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在前面
威聯通是我入坑NAS以來使用時間最長的NAS品牌,最開始用的是四盤位TS-451D,后來換成了當時的雙盤位旗艦機型TS-264C,再后來換成TS-464C2,然后一直用到現在。期間也嘗試把主力設備換成其它品牌的NAS或私有云,可沒過多久又換回了威聯通,沒辦法,習慣成自然,用順手了就很難放下了。這不,前不久我又升級主力設備了,把TS-464C換成了垂涎已久的威聯通四盤位旗艦機型TS-466C。
威聯通TS-466C搭載主流的旗艦級處理器Intel Pentium Silver N6005,有4個SATA硬盤位和2個M.2 2280 PCIe Gen 3 插槽,支持SSD快取功能或創建高速存儲池,可有效提升NAS性能;有2個2.5 GbE網口,支持多鏈路聚合和SMB 3.0 多重通道,不需要額外升級網卡就能獲得5 GbE 的傳輸性能;配備1個HDMI 2.0接口,內置 GPU 加速影片轉碼,可直連大屏享受沉浸式觀影體驗。
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這臺威聯通TS-466C的詳細體驗。
二、Intel Pentium Silver N6005和Intel Celeron N5095
在分享威聯通TS-466C的體驗之前,我想先簡單對比一下Intel Pentium Silver N6005和Intel Celeron N5095新老兩款旗艦級NAS處理器,為大家選購時做個參考。
Intel Pentium Silver N6005和Intel Celeron N5095都是四核心四線程設計,前者最高睿頻3.3GHz,TDP 10W,核顯Intel UHD Graphics 32 EUs ;后者最高睿頻2.9GHz,TDP 15W,核顯Intel UHD Graphics 16 EUs。
從測試結果看,N6005單核性能比N5095提升了約17%,多核性能提升了約20%,核顯性能提升了約60%。毫無疑問,Intel Pentium Silver N6005的硬件性能比Intel Celeron N5095有了很大提升。當然,Intel Celeron N5095的性能放到現在依然能滿足家用NAS的基本需求,如果預算有限,TS-464C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開箱與配件介紹
關于威聯通TS-466C的介紹就從簡單的開箱開始吧。
威聯通NAS的包裝設計一直很簡潔、直觀,功能參數和主要特點一目了然,主打一個實用。
盒子內部的防震措施相當到位,完全不必擔心運輸途中的擠壓和顛簸。
機器的配件如下:網線、硬盤架鑰匙、M.2 SSD散熱馬甲x2、若干螺絲以及電源適配器。
四、外觀與細節展示
在我印象中,威聯通的家用NAS從最開始那臺TS-451D到現在這臺TS-466C,機器的模具一直沒怎么變過,四四方方的造型、黑色的外殼,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把正面左側狀態指示燈的面板顏色換換,有的深藍、有的淺藍、還有TS-466C這樣的黑色。
另一處細節的變化是威聯通TS-466C的硬盤位改成了可鎖式硬盤槽,需要鑰匙才能打開,這樣可以避免硬盤被意外拔出,保護數據安全。
機器尺寸約170 x 162 x 221mm,正面有四個硬盤位,左側是一列狀態指示燈、開機鍵、一鍵備份按鈕和一個Type-A USB 3.2Gen2端口。對于經常使用移動硬盤的小伙伴來說,一鍵備份功能非常實用,把移動硬盤接到這個紅色的USB端口,按下一鍵備份按鈕即可把外接設備內所有文件一鍵備份到NAS中,便捷又高效。
玩NAS就要做好7 x 24小時運行的準備,而散熱就成為一臺NAS的必修課。威聯通TS-466C的背部有一枚12cm散熱風扇,為機器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風扇的右側有一排豐富的擴展接口,自上至下以此為:HDMI 2.0、USB 2.0、Type-A USB 3.2Gen2、2.5GbE網口 X2、電源接口。其中,HDMI 2.0端口最高支持4K@60Hz影像輸出,可直連大屏,享受沉浸式觀影體驗。
抽出硬盤支架后可以看到2個內存槽,我這臺威聯通TS-466C是單條8GB DDR4內存,最高支持16GB(8GB x 2)。在NAS的日常應用中,同時運行多個任務是常態,大內存的好處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CPU的運算速度,保證NAS運行的流暢性;另一方面,內存越大,可以同時運行的任務就越多。因此,如果對NAS的性能有較高要求,尤其有虛擬機需求的小伙伴,強烈建議加裝一條8GB內存。
