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 陸銘)
(溫州大學商學院教授 夏怡然)
2023年11月23日,由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主辦,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流動的中國”研究網絡、資助者圓桌論壇、新公民計劃聯合承辦的在深圳舉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陸銘,溫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夏怡然在本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后工業化時代的移民融入”的主題分享。以下是陸銘教授、夏怡然教授主題分享的文字整理稿,經本人審定。
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會帶來很多結構性變化。流動人口的個體決策、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及社會各界的行動,需要建立在對這些變化的理解和對趨勢的把握上,理解這些變化,是“正確”決策的基礎。
中國今天人均GDP正在接近13000美元,這是國際上把一個國家劃入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雖然我們城鄉間、地區間收入差距還是很大,但是從人均意義上我們正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現代化一定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從產業結構上看,中國已經進入到后工業化時代,一個重要標志是服務業的規模和占比持續上升。2021年服務業在GDP和就業中的比重分別達到53%和48%。未來這兩個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原因有兩點:一是隨著制造業越來越強,制造業越來越多的附加值和賦能都是來自于生產型服務業,尤其是研發、設計、品牌、營銷和消費者服務。二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會產生更多對生活服務業高品質、多樣化和多層次的需求。在未來20-30年里,中國的服務消費在消費當中占比將超過50%,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甚至可能達到70%,相當于發達國家水平。
產業結構的變化也帶來就業結構和職業技能需求的變化。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大量的制造業崗位會被機器取代,這些崗位的特點是不跟人打交道,而是跟機器或者數據打交道。但在服務業里,反而被大數據技術催生出大量新生就業形式,如網約車司機、騎手、快遞員等,不僅為技術賦能,還在經濟下行時期促進就業,起到逆周期的調節作用。和制造業不同,服務業是人和人之間打交道,更需要社會交往技能、服務意識、人和人之間非正式契約的建立等,對于個體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等非認知能力要求更高。
上述趨勢和流動人口就業息息相關。這些新生崗位的共同特點就是靈活就業,在用工時間、地點、勞動關系等方面都相對靈活。我們調查發現,靈活就業者中70%以上是跨城流動人口。這些崗位不僅為流動人口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靈活就業所發揮的“學習效應”,也對外來移民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發揮著積極作用。
上圖從理論上分析了靈活就業、學習效應與城市發展之間的互動邏輯。靈活就業對于城市發展的效應體現在當下和未來。當下,靈活就業為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加高品質、快捷和便利的服務,對于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效率也發揮著積極作用。未來,靈活就業和城市發展互相成就;城市想要獲得足夠和穩定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靈活就業者能否扎根融入到這個城市、獲得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回報;而他們在勞動力市場的表現,“學習效應”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恰恰是之前關于靈活就業的研究和討論所忽視的。
這里強調的“學習效應”,不僅僅是通過閱讀、上課聽講、技能培訓等傳統方式獲得知識和技能,還包括非正式經驗的學習過程,任何有價值的信息、觀點、城市生活經驗的互動交流等均屬于學習內容。實證研究表明,在城市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能是終身的,這對于靈活就業者在未來勞動力市場上提高回報、實現職業躍遷、獲得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積累發揮著重要作用。越早進城,效果越明顯。而城市的發展也更有利于學習效應的發揮,因為人口規模越大的城市,服務業越發達,也更有利于人們面對面溝通交流的頻率和速度。
2021年,我們通過線上平臺對騎手進行調查,共回收55044份有效答卷。涉及188個騎手工作的城市,65%在東部地區,40%以上是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這也體現出,城市規模越大,提供的靈活就業工作崗位也越多。這些騎手平均年齡32歲,72%屬于跨城移民,45%是跨省移民。所以看似調查對象是靈活就業者,其實和流動人口群體息息相關。
靈活就業的時間靈活性
新業態下靈活就業的顯著特征是就業形式和工作時間的靈活性。特別是工作時間靈活,是近7成調查對象選擇做騎手工作的主要原因。
(注:在“為什么選擇做騎手”的所有原因中,“騎手工作時間靈活”得到近七成騎手的認同)
相較于工廠中“全天候”工作狀態,騎手工作有波峰波谷特點,在非用餐高峰時段有不少等單間歇時間。騎手也可以選擇開始和結束接單的時間,都給到騎手們相對自由的工作體驗。
自由的價值:靈活時間里的“學習”
這份“自由”的工作體驗對于騎手意味著什么?我們調研發現,自由的價值除了靈活就業所提供的時間和機會之外,還有利于騎手們的業余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為什么看重騎手工作的時間靈活性?”這個問題,除了追求“自主決定休息和工作”“方便照顧家人”“有時間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等之外,還有15.17%的騎手選擇了“方便參加培訓、學習,提高技能”。在問及騎手們“為什么選擇騎手工作”時,“可以鍛煉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和“積累配送、餐飲行業的相關知識”兩個原因也有較高的贊同度,分別是52.77%和53.58%。可見,騎手們非常看重在騎手工作中的學習積累。
