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某設計院強制員工無薪請長假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然而,這似乎只是土建行業自救的冰山一角。
繼該設計院之后,合肥某建工集團宣布將進行長達307天的待崗。
作為一家承擔各類工業、能源、交通和民用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總承包公司,該集團曾被評選為安徽省優秀建筑企業,但如今卻陷入全年待崗的困境。
據該公司解釋,由于受恒大債務危機以及房地產整體下滑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自2022年以來,該公司在經營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該集團不得不實行待崗政策,以應對當前的嚴峻形勢。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公司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尋找項目嗎?是失去了社會發展的紅利,土建設計行業才難以應對嗎?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某建工集團在制定待崗方案時考慮到了員工的福利待遇。
在待崗期間的第一個月,仍然按時發放工資;而從第二個月開始,將根據合肥市最低工資標準(2060元/月)發放薪酬。
此外,公司也會繼續為員工購買社保和公積金,并從員工的待崗工資中扣除個人部分。如果實際發放的工資低于合肥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924元/月),則將按照924元/月進行發放。
在待崗期間,公司會與員工保持通訊暢通,如有與工作相關的事務需要處理,將及時聯系員工。
盡管待崗期間并非無所事事,但這樣長時間的待崗對于員工來說依然是一種折磨。想象一下,在家中等待公司復工的307天,這對于每個忠心耿耿的員工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
為什么設計院和施工單位一旦經營不善,就選擇降薪、待崗這種冷暴力對待員工呢?難道不能堅定一點,該裁員就裁員,該給予賠償就賠償嗎?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不穩定性的影響,互聯網行業同樣遭遇困境。
然而,互聯網行業公司的做法卻大相徑庭。
百度、快手、京東等知名公司提供了N 1的賠償;B站則提供了N 2的賠償;騰訊更是提供了N 3的賠償。
相比之下,設計院和施工單位選擇了讓員工承受降薪和待崗的壓力,甚至不顧及企業的擔當和社會責任。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真誠呼吁更多人能夠看清土建行業的亂象,并在選擇職業時避免入行。
對于已經在行業內的人來說,盡快轉行或尋找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明智的選擇。
土建設計行業的現狀正是對其中各個環節的警示,希望相關企業能夠反思自身經營策略,積極適應變革,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