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曉偉
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打出外曾祖父在80年前寫的日記,我現在越來越糊涂,越來越看不懂了,外曾祖父怎么像是一個僑領抑或是欽差大臣,四處訪問,甚至到過古巴,而家人從來不知道?因后面抄的是《三國志》,所以這是我發表的最后一篇日記了。全文如下:
我到古巴,僑胞們待我真厚。年紀大的,像八十多歲的黃仲光先生;年紀輕的,像三十多歲的關洸元先生;洪門民治黨,像朱家兆先生;中國國民黨,蔣賜福先生;銀行界,余鄂賓先生;報界華文報、開明報、商會俱樂部百忙的李崑玉先生,每天總來看一下。民聲日報榮暖先生更陪我到各埠訪問,并且替我出版一本《臺灣與古巴》以留紀念。
但我實際上對僑胞有什么貢獻?——僑胞們最關心的是他們下一代子女教育有問題。我卻(沒)具體的辦法可以告訴他們。
古巴僑胞的公共組織是很完備的各途公會。各地會館、各姓公所都有規模,而全體性的中華會館中華商會都辦好,能注意僑胞福(利)。九江會館且辦醫院,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關于文化發揚很努力,兩大政黨、三間僑報、各個社團提倡中國文化。例如敝姓隴西會館,門窗的玻璃都燒寫了李太白的詩。崑玉先生的住屋布置堂皇壁畫,繪了大幅泰山孔廟、萬里長城、西湖秋月等名勝,家里還珍藏他尊翁崧山先生二十五年(來)所寫給他二百五十多封信,奉為寶訓。九江會館則保著朱九江先生殿試的考卷。
這樣高雄而濃厚的中國文化氣味,美洲小(少?)見。然而矛盾的現象就是學校竟因困難經費而停辦。王貞疇先生不得不改行做生意,現有數以百計的兒童沒有受教讀。
筆者注:芻議,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