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我國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全文一共7千多字,紛紛都指向了三農,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份重磅文件的指引下,農業、農村和農民都將迎來更大的利好。
首先,這份文件第一點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結合近些年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在戰爭、疫情和氣候等問題的疊加影響下,國際糧食價格高位震蕩,全球饑餓人口不斷增長,從而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持續加劇,所以國家糧食安全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過多贅述了。
那么問題來了,農民、農村和農業將迎來哪些機遇?
第一,文件中提到了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政策。
要知道小麥、玉米、大米是我國的三大主糧,確保這些糧食的產量和質量才能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但是隨著農村人口不斷流入城市和種地成本(人工、肥料等)上漲的趨勢之下,國家決定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各項補貼政策很有必要,一是能直接提高農民的收入,二是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從而更有力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就大豆而言,國家為什么要給大豆生產者補貼,國家為什么一直在加大力度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支持發展高油高產品種?
原因很簡單,除了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很大,主要用于飼料和榨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豆太依賴進口,以2022年為例,我國進口糧食14687萬噸,占比最高的就是大豆,占比為62%,所以對大豆生產者的補貼很有必要,提高積極性,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第二,文件中提到了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產銷協作。
我個人認為加大產糧大縣的補貼很有必要,以2022年為例,全國糧食總產量68653萬噸,其中黑龍江、河南、山東、安徽和吉林的糧食產量排在全國前五名,而且在2022年,我國只有黑龍江、河南、內蒙古、吉林和安徽是糧食凈調出地區。
特別是黑龍江10年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毫不夸張的說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不能讓生產糧食越多者越吃虧,產糧大縣得到國家更多的資金獎勵和政策扶持是應該的,這樣才有利于調動產糧大縣的積極性,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第三,文件中提到了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等。
說白了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的產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
比如有的農村在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和休閑露營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的農村在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上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這些農村產業,國家都是大力支持的。
原因很簡單,一是可以直接增加農民的收入,二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三是讓鄉村回歸鄉村,干適合鄉村的產業,四是鄉村產業越多、發展的越好,那么能留住的人就更多,相輔相成的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
第四,文件中還提到了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繼續擴大勞務報酬規模。
國家在大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更新,比如農業生產性的基礎設施,農村生活類的基礎設施,用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而以工代賑就是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
這樣的好處一是為更多農村的群眾增加收入,二是給更多的農村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三是能讓更多的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這就是事關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和惠民工程。
第五,文件還提到了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這一政策就是要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和“沉睡資產”,舉一個例子,有些鄉村有不少閑置的農房,如果當地在生態旅游和養生養老上有優勢,那么這些閑置的農房是不是可以改造成民宿、超市和餐廳,閑置的宅基地上是不是可以建造菜園和果園,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綜上所述,我只提到了這份文件的其中一部分,有興趣的可以去官網看全文,從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來看,可以看到國家對于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重視,農業是大國崛起之根基,在任何時候,國家糧食安全都是重中之重。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