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每當提到古埃及,似乎總繞不開金字塔、法老、木乃伊、埃及艷后等一系列充滿神秘、誘惑的詞語。
作為世界四大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開始建立國家和構建政權。
隨著政權交替,時代變遷,生活在尼羅河畔的埃及人,留給后人的不止有一系列震驚世界的偉大發明,更率先創造了西亞北非地區的璀璨文化。
飛翔的黃金獵鷹 彩色玻璃內嵌金屬細線 約公元前600年——前100年
其中,色彩艷麗、奢華精美的首飾文化,更是滲透到古埃及文明與藝術的方方面面,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各種元素組合的混搭項鏈,古埃及新王國時期,西奧多·格拉夫藏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前王朝的巴達里時期,古埃及就已出現各種簡易的首飾制品。
那時的古埃及人已經學會將象牙雕刻成環形飾物、用貝殼制作護身符、用卵石、獸骨、紅玉髓等材料,打磨成細珠穿成珠鏈點綴在頸前。
珠鏈 公元前4000——前3000年 貝殼、象牙以及各種石材
在隨后的幾個世紀內,匠人們更是掌握了捶打、雕刻、著色、鍛造金箔等金屬加工工藝,并將它們用在制作耳飾、頭冠、手鐲、腰帶等不同的飾品上,造型精美絢麗,寓意神秘美好。
埃及第十八王朝蝎子印章戒指 | 盧浮宮館藏
精湛的金屬加工工藝、繽紛絢麗的配色、富有神秘色彩的造型,使得這種風格傳承數千年依然魅力依舊,成為了新的潮流風向標。
守護符與珠寶首飾,新王國時代(公元前16-前11世紀)
漫長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通常指的是從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尼羅河畔興起的文明,歷經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后王朝等31個朝代,最終于公元前30年被羅馬征服,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圖坦卡蒙圣甲蟲手鐲
埃及的歷史雖然漫長,但真正輝煌的只有近3000年,其中,王朝更迭中間夾雜的3個中間期,前后的珠寶風格更是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黃金鑲嵌手鐲 古埃及那赫特普女王
接下來,我們就沿著古埃及藝術史的脈絡,以這三個中間期為節點,去欣賞古埃及不同時期的珠寶吧~
大都會博物館 古埃及 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 王后頭像殘片 圖源:
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4000年)——第一中間期(約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65年)
古埃及珠寶史的第一個發展階段,從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4000年)開始,歷經早王朝時期(第一二王朝,約公元前2920年——前2649年)、古王國時期(第三——六王朝,約公元前2649年——前2152年),到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065年)結束。
金蝸牛殼珠項鏈古埃及第一王朝,開羅埃及博物館藏
前王朝時期,生活在尼羅河畔的氏族部落,為了爭奪土地、水源、食物等資源,通過征伐等手段,形成了數個城邦小國,隨后,這些小國不斷的兼并,最后,只剩下上、下埃及兩個國家。
珠串,中王國時期到新王國時期,綠寶石、天青石、埃及碧玉、瑪瑙
約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的統治者納爾邁登基,在經過三天三夜對下埃及的激戰后,實現了上下埃及的統一,埃及第一王朝建立,開始了早王朝時期。
埃及紅玉髓貓戒指,約1550-1070 BCE
直到第一中間期前,在這漫長的2000多年時間里,埃及的政權相對穩定,社會分工有序,逐漸發展成為文化與軍事強國。而在這種背景下,珠寶首飾不僅出現了萌芽,工藝、款式等方面也有了極大的發展。
圖坦卡蒙的有翼圣甲蟲胸飾 公元前1550年——前1075年
- 設計元素帶有宗教和巫術色彩
眾所周知,古埃及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國家,崇拜的神大大小小有2000多個。
埃及眾神
古埃及首飾上的圖案,除了具有裝飾效果外,還帶有濃厚的巫術或宗教色彩。
壁畫上展現了古埃及人帶貓咪狩獵的畫面
比如,貓是巴斯特女神的化身,有靈力,能通各種神靈鬼邪;圣甲蟲代表著太陽與創生;荷魯斯之眼能夠抵御邪惡;蓮花代表重生;......