注意,TS-466C用到的內存是SODIMM DDR4規格,就是筆記本常用的內存條,和臺式機用的那種UDIMM互不兼容。
配件包里的三包螺絲是給2.5吋硬盤和M.2 SSD用的,3.5吋機械硬盤是卡扣式支架,直接就能卡住固定,方便用戶拆裝。
前文提過,威聯通TS-466C除了正面的4個SATA硬盤位之外,還有有2個M.2 2280 NVMe PCIe Gen3x2插槽,需要拆開外殼才能露出。拆外殼很簡單,卸下背部的四枚螺絲即可。
我用的SSD有一層石墨烯散熱片, 像我這種有散熱馬甲的SSD直接裝上即可。如果你的M.2 SSD沒有散熱馬甲可以用配件里贈送的,散熱效果嘎嘎好。
五、系統安裝與配置
開機之前先到威聯通官網下載Qfinder Pro,第一次開機會自動安裝QTS系統,然后通過Qfinder Pro進入NAS后臺,登錄后會有一系列的引導幫你創建存儲池和新卷,過程很簡單,只要根據提示操作即可,這里就不過多贅述啦。
第一步,創建存儲池。
創建存儲池時需要注意兩點:
① 是否需要啟動Qtier。Qtier可以把多個不同的硬盤合并為一個存儲池,經常訪問的數據會自動移到最快的硬盤中,不常用的文件會被移到較慢且容量較大的硬盤中。但是,開啟Qtier之后就不能再使用SSD高速緩存加速功能。
② RAID類型的選擇。
JBOD模式:把硬盤空間合拼成一個儲存空間,當第一顆硬盤空間不夠時,會依序往后使用其它硬盤。JBOD模式沒有資料容錯能力,一旦其中一顆硬盤故障,該顆硬盤里所有資料將無法還原;如果是儲存磁盤分割表的第一顆硬盤故障的話,那么整個磁盤陣列、也就是所有硬盤里的資料都將無法還原。
RAID 0模式:最少需要兩顆或以上的硬盤才能使用的RAID 0模式,把要儲存的文件切割成許多資料區塊后以分散的方式同時存放到各個硬盤里,硬盤讀寫可同步所有的硬盤完成,大幅提升讀寫速度。RAID 0模式和JBOD模式一樣不具有資料容錯能力,所以一旦其中一顆硬盤故障,整個磁盤陣列、也就是所有硬盤里的資料都將無法還原。
RAID 1模式:跟RAID 0模式一樣,也是最少需要兩顆或以上的硬盤才能組成一個磁盤陣列,和RAID 0模式不一樣的是,RAID 1模式是把每一個要儲存的文件,分別同步存放在主硬盤和鏡像硬盤里,一旦主硬盤故障,鏡像硬盤就能立刻頂替上來,讓NAS服務保持連續不中斷。
RAID 5模式:最少需要三顆或以上的硬盤才能激活RAID 5模式選項,它擁有RAID 0模式的讀寫性能和RAID 1模式的安全性,同時還提高了儲存空間利用率。
第二步,創建新卷。
這里和之前有點變化,按需空間對應精簡卷、與配置空間對應厚卷、傳統配置對應靜態卷。三種新卷各有所長,大家可以按需創建。
第三步,開啟高速緩存加速。
如果安裝了固態硬盤,我建議創建SSD高速緩存,開啟高速緩存加速功能。
SSD 高速緩存加速就是通過將頻繁存取的數據暫存在 SSD 上來提高訪問速度的方法,對于需要高 IOPS 效能的應用如數據庫 (在線事務處理、電子郵件系統)、虛擬機和虛擬桌面 (VDI),有助于降低延遲并帶來顯著的效能提升。
至此,QTS系統配置完成,可以開啟奇妙的NAS之旅啦。
六、使用體驗
NAS的實用性和可玩性都很強,家庭用戶的需求無外乎文件管理、下載、備份存儲、影音等功能,這些都是威聯通的基本功;極客玩家則可以通過應用市場和Docker鏡像庫等豐富的資源來拓展NAS的進階玩法,對威聯通來說也是小菜一碟。
▼ QTS系統內置應用市場
▼ Docker鏡像庫
(1)文件管理
File Station文件管理器是QTS系統內置的“文件管家”,除了上傳、刪除、創建文件夾等常規管理外,它還可以對文件進行在線壓縮、解壓縮、加密等設置。 本地局域網內的設備把文件上傳到NAS中,只需要拖拽文件到File Station文件管理器的窗口即可,局域網內上傳和下載的速度都非???,可以跑滿網卡上限。
相比拖拽,在本地映射網絡硬盤能更便捷的在局域網內管理文件。
在【我的電腦】的地址欄中輸入“\\NAS的局域網IP”可以直接進入NAS硬盤,把需要映射的文件夾右鍵-映射網絡驅動器,之后,在【我的電腦】中就能看到一個掛載的網絡硬盤,以后把需要存儲到NAS的文件直接放在這個硬盤中即可。
上傳和下載同樣可以滿速。
我們還可以像網盤一樣把NAS中的文件創建一個分享鏈接(局域網選擇局域網IP,外網用戶可以選擇域名地址),把鏈接分享給別人就能直接下載文件了。
除此之外,局域網內管理文件的途徑還有很多,比如:SMB、iSCSI、RaiDrive等,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翻看我之前寫過的幾篇文章,自己動手操作試試。
(2)下載
很多小伙伴喜歡NAS是因為它可以7 x 24小時掛機下載,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威聯通NAS里最常用的下載軟件有:qBittorrent、Transmission、迅雷、玩物下載、DownloadStion,我個人比較推薦DownloadStation和迅雷。
