相約在除夕夜八到九點之間,當福祿壽吉祥三星高照之時,仰望天空南面三顆明亮的恒星(位于獵戶座的參宿一、參宿二和參宿三),我們可以知道彼此照耀。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nèi)容授權(quán)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