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Keep 發布其首款骨傳導運動耳機 E Move。在當時的評測中,小雷對這款耳機給出了不低的評價,認為 E Move 背靠 Keep 平臺,能在中端價位進一步擴大骨傳導耳機的影響力,以「運動」這一場景吸引特定用戶進入細分市場。
不過在聲音表現上,Keep E Move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骨傳導技術的限制,聲音聽起來比較單薄,解析力和細節保留也較為有限。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么,前段時間發布的 Keep E Clip 開放式耳夾耳機,是否在音質表現上有所改觀,又能否在運動耳機這個細分領域,重現 Keep E Move 的成功呢?雷科技第一時間拿到了這款產品,以下是我們的體驗報告。
佩戴舒適度有保障,牢固程度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開放式耳夾耳機都以「高舒適度」「低異物感」作為產品設計的首要原則,Keep E Clip 也不例外。但和那些主打日常使用的開放式耳夾耳機不同,Keep E Clip 必須兼顧運動場景;而一款面向運動場景的耳機,必須用特殊的設計保證耳機佩戴的牢固程度。比如 Beats Powerbeats Pro 2 就設計了巨大的固定耳掛,Bose 早期的運動耳塞更是采用了標志性的「鯊魚鰭」設計。
但 Keep E Clip 是一款開放式耳夾耳機,上述這些固定方案都不適合。為了兼具高舒適度和佩戴牢固,Keep E Clip 選擇了開放式耳機品類中一種較為復雜、罕見的結構「柔性袖扣」設計。
圖片來源:雷科技
和 Bose Ultra 開放式耳機類似,Keep E Clip 耳機的部分為固定設計,但傳統耳夾耳機的 C 形橋被一個柔軟的圓弧連接扣取代。不使用 Keep E Clip 時,耳機的后部分會因圓弧連接扣的彈性而自然彎曲成「卷」。佩戴時,Keep E Clip 的圓弧連接扣會自然地拉開,并依靠自身的彈性固定在用戶的耳廓上。
根據雷科技的體驗,相較傳統的 C 形橋,柔性袖扣雖然有更強的「異物感」,但因整個結構為柔性結構,佩戴時的舒適度也有著顯著的提升。C 形橋結構之所以「異物感低」,全因其硬質連接可以繞開用戶的耳廓;但其硬連接的結構會給用戶的耳廓帶來更強的壓力,用人話來說就是「更加夾耳朵」。
而且 C 形橋的硬連接模式也意味著耳機更挑耳朵:如果耳廓稍微寬一點或厚一點,都會直接影響耳機的佩戴位置和佩戴舒適度。但「柔性袖扣」設計擁有一定的自適應能力,可以根據用戶耳廓的寬度在一定范圍內「自動調節」;從我和另外三位同事的體驗來說,我們四人佩戴 Keep E Clip 時,都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壓迫感。有同事更是表示「Keep E Clip 帶著打球都沒有問題」。至于對抗烈度較低的跑步、騎車場景,Keep E Clip 更是游刃有余。
不過,可能是為了重量考慮(Keep E Clip 單只僅 5.2g),Keep E Clip 的柔性部分長度有限。這導致 Keep E Clip 存在「挑耳朵」的情況:
圖片來源:雷科技
如果你耳廓較寬(耳廓邊緣與耳洞距離較大),Keep E Clip 只能保證耳后的部分處于正確的位置,但耳機的部分可能就無法放在耳洞的里了。這時耳機不僅會有松動跌落的風險,音質也會受到影響。
三種模式風格迥異,聲音表現讓人驚喜
既然提到了音質,那我們就順著說一下 Keep E Clip 的聲音表現。Keep E Clip 采用了 13.44mm 的超大單元,要知道這一數字在耳掛式耳機的橢圓發聲單元里也不多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大尺寸單元意味著更高的聲壓等級和更小的失真,耳機的低頻表現和空間感也有更高的上限。
不過就像剛剛提到的那樣,Keep E Clip 的佩戴位置會影響到其最終聽感。而接下來的聽感描述基于耳機「正確佩戴」的情況。如果你耳廓較大,導致 Keep E Clip 不能戴在理想的位置上,那你聽到的聲音會有明顯的劣化。
圖片來源:雷科技
Keep E Clip 也提供了音樂、運動、觀影三種播放模式。佩戴正確時,Keep E Clip 聲音中頻定位和還原都非常準確,聲音取向朝著人聲方向偏移,但沒有到失衡的地步。這樣的細微的偏移對開放式耳機來說也能一定程度上彌補開放式結構帶來的能量損失,讓聽感回歸正常。
運動下,Keep E Clip 聲音高頻和低頻會有較為明顯的調整。但就我個人而言,運動模式的聲音聽起來有些「變形」:低頻部分增益較為明顯,掩蓋了部分中頻的細節,讓人聲聽起來有些模糊。而高頻部分的變化也讓Keep E Clip 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刺耳,高頻延展性不如音樂模式自然平滑。
當然,運動模式這樣的調音風格也是應對運動場景「重節奏、輕細節」的聽音習慣。不過 Keep E Clip 這類氣導開放式耳機不像 Keep E Move 那樣擁有較強的「排他性」(具體原理可以參照「雞尾酒會效應」,是人聽覺選擇性注意的一種本能),即使打開運動模式,我認為對運動場景下的聽音感受也不會有太大提升。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用 Keep E Clip 的音樂模式。
圖片來源:雷科技
觀影模式下的聲音表現在我聽起來和音樂模式較為接近,因為 Keep E Clip 沒有切換模式的 App,三大模式之間必須長按耳機切換,我體驗 Keep E Clip 這段時間基本只用音樂模式。
雷科技總結:400 元價位的「不后悔之選」
按照規矩,我們按照雷科技評測模板總結一下 Keep E Clip 的整體表現。
優點:
1. 造型小巧輕便、充電盒有設計感;
2. 音樂模式聲音表現不錯;
3. 「柔性袖扣」設計改善了佩戴舒適度。
缺點:
1. 「柔性袖扣」設計比較挑耳朵。
在手機品牌近幾年的攻勢下, 400 元這個價位段的耳機早已進入到「神仙打架」的階段,不少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ANC TWS)在聽感方面已經可以和傳統音頻品牌千元價位的產品同臺競技。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在開放式耳機,尤其是氣導開放式耳機領域,500 元以內「好聽好用」的耳機依舊不多見。而 Keep E Clip 能在 400 元以下的價位交出如此出色的答卷,在我看來實屬不易。另外,Keep E Clip 也低價開放式耳夾耳機這個品類提出了一個「傳統耳夾」之外的新方向:
不同于入耳式 TWS,舒適度對開放式耳機來說尤為重要。而在全行業共同發力 C 形橋的時代,不走尋常路,或許才是體現品牌研發能力、提高用戶體驗的「超車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