DownloadStation 5是QTS系統原生下載工具,支持BT搜索,支持BT、PT、Megnet link、HTTP及 FTP在內的多種下載模式,適用各個段位的選手。
DownloadStation 5的設置:
在設置-BT-連接選項中,把【BT連接端口范圍】改成16881-16889;取消勾選【啟用DHT網絡】和【啟用LSD網絡】;在設置-BT-PT選項中切換下載工具內核,建議選擇【Transmission/2.49】。
NAS外網的下載速度上限取決于兩端的網絡情況,以迅雷為例,NAS端的迅雷套件可以直接調用本機的種子文件,下載速度和PC端迅雷軟件的下載速度基本相同。
▼ NAS端迅雷下載速度4.5MB/s
▼ PC端迅雷下載速度4.4MB/s
(3)外網訪問
NAS的本質是一臺小型網絡存儲服務器,只要有網絡就能隨時隨地操控使用NAS,通過外網訪問我就可以把旅游時拍的照片、剛收到的文件實時直接上傳到NAS中保存和分享,這正是NAS的精髓所在。
在QTS系統中,我們可以通過 myQNAPcloud云服務 啟用 myQNAPcloud Link功能,這樣我們就能使用獨有的域名在外網訪問 NAS,不需要繁瑣的DDNS設置,更簡單、更安全。
(4)照片管理
照片管理是普通家庭用戶使用NAS的主要需求之一,這功能正是QTS系統的拿手好戲。
QuMagie是威聯通官方照片管理工具,支持照片分類管理、自動上傳相冊、智能搜索等功能。QuMagie最大的亮點是整合了 QNAP AI Core AI 影像識別引擎,支持人臉及對象識別,可依據拍照地點、照片相似度,自動將 NAS 中的照片歸類,也可以手動編輯照片屬性,把照片快速歸類。
我尤其喜歡人臉識別功能,我把一千多張照片上傳至QuMagie,沒一會它就會很“聰明”的把所有帶有人像的照片分類完畢,速度和準確度都很高,以后再想找相關照片就輕松了很多。
(5)掛載云盤
掛載云盤是我的剛需功能,我在阿里云、百度云盤等多個云盤存放了滿滿的網絡資源,有時候找一個軟件得把所有云盤都登錄一遍,著實浪費時間。威聯通TS-466C不僅能管理本地文件,它還支持云盤掛載功能,這簡直就是我的福音。
掛載云盤用到的軟件是HybridMount,它的主要功能是將云空間或遠程服務器掛載至NAS(掛載云空間支持三四十款主流云空間,并且沒有數量限制),通過單一接口同時管理本機 NAS、云端空間及遠程設備中的文件,大幅提升文件管理效率。
掛載成功后可通過File Station或Qfile移動應用程序集中管理,免去分散管理不同公私有云文件的麻煩,也支持SMB/AFP/NFS/FTP/WebDAV等協議。我們還可以啟用本地快取功能,存取云端文件就像在局域網內一樣快速、流暢,尤為適合文件服務器在線協作和文件層級數據分析等應用。
以掛載百度網盤為例,在HybridMount掛載成功之后,百度網盤-我的應用數據文件夾中會創建一個QNAP_HybridMount子文件夾,而NAS中也會多出一個Baidu Netdisk的文件夾。把需要同步的文件移動到QNAP_HybridMount后會自動同步至Baidu Netdisk中,這樣存取文件就像本地存取一樣快捷了。
(6)虛擬機
Virtualization Station是QTS系統中完整的操作系統虛擬化方案,許多IT 從業者及開發人員會利用Virtualization Station創建虛擬機,安裝Windows、Linux、UNIX和Android 系統,用于創造開發和測試環境進行軟件測試及除錯、網站兼容性測試等專業用途,將運行 Web 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郵件服務器等不同的服務器應用程序隔離運行,更高效、合理地分配和管理資源,還能節省硬件成本。
我在Virtualization Station安裝了windows系統,用于遠程測試軟件,也經常在這上面折騰個人網站。得益于威聯通TS-466C性能強勁的硬件基礎,給Windows11分配2核心+4GB內存+250GB存儲空間即可流暢運行。
七、總結
本文列舉的幾項應用場景都是我自己平時經常用的,當然,這只是威聯通QTS生態系統的冰山一角,更多功能和玩法還得大家結合自身需求去。
說回硬件,作為一臺旗艦級四盤位NAS,威聯通TS-466C把硬件配置基本拉滿,在家用場景中我們可以為所欲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同時也適合追求效率傳輸的極客玩家以及小型企業商業使用。
OK,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觀看。同時,非常期待小伙伴們動動發財的小手給我點點關注,這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感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