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放棄造車引得行業內一片嘩然,但華爾街分析師們認為,這是一項明智且果斷的決定。
2月28日,據媒體報道,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蘋果放棄造車可能是避免資源浪費的明智選擇,蘋果進軍汽車行業更好策略是專注于軟件開發而非直接制造汽車。同時,蘋果放棄造車轉向如生成式AI等高增長領域是明智的決策,因為相比于汽車項目,生成式AI更能增強蘋果的護城河。
蘋果的造車“困境”
包括汽車制造行業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分析師Sam Fiorani在內的分析師認為,蘋果進軍電動車市場面臨的“困境”有五大方面:
1)電動車需求放緩,行業內競爭加劇:根據彭博數據,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預計將是自2019年以來最慢的。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正在減弱,使得各大車企更加激烈地爭奪市場份額。即便是行業領頭羊特斯拉也無法幸免,被迫采取降價策略。福特和通用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其最近的財報中也表達了對電動車需求減弱的擔憂。
而且,電動車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特別是在高端市場已經有許多成熟和新興的競爭者。例如像特斯拉、Rivian和Lucid等公司都已經確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和品牌認知。
2)風險巨大:汽車制造是一個資本密集、技術復雜且競爭激烈的行業,從零開始建造汽車意味著巨大的研發投入、生產設施的建立和供應鏈的整合。在一個對新進入者并不友好的成熟市場中,這樣的投入不僅巨大而且風險高。對蘋果而言,即使有技術和資金支持,汽車制造帶來的回報不足以抵消其中的風險和挑戰。
2)蘋果習慣于制造外包:蘋果習慣將大部分產品制造外包給其他公司,不太可能自行組裝汽車。但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標準極為嚴格,需要更直接的制造和質量控制,因此蘋果的這一運作模式可能會受到限制。
3)建立營銷新模式:蘋果需要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銷售和服務網絡來支持汽車銷售,這可能包括經銷商網絡、維修服務以及客戶支持等,這在汽車領域可能并不像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那樣直接有效,這是一項相對于其現有產品線全新且復雜的挑戰。
4)數據優勢的局限性:雖然蘋果通過廣泛使用的iPhone獲得了大量數據,這幫助其在其他業務領域取得優勢。然而,在汽車行業,因為汽車制造商通常依賴于車輛本身生成的數據來改進產品和服務,所以蘋果在數據利用方面可能不會有太大優勢。
據媒體報道,蘋果在探索新產品領域時習慣持謹慎態度。蘋果過去也曾嘗試進入其核心業務之外的產品領域,如果這些嘗試表明新領域的收益潛力有限,蘋果就會果斷放棄這些計劃,將其資源和精力集中在更有利可圖的領域。
例如,媒體指出有傳聞稱蘋果將制造自己的高端平板電視,但隨著LCD和LED電視市場的利潤率下降,蘋果撤回了這些努力,選擇專注于制造外接顯示器。
綜合這些因素,蘋果公司的高管們決定不繼續投入汽車項目。此舉獲得華爾街分析師的支持,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在周三早上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如果蘋果取消造車計劃是真的,這代表著:
1)蘋果正在將其注意力集中在公司認為更為重要的領域 ;
2)通過取消一個可能需要巨額投資而且成功不確定的項目,蘋果展現了對成本控制和財務紀律的重視。
放棄造車,進軍AI
展望未來,包括Fiorani和Jonas等分析師指出,蘋果可以專注的兩個領域:
1)蘋果進軍汽車行業更好策略是專注于軟件開發而非直接制造汽車,這種策略允許蘋果利用其在軟件和界面設計方面的強項,為汽車用戶創造價值。Apple CarPlay是一個將iPhone的功能和應用集成到車輛的信息娛樂系統中的平臺。
通過蘋果的汽車軟件CarPlay,蘋果可以通過專注于其核心競爭力,為汽車行業增加價值的同時享受更高且更穩定的利潤率。
Fiorani表示:“通過參與開發這些高級軟件系統,蘋果可能會獲得比直接制造汽車更大的經濟收益”。
2)放棄造車轉向如生成式AI等高增長領域。分析師們認為,盡管取消汽車項目帶來了一定的成本,但蘋果公司根據市場和自身優勢重新調整焦點,放棄汽車項目而轉向生成式AI和其他高增長領域,是一個符合公司長期發展利益的決策。
Jonas表示:“相比于汽車項目,生成式AI更能增強蘋果的護城河”。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