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有軍職的軍隊干部進行授銜,由于職數有限,加上歷史原因,部分在我黨我軍歷史上作出重要貢獻,以及授銜時擔任重要職務的老將軍沒有被評為中將及以上軍銜,只能屈居少將。共授予少將806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
那么,哪些少將在紅軍時期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表現最為突出、戰績最佳呢?
筆者憑著自己對軍史的一點點粗略的了解,和讀者們分享一下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從職級上看,有五名兵團級干部僅為少將,他們分別是賀晉年、段蘇權、陳沂、袁也烈、解方。筆者認為賀晉年戰績最佳。
賀晉年,1910年1月出生于陜西省安定(今子長)縣。陜北紅軍創始人之一,一度是陜北紅軍第三號人物。抗日戰爭爆發后留守陜甘寧邊區,1945年到東北工作。
賀晉年在東北最出名的就是剿匪了,看過林海雪原的人都對能謀善斷的田司令記憶猶新,田司令的原型就是賀晉年。
賀晉年到東北后,101給他安排一個苦差事——到土匪最猖獗的合江軍區擔任司令員。前幾任司令員對付土匪都是用大部隊追剿,往往效果不大。賀晉年到任后直接將一半主力部隊化整為零,組建數百個精干小分隊,一邊深入廣袤的農村宣傳政策、發動土改,一邊探尋土匪老巢,進行剿匪,不到一年時間就肅清了合江省的匪患,殲匪十多萬人。
剿匪完成后,賀晉年又奉命組建東野第一支騎兵縱隊和東野十一縱,就是后來的48軍,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就是出自十一縱。遼沈戰役,賀晉年率部接替四縱死守塔山,讓國軍未能前進半步。入關后首克密云,打響了東野入關首秀。四野南下,賀晉年擔任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協助鄧華指揮了湘贛戰役、廣東戰役。
再簡要說說段蘇權,段蘇權18歲就擔任黔東獨立師政委,后來獨立師被打散,段蘇權潛回老家,抗戰爆發后帶著紅六軍團的部分老紅軍到最艱苦的平北和張家口、承德一帶開辟根據地,收復了淪陷十幾年的熱河等塞外地區。1945年收復張家口,后率部挺進冀熱察,成為程子華的愛將之一。原冀熱察部隊編為東野八縱,黃司令員調走后段蘇權接任司令員。由于表現不及預期,遼沈戰役后調離了野戰部隊。
第二說說正軍級少將,五五授銜時共有107名正軍級干部獲得了少將軍銜。筆者認為戰績最突出的是鐘偉少將和彭德清少將、何以祥少將三人。
鐘偉少將不用提大家都知道,號稱我軍巴頓。其實鐘偉長期干的是政工,抗戰時期到新四軍第三師任淮海軍區第四支隊司令員,從此開始當軍事主官,并表現出非凡的指揮才能。進入東北后,將新四軍三師十旅——東野二縱五師帶成了能攻善守的東野頭等主力師,五師在東北幾乎打滿了全場,一大半的戰役都是充當主力。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靠山屯戰斗,1947年3月初,我軍三下江南,圍殲位于德惠的新一軍。3月8日晚,鐘偉接到命令:率5師部隊配合1縱圍殲德惠東北之新1軍部隊。然而第二天,奉命東進的鐘偉發現靠山屯有敵88師262團兩個營。立即下令:“敵人處于運動之中,立足未穩,可以打。打錯了,砍頭掉腦袋我擔著,打!”