靈活時間里的“學習”
(圖1 騎手送單間歇或等單時間內的參與活動情況)
在送單間歇或等單時間里,騎手都做了些什么?騎手們的回答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傳統學習、第二類社會互動占比較高,特別是社會互動中“與其他騎手溝通交流”的比例最高(48.32%),第三類休閑娛樂相比要低很多。
這些騎手在靈活就業的時間里,哪些人更注重學習?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結果。1)靈活時間的優勢:上一份工作的時間越不靈活,送單間歇學習和娛樂的概率越高,社交互動的概率越低。兼顧其他工作的騎手學習、娛樂、社交活動頻率更高;2)為未來職業做準備的“學習”:對未來職業的期待“偏專業技術型”或“追求職業上升空間”的騎手,學習和社交的概率較高,娛樂的概率顯著更低。也就是說騎手的靈活就業時間給他們提供了為提高未來勞動力市場的預期收入做準備的機會和時間;3)中間層的努力: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的騎手參與學習的動力更大 。
學習積累與工作表現
騎手在靈活時間里的“學習”,特別是社會互動方面的學習積累,對騎手的勞動力市場表現和未來職業發展有怎樣的具體影響?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在靈活時間內的學習積累,與騎手的工作表現存在正相關關系。如上圖所示,經常與其他騎手、店員、商家老板溝通互動的騎手日均送單量更高:在等單間歇經常與其他騎手溝通交流的騎手,日均送單量比其他騎手多18.4%,與店員和商家老板經常溝通的騎手日均送單量比其他騎手多5.4%。騎手們在靈活時間的學習積累將通過增加送單量來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我們按送單間歇或等單時間所做的活動來分組計算騎手平均月收入,發現平均月收入排前三位的分別是經常與其他騎手交流的騎手、與店員交流的騎手、與商家老板交流的騎手,最低的是玩手機游戲的騎手。如果以在等單和送餐間歇不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騎手為基準組,與其他騎手、店員或者商家老板交流的騎手,月收入平均提高7.5%,相當于收入提高約400元。相對于騎手的月均收入水平,勞動回報還是不錯的。
騎手的有效溝通機制,是如何對他們的送單量和收入發生作用的?比較直接的渠道有兩方面:一方面,通過與其他騎手溝通,分享和學習了更多關于路線規劃和搶單等技巧和經驗,從而提高了送單量和收入。調研數據顯示,騎手在高峰時段同時接單量越高,平均月收入越高。每增加1單,其收入平均提升約4.1%;另一方面,通過與店員和商家老板的溝通,有助于與商家建立并保持良好互動關系,比如有利于解決出餐慢的矛盾,從而提高送單量和客戶評價。這兩方面都影響接單量,進而直接帶來收入的提高。實證分析表明,騎手對待商家的總體態度指數每增加1分,騎手的收入將顯著提高4.5%。
從上述騎手學習效應的發生機制來看,與他人溝通交流的“學習”有助于提升騎手的工作表現和收入,也就是 “學習效應”在騎手工作中的直接體現。
工作滿意度
(注:騎手們“如何評價目前的騎手工作”)
媒體曾關注到不少與騎手有關的負面新聞、騎手對工作不滿意的案例,但這些能否代表整個騎手群體的態度,還需要基于更多樣本的調研分析。
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所占比例接近半數,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只占非常少的部分。經分析發現,參與傳統學習和與騎手、店員、商家老板溝通交流更多的騎手,對工作滿意度評價更高,與上一份工作相比,工作滿意度提高也越多。這可能和他們能從中獲得更高收入有一定關系。
職業生涯的“起步器”、“緩沖區”和“加油站”
當問到未來一年的職業規劃時,對于全職騎手來講,接近半數(48.84%)的人選擇未來一年繼續做下去;部分希望晉升到管理層;也有18.59%選擇兼職做騎手;10.96%打算不做騎手(其中,40%打算創業做生意,50%打算從事其他服務業)。
騎手工作對于騎手來說,當下不僅是他們融入城市的“起步器”,也給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職業“緩沖區”和“安全網”。也許正是因為騎手工作進入和退出的靈活性,給勞動者提供了帶薪“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機會,降低了工作轉換或失業的成本,為穩定生活提供了保障。
對未來工作的期待
騎手們對未來職業有著更多的期待。“收入更高”的選項占比最高(65.04%),緊隨其后的是“有職業上升空間、晉升機會較多”(49.25%)。對未來職業有更高技術要求和晉升追求的騎手,他們參與了更多學習活動,而這也給騎手提供了人力資本積累的時間和未來職業躍遷的機會。可以說,騎手工作也是騎手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加油站”。
總結
靈活就業者為城市服務,城市也需要擁抱辛勤的勞動者們。目前社會各界對靈活就業和靈活就業中的學習效應,以及其對靈活就業者自身和對城市的作用的了解還不夠。希望通過研究,能讓更多人了解到靈活就業對于勞動者個人收入、工作滿意度、人力資本積累、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正面意義,對于以外來移民為構成主體的勞動群體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積極作用。
同時,由于平臺經濟的靈活就業形式不同于傳統的雇工模式,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保障面臨著許多新特點、新問題和新挑戰,有些并不適用于現行的勞動保障制度。對此,我們也呼吁相關部門和平臺企業共同加快勞動權益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適合靈活就業人員工作特性的新型勞動權益保障制度、法規或措施。
促使人力資本集聚和人力資本積累在空間上一致,才能兼顧效率與公平。
——溫州大學教授 夏怡然
論壇回顧: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論壇直播回放
歡迎關注服務流動兒童微瀾圖書館:
他們是外賣員、快遞員、家政工,但他們的孩子在城市找不到一張課桌 | 岳毅樺 一席第801位講者
去給這家圖書館當館東,是我今年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 雅君的好用分享
微博:@新公民計劃
豆瓣:@新公民計劃
微信:小新(xingongmin2007)
“守護流動的希望”月捐籌備中
期待重新上線……
加入服務流動兒童的微瀾圖書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