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是必然的經歷
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好不好,其實一早就隱藏在平時的溝通里
14歲侄女今年剛上初中,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古怪了,和她媽媽根本就說不了幾句話
有時候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就大吵一架,有時候直接不理會,給你一個“不耐煩”的表情自己猜
這一次,也是侄女剛放學就吵著鬧著去同學家玩
如果是尋常的偶爾來往也沒什么,可如果天天去別人家里玩的叨擾,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于是,堂嫂就果斷拒絕了
侄女被拒后,氣呼呼地把人往外邊推,關上房門就不理人
再過了一會,堂嫂去敲門喊吃飯才發現屋里空空如也
一問才知道,那孩子竟趁著家人沒注意時偷偷跑同學家去了
堂嫂一氣之下威脅說:“有本事就別回來了”
侄女也硬氣,連續三天沒有回家
到了第四天,終究是堂嫂忍不住了,堵在學校門口把孩子拽回家
那天晚上,母女倆氣勢不分上下,堂嫂生氣把孩子揍了一頓,侄女也生氣地把媽媽推倒,直到兩敗俱傷才慢慢消停下來
后來,堂哥回家后看著大眼瞪小眼的模樣,他開導侄女說:“同學家再好,也是別人的家,你又不是自己沒有家,為什么要天天往同學家跑呢”
沒想到,侄女張嘴就說“別人家的媽媽不會罵人,說話也那么溫柔,放學回家本來就那么大的學習壓力,我可不想再看到擺著一張臭臉的老媽”
這就是情緒溝通的重要性,什么樣的情緒就會帶來什么樣的溝通效果
通過堂嫂和侄女大吵一架這件事,蘭媽也意識到:搞定親子關系是需要從掌握溝通技巧開始
比如,以下9種“神溝通”,掌握它,孩子會更愿意跟你親近
01
直接描述
?你耳朵聾了?跟你說過多少遍,上完廁所要沖水、還要關燈,你為什么總是不聽
?寶貝,上完廁所是不是又忘記沖水、關燈啦?
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給人的理解感受那是完全不同的
在以前,我總以為孩子犯錯、或者出現某些問題時,你聲音大一點,把他們身上的問題說得詳細一些,孩子就能知錯就改,避免再次犯錯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多少有一些天真
沒有孩子喜歡聽嘮叨,也沒有幾個孩子有耐心聽你說一大堆話
與其說太多的話去描述一件事情,不如簡而意明地直接陳述事實
告訴孩子:“小迷糊,你是不是又忘了某某事啦”
這種俏皮的直奔話題更容易接受、也能讓孩子聽完就知道問題所在
02
說出感受
?你這孩子,一點禮貌都沒有,拿別人東西時一定要經過對方同意,我怎么生了你這樣沒禮貌的孩子
?你先聽我說,不管我們有多么喜歡這件東西,它都是屬于別人的,你這樣突然拿走,別人會不高興,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小朋友之間,少不了大家一起玩時,對某件物品的突如其來喜愛
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抗誘惑力還比較差,喜歡就是擁有,擁有就是我要直接把它帶回家
于是,可能就有了孩子喜歡直接順手牽羊、動手去搶的行為
對于這種霸道中的懵懂無知,你和孩子溝通的一定是行為背后的感受,而不是批評責備
直接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會讓別人不開心,如果確實很喜歡這個東西,你要很有禮貌地問問對方: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
一個人的改變就是從感同身受開始,行為背后的感受便是孩子的新起點
03
表現需求
?你沒看到我在忙嗎?別來煩我
?我的小可愛,你好調皮呀,媽媽明天就要交任務了,你能給我半小時忙工作嗎
看起來無理取鬧的孩子,你認為他們是在調皮搗蛋
其實,他們只不過是為了獲得存在感而已
當你好不容易下班回家,孩子小跑著過來往你身上撲,一句“抱抱我”,又或者拿各種稀奇古怪的玩具炫耀,為的就是爸爸媽媽可以多陪他們一會
陪伴,也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基礎的成長底氣,能生活在父母陪伴下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也是富足而充滿幸福感的
不想孩子遇到困難時候只會撒潑搗蛋,那么家長就需要充分表達需求
你忙時,就要告訴孩子你的需求:“能不能給我半小時”
你不理解孩子時,也要了解他們的需求:“你能告訴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嗎”
04
示弱撒嬌
?看看你現在的樣子,真討厭,誰家孩子像你一樣潑辣、不聽話呀
?哎呀,你的聲音有點大,我差點嚇得把手機都扔了,下次可不要這樣嚇人哦
太強勢的父母會讓孩子感到害怕,也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假如,孩子拿著99分的試卷回家,你看到后對孩子說:“還有1分呢?讓你吃了嗎”
這種太看重分數的強勢,就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很強的壓迫感
明明很努力了,可始終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認可、和期待
這種長久的心理壓抑,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煩躁、敏感、甚至自卑
如果你否定孩子后,他們變得煩躁不安、故意做一些讓你生氣的事情
那也不要急著生氣,試著做一個示弱撒嬌的父母
告訴正在發脾氣的孩子:“你的聲音好大呀,如果再溫柔一點就好了”
撒嬌,是你跟孩子好好相處的一種溝通智慧,學會示弱孩子才更愿意跟你好好說話
05
催簡單事