之后,鐘偉連著接到了101三個即時東進的電報,不但不聽,反而發電報讓101調動其他部隊配合他圍殲87師。101認真研究了全盤戰局,果斷下令1、6縱配合鐘偉打圍殲戰。最后,鐘偉全殲了88師262團,1、6縱全殲了87師。
公主屯戰斗,鐘偉助攻變主攻,率先攻入新五軍指揮部,活捉軍長陳林達。遼沈戰役前,東野成立十二縱,鐘偉直接從師長升任縱隊司令員。遼沈戰役后率部南下進攻塘沽,在不適合進攻的鹽堿地重創侯鏡如兵團。
第二個說說彭德清。彭德清出身于閩南紅軍游擊隊,抗戰時期編入新四軍第二支隊,從此在粟司令員麾下南征北戰。到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是陶勇麾下主力師師長了。參加了七戰七捷、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七月分兵后,陶勇和葉飛率部出擊外線,首戰費縣,十二師充當主攻,半天破城,殲敵一個整旅。后一、四縱隊被國軍五個整編師夾擊于泗河以南。彭德清率十二師挺身而出,搶占大古村,阻擊敵整六十五師和整五十七師,確保了大部隊順利突圍。
彭德清最出名的還是在長津湖戰斗中指揮27軍,在火力嚴重劣勢的情況下,圍攻美軍第七師31團級戰斗隊,經過激烈的戰斗將其全殲,消滅美軍三千多人,還繳獲了北極熊旗。后揮師追擊,第一個攻入咸興、元山。
五次戰役中,27軍從正面攻破了美24師的防線,向南猛插20余公里,突入韓軍第三軍團的中心,擊潰了韓國第3軍團,繳獲大量裝備,取得了東線大勝。五次戰役后,27軍又參加了麟蹄地區機動防御作戰和金城地區防御作戰,共殲敵11000余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7軍共殲敵21029人,其中美軍11825人,擊毀繳獲坦克40臺、汽車43l輛。
最后說說何以祥。何以祥16歲時參加川軍。19歲是參加紅軍,抗戰時期,何以祥帶了10名學兵隊員,用了半年時間發展了一一五師晉西獨立支隊二團,率剛組建的游擊隊參加了汾離公路三戰三捷、百家園突圍、臨縣攻堅等戰斗,將游擊隊打造成山西抗日勁旅。后奉調魯南,和王麓水一道將魯南部隊打造成了攻堅勁旅。
解放戰爭時期,王麓水和何以祥指揮魯南八師首戰嶧縣,僅十分鐘就突破城墻,再克鄒縣,25分鐘破城,三攻滕縣,在師長王麓水犧牲的情況下臨危受命,5分鐘破城,5小時剿滅殘敵。
在宿北戰役中,何以祥指揮八師采取“分割包圍,集中主力,逐點攻擊”的戰法,全殲整六十九師預三旅6000余人。創造了華野一個師殲敵記錄。魯南戰役中,八師三次爆破,啃下了馬勵武最后的老巢——尚巖城,全殲國軍4個團五千余人,并活捉了馬勵武。
后任三縱司令員,沙土集戰役后配屬給陳謝兵團縱橫中原,攻克許昌、殲敵金剛寺,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的是,1948年1月何以祥因病離開了部隊。錯失了后來豫東和淮海刷戰功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正師級少將,五五授銜時僅有125名正師級干部為少將,絕大部分是老資格將領,因戰績突出被破格授予少將軍銜也有,筆者認為戰績最突出的是吳忠少將。
吳忠是四川蒼溪人,1933年參加紅軍,最開始在紅軍中干的是宣傳工作,長征后成為紅軍連長,抗日戰爭勝利后成為冀魯豫軍區第8分區第5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7縱隊20旅58團團長、20旅副旅長、20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18軍52師師長。參加了巨野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戰役。成為中野最能打的旅長和二野最能打的師長,所部七縱二十旅也長期配屬給一縱使用。
最出名的就是昌都戰役,吳忠指揮部隊一舉突破藏軍的金沙江防線,解放了昌都,殲滅藏軍5700余人。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后入朝成為12軍31師師長,參加了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姑涝貒蟪蔀槲臆姷谝粰C械化師師長。晚年吳忠少將還參加了南疆戰爭,指揮南集團奪東溪、克高平,殲滅敵人一萬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