圖坦卡蒙拉之眼主題胸前項鏈 1370-1352
除此之外,各種神靈的形象、平結以及象形文字也常常出現在珠寶首飾中,埃及人希望這些神圣的符號可以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埃及紫水晶巴斯特女神護身符
當然,這些具有宗教色彩濃厚的首飾并非權貴者的特權。
在這里,上到法老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無論男女老少、身份高低,身上都佩戴著大量的珠寶首飾。
戒指一組 公元前1世紀——公元1世紀 塞拉皮斯和伊西斯胸像造型
- 亡者的陪葬品
在古埃及,珠寶首飾在陪葬文化習俗中不可或缺。
體現古埃及人關于死亡觀念的木棺繪畫
亡者不僅會裝扮的很隆重,還會戴與生前一樣的珠寶首飾,尤其是法老的墓葬,更是金碧輝煌,令人驚嘆。
圖坦卡蒙墓葬
圖坦卡蒙是最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一,它的墓葬是埃及考古史上迄今發現的最豪華的法老陵墓,陪葬品總數超過5000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老的純金棺材和黃金面具。
1922年,霍華德·卡特發現了圖坦卡蒙陵墓
- 寶石材料豐富程度令人驚嘆
古埃及珠寶匠人使用的寶石材料豐富程度令人驚嘆,包括石料、礦物、金屬、人造材料和產自動物的材料。
圖特摩斯大帝王妃的臂鐲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大都會美術館藏
其中,大部分的材料都來源于埃及境內,但像青金石、銀等貴重材料大多從國外進口。
青金石主要從阿富汗東北部的巴達赫尚進口而來,由于來之不易,在所有貴重材料中僅次于金、銀。
圖坦卡門法老的金面具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 開羅埃及博物館藏
前王朝時,青金石常被作為珠子和垂飾,后期用來鑲嵌護身符、圣甲蟲等,直到后王朝時期都很受歡迎。
(相關閱讀:最古老的寶石之一!埃及法老的鐘愛,清朝皇帝的朝珠:青金石)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蒙(公元前1334~1325年在位)的金
與青金石同樣被視為珍貴材料的還有綠松石,被認為具有起死回生的神秘能力,早在八達里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深受古埃及皇室的喜愛。
古埃及公主撒特哈托爾伊烏奈特的項鏈,大都會藝術館(約公元前18
釉彩合成物,又被稱為“釉陶”,是古埃及所有珠寶材料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因其被澆筑或塑造成任何形狀,可以仿制大多數寶石的色彩,是古埃及珠寶匠人最喜歡的材料之一。
藍色釉彩合成物 約公元前1802年——前1450年
和釉彩合成物一樣,玻璃因其價格低廉,可以呈現不同的色彩,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在古埃及珠寶中也很常見。
古埃及,公元前1991年,材質是陶瓷和琉璃,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最后,再來說說黃金。
矢車菊墜金項鏈古埃及新王國19王朝末期,大都會美術館藏
古埃及人認為,大自然中的金礦與太陽是同質的,所以,早在公元前2687年前后,黃金在古埃及也被賦予了不朽、永恒和不可毀滅的意義。
古埃及太陽神
但由于當時的提煉技術有限,黃金得來不易,所以,古埃及人用起來也是“精打細算”。
黃金薄片首飾 約公元前1370年——前1300年
他們給銅、便宜金屬、或小型雕像鍍金,或利用黃金的延展性,將其制作成金箔,覆于其他材料上,由于黃金十分珍貴,這一時期的黃金只有法老和皇室專享,常見于宗教或儀式用的器具和陪葬物品。
鳥形 護身符 公元前664年——前332年
- 珠寶顏色:潛在的象征和護身符意義
古埃及人有著極高的審美,色彩的搭配不單單是為了達到美學的效果,更具有潛在的象征和護身符意義。
圖坦卡蒙加冕圖
熱情鮮艷的紅色,是血的顏色,象征生命本身,有守護之意,例如紅玉髓;鮮嫩嬌翠的綠色是生機之色、復活之色,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例如:綠松石、孔雀石;深邃神秘的深藍色因與天空的顏色相似,被認為是與天太陽神連接的法器,例如:青金石;
青金石黃金耳環 新王國時期 公元前1295-1186年
這些色彩除了可以用相應顏色的寶石外,也都可以用玻璃或釉彩合成物仿制,匠人們依據佩戴者的身份與出席的場合,將不同色彩的材料切割成特定的形狀,呈現出一系列具有神秘色彩的古典美珠寶。
圖坦卡蒙的黃金手鐲
- 珠寶類型更為豐富
早期的珠寶類型較為簡單,珠子與垂飾占多數,樣式以簡單的幾何體為主。
到了前王朝的涅伽達文化時期,出現了新的頭飾,尺寸較小的珠子風靡一時,隨著黃金的出現,匠人們運用高超的技藝,將黃金做成珠子鑲在王冠之上,款式更為多變奢華;