?再不快點,我們就走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我看了下時間,還剩5分鐘就要到點了,快來看看穿哪雙鞋出門
成功需要一件一件事情的積累,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
孩子上學沒幾年,你發現他做什么事情都磨蹭得不行,一點學習態度都沒有
你很擔心,也希望孩子可以積極上進
可是,不管你如何跟他們講道理、如何提醒催促,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慢節奏成長
這真的是我們的孩子不夠聰明、沒有學習的天賦嗎?并不是
仔細想想我們的催促就能發現,每一句話都包含著催人、說事和指責
沒有催到重點,孩子自然也就沒有上進的積極性
想要改變孩子的積極性,那就要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催
比如,孩子上學磨蹭、沒有積極性,那就從“穿哪雙鞋”開始提醒
當孩子選擇性地穿上鞋后,出門上學也就成為了接下來自然而然形成的目標
06
給出建議
?怎么回事,衣服是用來穿的,不是讓你當成抹布去擦鼻涕的,你看看自己多臟呀
?媽媽知道你愛干凈,特意在你兜里放了紙巾,記得有鼻涕了用紙巾去擦,如果被別人看到你用衣袖擦鼻涕,私底下有可能笑我們家買不起紙巾哦
孩子并不是生來就邋遢無知,他們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應對罷了
如果孩子做錯一件事情,家長問都不問原因開始指責批評
那即便是這件事有不得已的隱情,他們也不愿意拿出來求助了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冬天就喜歡流鼻涕,那時候害怕被同學叫“鼻涕蟲”,總喜歡用衣袖悄悄一擦
下意識的動作被爸爸發現后,他狠狠地把我罵了一頓,從此不管在外面受到怎樣的委屈都不會提一個字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能力有限,很多事情發生了都茫然無措
如果你覺得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對,那就用合適的語言去給孩子提提建議
孩子喜歡用衣服擦鼻涕,那我們就夸他愛干凈,然后再準備好紙巾,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做好孩子的成長引路人,為他們提出合理的建議,這也是每一位父母必須學會的技能
07
換個話題
?你怎么回事,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太笨了
?是不是太累了,那我們出去轉轉,休息一會再回來寫作業吧
人性都是貪好、不受罵的,小朋友們的成長世界也是一樣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可優秀絕對不是嘴上說說那么簡單
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
你希望孩子坐在課桌前,就能把手里的所有作業高質量完成,但這個過程一定是需要輕松而舒適的環境
孩子剛做一道題就遇到了困難,你看到后就指責他們太笨了,那接下來的題目還沒有開始,孩子就已經泄氣了
一個有智慧的父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從來都是只幫忙、不批評
如果你覺得孩子實在是學習吃力了,一道題做了好一會還是沒有進展,那就試著換一個話題吧
可以帶孩子先出門散散步、打打球,通過一些輕快有趣的話題趕走焦躁
當孩子沒有那么大的壓力后,他們回頭去寫作業的質量自然就提高了不少,哪怕還是遇到不會做的題也會樂觀求學,而不是消極煩躁
08
請求合作
?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好,你可別不知好歹
?我理解你現在的想法,如果不嫌棄的話,我能不能申請和你一起合作呢
“為你好”這句話,是我聽過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壓力
孩子從出生開始,我們都希望做一個合格父母,也希望可以把孩子教育好
可誰不是新手上路呢?孩子是第一次為人子女,父母也是第一次做人爸媽呀
在這條路上,大家最應該保持的關系就是-合作
如果父母總認為“我吃過的飯、走過的路比孩子多”,那教育就很難平衡
你的一句“為你好”,孩子會不服
你的一句“不知好歹”,更是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所以,好的親子相處就是合作關系
不管孩子現在是否優秀,都不要過于強調你的決定
告訴孩子:“我想跟你一起合作”,這種攜手并肩的新話題才會激發孩子的興趣與活力
09
語氣幽默
?你再在墻上畫畫,看我不拿刀把你手給剁了
?這是誰在墻上畫的飛機呀,好危險,萬一復活了,家里的房子都要塌了
父母和孩子本身就沒有那么遠的距離,從小大到大,除了學校的老師同學,還有身邊的朋友,父母才是和孩子相處最的多人
但為什么孩子長大后對所有人都禮貌紳士,唯獨和父母之間話不投機呢
我們對孩子的語言講話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影響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亂寫亂畫,他們沒有固定的位置,想在哪里畫就在哪里畫
一個沒注意,家里的墻壁上就出現了各種涂鴉
孩子還蠻喜歡在潔白的墻壁上寫寫畫畫,站著就能創作,一點也不累
可家長看到后就不干了,好好的墻壁被如此涂鴉,那不得好好給次教訓呀
于是,你威脅他,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嫌棄和批評,反而偏要對著干
想要孩子乖乖聽話,那幽默的語氣就起到大作用
如果孩子想象力爆棚,在墻壁上畫飛機,那你也想象力豐富告訴孩子:“飛機要復活了,家里可裝不下,我們應該畫在紙上,讓飛機飛到藍天上”
用影響力打敗想象力,你和孩子的溝通也會越來越有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