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4年的北京土地市場,以王炸開局。
是的,我說的就是海淀翠湖地塊:海淀、純住宅、1.8容積率、限高36米……這些關鍵詞,已經大致勾勒出一個注定搶手的新盤的模樣。
先說海淀;它是2023年北京區縣中名副其實的經濟明星。
1月份,海淀區人大會上透露:2023年,海淀區GDP再次突破萬億元,并且在2022年GDP增長率3.5%的基礎上,增速擴大至6%。
經濟總量和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8年保持“雙第一”。
再從供地來看,過去兩年海淀只有5宗住宅用地;1.8容積率,已經描摹出了豪宅品相。
從開發商到購房人,無數雙眼睛盯著翠湖地塊;
而在我看來,除了“海淀新盤不敗”的傳承,它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價值,需要我們從認知層面再次廓清。
讓我們打開地圖,不難看到,翠湖地塊南側,是中關村溫泉科技園;西側,是華為北京研究所。
早在1995年,華為擴張的第一步,在國內設立的第一個研究所,就是這個北京研究所。
它占地面積達46萬平方米,業務覆蓋海思半導體、智能手機、IT(存儲、云計算)、2012實驗室(前沿技術研究)等領域,是華為業務覆蓋最全面的研發中心。
華為北京研究所多少研發員工呢?
8000多。
華為,在科技創新突破封鎖方面,已經是公認的扛大旗企業;
1月10日,中國科協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鴻蒙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基座與產業應用” 眾望所歸地上榜了,它代表著對“國產替代”、突破“卡脖子”的官方認可。
在中關村、上地先后獨領風騷十年之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以深厚的積淀和更符合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有望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高光區域。
從中關村,到上地,再到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一條自主創新、科技強國的國運線,脈絡清晰可見。
貳?
海淀的區域經濟演進,就是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史的濃縮。
八九十年代,聯想、方正、清華同方等等誕生于“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代表的是“貿工技”、技術和資金的原始積累。
房地產和產業是強相關。
最早一批的科技精英,在新世紀初登場,讓萬柳、世紀城板塊成為北京新貴豪宅區的典范;
進入互聯網時代,網易、搜狐、百度等巨頭先后崛起,隨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小米、美團、字節跳動、快手等先后涌現,讓后廠村、中關村科技園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十字路口”;
通過上市而獲得財富自由的新貴,讓西山壹號院、如園等項目各領一時風騷,山后地區也進入北京高端居住區的版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
這一次,從上到下,對海淀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定位,始終走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最前頭、走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最前頭、走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最前頭。
坐擁33所高校、99個科研院所、10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00多名院士……
海淀區科研資源的密度無疑是全國之最,怎么把這種資源轉化成科技強國的強大驅動力,解決“卡脖子”難題,實現硬科技突破,是海淀在新時代更大的看點。
這一時期,大量孵化出的創業團隊,亟待開疆拓土;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正式鳴鑼登場。
從南向北,海淀的科技“國運線”再次脈動,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財富機遇,已初露崢嶸。
買房,就是買國運;在中國,最大的國運就是科技創新、產業強國。
從萬柳,到上地,再到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科創產業國運線上,居住價值屢次被驗證。
這一次,輪到翠湖板塊。
叁?
翠湖,為什么是面向未來的板塊?
一個小故事或許能說明問題。
北京有個石墨烯研究院,2018年揭牌運行;他們一方面對接國家需求,專注解決“卡脖子”核心技術問題;另一方面對接市場需求,采取“研發代工”模式,為企業提供1對1定制化研發服務,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落地無縫銜接。
在新型體制下,這家年輕的研發機構已取得一批產業化成果:
超潔凈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基LED發光器件等科技成果國際領跑;A3尺寸石墨烯CVD生長裝備等一系列石墨烯原材料規模化制備裝備完成自主設計開發;專利申請數量累計已超過200項;石墨烯航空輪胎等產品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而這,不過是翠湖科技園眾多科創企業的一個代表。
被稱為“創新雨林生態系統”的新型研發、產業生態,在這里欣欣向榮。
從政府、到研究機構、再到下游產業,一旦形成了生態系統,它就具備了強大的不可取代性,以及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北進!北進!”在“三區疊加”政策牽引下,科技創新企業正呈現向北區集聚之勢。
什么是“三區疊加”?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其中的21.59平方公里,被納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而海淀區本身就是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也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
“三區疊加”,是北區傲視全國的政策優勢,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20年5月,海淀區政府官宣《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此后,一系列政策舉措密集出臺。
榮耀在北區建設研發總部及管理總部,騰訊將建設區塊鏈總部和區塊鏈商用算力平臺,快手將投資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園……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發展,已經走上快車道。
按有關規劃,到2025年,科學城北區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國際PCT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產業能級大幅提升,企業總收入突破1.2萬億,初步形成1-2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集群。
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發展格局中,翠湖科技綠心,是“一心雙組團、兩核四節點”中的“一心”;翠湖科技園,是兩大創新功能組團之一。
2023年11月,《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科學城北區HD00-0115等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1年—2035年)》獲得批復。
這個區域位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翠湖組團及北安河組團,規劃提出,上述街區將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科創中心核心區、開放活力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和藍綠交織的創新風貌典范區,實現傳統“科技園區”向多元復合的“生態創新城區”轉型。
生態,是在強產業加持之外,為豪宅居住價值上了雙重保險。
在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我們能看到,最近幾年水域面積不斷擴大,植被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候鳥在此過境停留。
而最新啟動的“水清岸綠”行動,也將重點建設一軸四核多河渠的循環水網和生態濕地,營造一碧萬頃的水生態;
水清岸綠、草長鶯飛,開窗見綠、出門入園——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良生態,無疑將吸引來更多的創新人才,激發出更多的創新靈感。
規劃明確,到2035年,上述街區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推進教育、文化、體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衡布局,打造高效、綠色、智慧、韌性的創新城區。
這樣的未來,誰不向往?
翠湖組團的價值,至此已擘畫藍圖。
肆?
翠湖的王炸入市,也讓同屬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雙組團”的永豐在售項目,體現出高性價比。????
相比較翠湖地塊8.5萬/平米的預售指導價,目前永豐在售的棲海云頌還剩下的部分尾盤,8.2萬元/平米的在售價格,就凸顯出強大的性價比。????????????
在海淀向北、科學城北區強大產業勢能的帶動下,從永豐、到翠湖,雙組團的居住價值終將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在這樣的共識之前,是有眼光的買家最好的入手時機。??
胡 Sir 不 胡 說
轉載與合作請與后臺聯系
胡Sir · 矩陣
企鵝號丨網易號丨頭條號丨視頻號
—— 往期文章導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