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喧天,彩旗招展,人山人海,這是河南浚縣正月古廟會社火表演的真實寫照。在河南浚縣古廟會上的民間社火展演中,藝人們的表演古樸淳厚,熾烈豪放。他們精美的扮相、忘情的表演和夸張的動作,將傳統的民俗民風展現得活靈活現,令人難忘。
浚縣正月古廟會是河南省浚縣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活動貫穿于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一直到二月初二,被譽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浚縣古廟會有“華北第一廟會”之稱,是中國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項目,先后被評為“河南民俗經典”、“中國最受歡迎傳統廟會”,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浚縣正月古廟會是鶴壁人心中不可或缺的春節元素,在社火展演的日子,浚縣縣城及周邊各村社火表演隊接成長龍,競技表演,開啟“中國式的狂歡節”。
每年正月十六,登浮丘山競技是社火表演隊伍一年一度的正會日,也是“比賽日”,浚縣正月古廟會進入高潮。圖為運送演員和表演道具的車輛。
當天,浚縣縣城及周邊各村數十支社火表演隊浩浩蕩蕩會集于浚縣北大街,一直到浮丘山廣場,盤鼓、舞獅、背閣、竹馬、秧歌、高蹺……表演隊伍接成長龍,輪番登場,大家攢足了勁兒,一較高下。
浚縣縣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化好妝的表演者或步行、或騎車,匆匆趕往集合地點。
清晨,一位社火表演者坐在街邊等待隊友。
各種扮相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
參加表演的婦女。
表演舞獅的帥哥。
小汽車也穿上了花衣裳,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樂隊的師傅們。
演出開始前,演員們餓了吃個包子充饑。
表演間隙,大家稍事休息。
人群中,秧歌隊的大頭娃娃讓人忍俊不住。
踩高蹺的年輕人和小朋友在等待演出。
年輕人一邊自拍一邊進行直播,向網友們介紹現場實況。
背閣、旱船、竹馬、武把式、秧歌兒、大頭舞等一個個社火項目接連上演,游客們跟隨在社火隊伍后面,看了一遍又一遍,仍不過癮。“大多憑色彩分辨人物的忠奸善惡,紅為忠、白為奸、黑為正……”現場,浚縣群眾熱情地為不太懂社火表演者裝扮的外地游客講解。古廟會年味兒滿滿,歡樂如潮,是雷打不動的傳承,讓這些民間藝術綿延至今,生生不息。(編輯/蘇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