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老師的學生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他們見生人不怵,主動打招呼,不痛快了會跟老師說,或者索性在同學面前大喇喇地哭出來。
李巧,重慶市開州區九龍山鎮中心小學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從教5年。
“我小時候也是留守兒童,內心很多想法沒地方說,那時我特別封閉。當老師以后,就想讓我的孩子能找到傾訴的地方”。
所以——
李巧推廣閱讀,讓孩子們在書中去體會共鳴;
語文課可以是話劇表演。孩子們自導自演,跟著劇情里的人物共情;
教室里放置了一個上鎖的“心聲箱”,孩子們有什么想對老師說的話,小期待、小煩惱,都可以投進來;
她甚至在語文課上開了一個吐槽大會,孩子們的吐槽讓她也大為震撼。那些成績不錯,看起來自律而安靜的孩子在“吐槽”時號啕大哭。
吐槽大會的設計叫“只言片語”,李巧舉個牌,上面有一些圖片,孩子選一張最能“戳”中他的圖片,吐露心事。
小宇選了“狼和羊”的圖片,一頭綁著的羊,被狼當做木偶提拎著。小宇說,“這只羊就像我,我經常被媽媽控制著。媽媽自從做了一個小手術后,對我管得越來越嚴了。我都快被吃掉了。”
軒軒選了“一只手在海底舉起一盞火炬”的圖片,“它像在茫茫的大海中為路人指點方向。就像我哥,他雖然不讓我玩手機,但對我一直很好,不像我爸爸媽媽,離我很遠很遠,從來不知道我在想什么?!?/p>
佳佳選了一張“一朵花長在樹干中間”。“我最近脾氣很暴躁,總喜歡呆在自己房間里,其實我也喜歡玩,喜歡看電視,但我出去看電視大人會罵我,我回到房間呆一會,他們又沖進來,有一次還把門砸開,罵我為什么呆在房間里,也不學習一下或者出去走一下。他們怎么都不理解我。”說到這一句時,佳佳幾乎是吼出來的,號啕大哭。????????
李巧說,“在我的這些活動中,孩子可以盡情傾訴,他們是安全的,我也不做評價,我做的就是包容,成為他們的樹洞”。
“我常常會想,現在的我是不是小時候理想中的老師,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是在療愈小時候的自己?!?/p>
她的學生也因此有點不同,她給孩子開性教育課,她班里的男生會說:“青春期憑什么女生先來,我也想要!”
其他班的男生嘲笑他們班一位長青春痘的女生,他們班會一起捍衛,“這不過就是青春期”。
在報名2023馬云鄉村教師計劃時,報名表中有一條,“你覺得你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是?”李巧填寫的是:1.想做的事情一定會去做;2.學生的成長為先,其他人的言論靠邊。
她學了一系列閱讀指導課程、心理學,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她都去學。但是她又不想走大多數人走的那條抓分數的“傳統”教育路線。她從不拖堂,沒有題海戰,不用時間去換成績。去年她帶的那個班小升初,語文成績從原先的年級倒數第一,畢業時追到與第一幾乎并列。
“當孩子們變自信起來,輕快起來,成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p>
從一開始,李巧語文課上弄的那些個“花樣”,就有家長質疑,身邊的同事們也都為她捏把汗。
但是在那屆畢業的學生中, 有一位不善言辭的孩子在自己的作文里寫到:
“媽媽教會我愛別人,李老師教會我愛自己?!?/p>
李巧說,看到這一句時,覺得一切都值了。
李巧
“馬云公益基金會2023鄉村教師計劃”教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