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日左右交節。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解釋道:“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極言大寒之冷。
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大寒在歲終,冬去春來,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年節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漸濃。大寒節氣往往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期間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意味。這節氣期間,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作為年尾最后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閑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歷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臘味”、“趕婚”、“趁墟”、“洗浴”、“貼年紅”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