涅加達文化時期綠松石頭飾 約公元前3300年 大英博物館藏
到了早王朝時期,由于王權的建立,政治與宗教體系得到發展,地位最高的神王/法老珠寶的標準式樣和制造技藝都有所進步,款式更為繁復精美。
由玻璃料,紅玉髓,綠松石,黃金制成圓形耳墜,圖坦卡蒙時期,公
古王國時期,最典型的古埃及珠寶款式之一——寬領圈“韋塞赫”出現。
費昂斯貼金箔寬項飾 古埃及第五王朝末至第六王朝初 維也納藝術史
在文章埃及艷后的魅力法寶,一般人駕馭不了的超超超豪華“Choker”中,J先生曾介紹過,這是一種由各種材質的串珠穿成的多排項鏈,不僅配色與材質講究,樣式也十分的夸張隆重,從頸部蔓延到肩膀處,幾乎覆蓋整個胸部,視覺沖擊力極強。
中王國(約公元前2065年——前1781年)——第二中間期(公元前2065——前1550年)
第一中間期是埃及的內戰與分裂時期,雖然這場持續了百年的內戰,使得珠寶領域基本停滯,但原有的制作工藝并沒有被戰爭所湮沒。
帶有動物和古埃及文字的鏤空手鐲 來自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大約公元前2055-1650年 圖源:大英博物館
公元前2055年,古埃及進入中王國時期(第十一——十二王朝),隨著領土的擴張,政局的穩定,統治者開始大肆興建神廟與雕像,通過佩戴奢華的珠寶,以彰顯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
古埃及公主撒特哈托爾伊烏奈特的項鏈,大都會藝術館
而在這種背景下,珠寶飾物開始將護身符、社會地位的象征以及裝飾功能相結合,迎來了埃及珠寶史發展的高峰期。
金嵌寶石胸飾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 開羅古埃及博物館藏
- 珠寶工藝發揚光大
戰爭過后,人們對于美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各種黃金加工技術被發揚光大,真正的鏤空工藝開始出現,“錘沖凸紋”工藝也被應用到了珠寶制作中。
埃及中王國時期的魚形吊墜(1900-1800 BCE)
在珠寶鑲嵌時,匠人們還重點突出掐絲和造粒技術。
掐絲工藝是指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設計圖案花紋的彎曲轉折,掐成圖案,粘焊在金屬附著物或器物之上,并在其中點綴琺瑯或各種寶石,直到新王國時期以后的圖坦卡蒙珠寶中,這種工藝仍被廣泛使用。
由14枚護身符點綴的項鏈 公元前2040-2030年 圖源:佳士得拍賣行
造粒是將極細小的金?!昂附印钡浇饘俦砻娴囊环N工藝,最早出現在第十二王朝。
黃金青金石手鏈 公元前1333年——前1323年
精雕細琢的金銀,點綴玻璃、釉彩合成物、青金石、綠松石等不同的材質,向我們展示著古埃及在珠寶藝術上的輝煌,尤其是法老的御用珠寶首飾,更是展現出匠人們出神入化的技藝。
荷魯斯之眼 公元前332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銀更為普及
黃金在埃及飾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銀在這一時期變得更加普及,紅玉髓、紫水晶、石榴石、青金石、綠松石等寶石仍是匠人們的心頭愛,被廣泛應用于珠寶制作中。
邁納特項鏈,大都會藝術館,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50-1069年)
未經雕刻的牡蠣殼被視為保持身體健康的護身符,流行一時,刻有王室名字的牡蠣殼更是被用于軍隊的裝飾上。
牡蠣殼護身符 約公元前1981年——前1550年
- 新的珠寶款式層出不窮
體積較大、外表鍍金的細珠串鏈首次出現,古王國時期就已出現的寬領圈“韋塞赫”風靡起來。
金隼頭多層寬項飾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 大都會美術館藏
貫穿于整個王朝時期的手鐲出現了新的樣式:帶有扣鉤的手鐲,這種手鐲通常成對制作,形狀巨大,由幾列珠串構成,被黃金墊片分割成不同的色塊,構成扣鉤的黃金板上也鑲嵌著寶石,款式繽紛璀璨。
大都會博物館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 手鐲 圖源:動脈影
公元前2000年,戒指在埃及流行起來,特別是可以作為便攜式印章使用的圣甲蟲印章戒指,成為能夠證明人們身份與地位的物品,逐漸被掌權者和商人廣泛使用。
埃及圖章戒指上的銘文,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收藏
公元前1600年,耳環在埃及出現,這一時期的耳環形制較大,材質以金屬、彩陶為主,需要較大的耳洞才能佩戴,最初,只有女性佩戴,到了后期,逐漸被男性所接受。
黃金耳環 公元前1550年——前1425年
新王國(約公元前1550年——前1075年)——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550——前664年)
到了第二中間期(第十三——十七王朝),埃及戰亂不斷,珠寶再次經歷了一段粗制濫造的時期,直到公元前1540年,第十八王朝的底比斯國王重新統一王國,古埃及才邁進最為鼎盛的新王國時期。
各種心型護身符來自埃及各地的彩陶和半寶石 約公元前 1350-1200
這一時期,國家的版圖達到最大,法老的權力得到了極大的穩固與強化,珠寶的制作與工藝也恢復到了中王國時期的輝煌,不僅飾物的形式變化豐富,還出現了大量用彩色玻璃模仿彩色寶石的珠寶制品。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約公元前1575-1308年)寬項圈
- 象征功勛與榮譽的首飾出現
象征功勛與榮譽的黃金手鐲和黃金蒼蠅開始出現。
比如:下面這條金蠅勛章項鏈,是阿赫摩斯一世獻給母后阿赫貨特普的,以彰顯其母后“”促進統一之女王”的地位。
阿赫霍特普王后的金蠅勛章項鏈
小課堂:
在古埃及文化中,蒼蠅,是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代表著最高級別的英勇無畏。
這種金蠅項鏈——或曰“金蠅勛章”——是授予功臣的,以表彰他們在戰斗中發揮了蒼蠅“磨”人的“纏”宗精神:堅韌不拔,不離不棄,讓敵人轟不走、抖不落、完全無法驅除。
早期,這種功勛珠寶僅作為軍隊的飾物,后來其他王室成員和朝臣也開始佩戴。
蒼蠅護身符 第26-29王朝 公元前664-前332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前期流行的珠寶款式更為普及
新王國時期,珠寶的款式更為豐富,耳塞和釉質耳環變得普及,尤其是由三角形空心管并排組成的圓環形耳環最受歡迎。
新王國時期的玻璃耳飾
指環的數量在這一時期也相當可觀,中王國時期就已流行的印章戒指的新款日趨成型——戒指的正面鑲嵌刻有名字的寶石,并用裝飾性花紋的黃金邊框包邊,有的戒指上還會鑲嵌神靈或圖騰神獸的雕像。
舍尚克二世法老陪葬青金石甲蟲首飾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開羅埃及
到了新王國后期,戒指常作為護身符使用,并作為神像裝飾元素的珠寶飾物。
紅玉髓青蛙戒指,約埃及第19王朝(1295-1186 BCE)
古王國時期就已出現的寬領圈“韋塞赫”款式更為豐富多樣,裝飾用蓮花花瓣、雛菊、矢車菊、茉莉花等花卉元素的寬領圈流行起來。
埃及花卉寬領項鏈 阿瑪納時期 約公元前1352-1336年
多種寶石組成的項鏈 埃及第十八王朝 大英博物館藏
后王朝時期(約公元前664——前332年)——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23——前30年)
隨著新王國時期的結束,埃及進入到了最后一個混沌的第三中間期,直到埃及化的努比亞人統治第二十五王朝,埃及各地的秩序才得以恢復。
古埃及早期托勒密王朝(約公元前332-246年)期間制作的微型寬項圈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被當做太陽神阿蒙之子迎入埃及,希臘文明開始在古埃及蔓延,但希臘文明并沒有取代埃及的傳統文明,兩者開始交匯融合。
帶翼圣甲蟲,釉砂,晚王國時期,公元前7至公元前3世紀
隨著玻璃制造業的復蘇,多彩珠鏈、護身符、手鐲、戒指的款式也豐富了起來。
帶有貓咪雕像戒面的古埃及戒指 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664年 圖源
蛇形首飾在希臘化時期極為流行,手鐲常成對出現,佩戴于腕部或作為臂環使用。
(相關閱讀:神秘、危險的珠寶題材!被大牌追捧的潮流時尚?45款蛇類珠寶盤點)
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黃金蛇形臂環 公元前 1 世紀
下面這對黃金手鐲,各由一根金絲環繞六圈而成,蛇的頭部與尾部刻畫細致精美,尾端逐漸變細,蜿蜒曲折的造型,十分逼真。
黃金蛇形手鐲 公元前3世紀
J先生說:
雖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眾多精美絕倫的古埃及珠寶首飾早已不復存在,但那些遺留下來的雕像、浮雕上人物佩戴的首飾,卻再現了古埃及人在首飾上的造詣。
即使到了今天,這種神秘、繽紛的古埃及珠寶風格,仍為珠寶設計師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正所謂歷史已然過去,但經典的風格將會永存于世!
你還想看哪一時期的珠寶風格,歡迎留言分享~
參考資料:
1、珠寶簡史 史永 賀貝
2、珠寶圣經 克萊爾·菲利普斯
3、7000年珠寶史 休·泰特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140000000件藏品中脫穎而出,紅寶石中傳奇王者:卡門露西婭紅寶
和田玉糖玉會褪色?商家都不肯說的秘密?中立談談和田玉“跑糖”
另類!有趣!從插畫師到做珠寶,看90后中國設計師,如何驚艷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