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看過的石窟可不少,不過說到讓我驚喜的石窟,那么四川北部廣元的千佛崖一定可以算一個。
或許很多人對于這座默默無聞的石窟,了解的并不多,但如果翻開千佛崖的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它如此古老。
北魏時期,先后有北魏大將傅豎眼、皇室元法僧等人在西益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元)擔任刺史。與此同時它們也將北魏皇室開鑿石窟和崇尚佛教的習俗也帶入到了西益州。
到了南北朝金牛道改道嘉陵江,南來北往的人在地處嘉陵江東側的千佛崖旁建造了這里的第一座寺院柏堂寺。人們也發(fā)展這里的崖壁很適合開龕造像,于是鑿窟雕佛像也漸漸開始流行起來。
唐代隨著廣元成為利州都督府的地位,加上是出川最后一站和川內‘絲綢之路’的必經地,地位極其重要讓千佛崖的開鑿達到了巔峰時刻。
唐代末年安史之亂后,北方大型的石窟漸漸停止,地處四川北部的廣元做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并續(xù)寫了中國石窟歷史,也為深刻的影響到了后來安岳和大足石窟的開鑿。
宋代后隨著石窟開鑿南移,安岳和大足石窟的逐漸興起,廣元石窟已經沒有曾經的輝煌,但好在也沒有停止石窟營造,一直延續(xù)到了清代。
比較遺憾的是1935年為了修筑川陜公路,不得已炸掉了南側崖壁,致使金牛古道被掩埋,很多完好的石窟造像也毀于一旦。
不過經歷千年錘煉的廣元千佛崖依然保留著400多個窟龕,7000多尊造像,現(xiàn)存規(guī)模、造像藝術以及石窟題材,在國內都可以稱為是佼佼者,因此早在1961年就和莫高窟、云岡、龍門等石窟同期入選中國第一批全國文保單位。
那么就是這樣一座鮮有游客卻是中國頂級石窟的廣元千佛崖景區(qū),到底藏著什么讓人驚喜的看點呢?
千佛崖景區(qū)第1大看點:大云古洞
作為千佛崖最大的一個洞窟,高3.7米,寬5.6米,深9.4米的大云古洞規(guī)模極其龐大。大云古洞龕內開鑿了1佛2弟子2菩薩4天王和力士,以及中國供養(yǎng)菩薩,中間的大佛高約2.38米,面容豐腴,穿著通肩大衣,帶著濃濃的唐代造像風格。
我個人比較喜歡大云古洞兩側崖壁上的150尊浮雕菩薩造像,每一尊菩薩都腳踩蓮花,頭頂花冠,身披華服,一眼望過去很是壯觀。
千佛崖景區(qū)第2大看點:韋抗窟
在大云古洞的旁邊還有一個看起來非常小的石窟,名曰韋抗窟,大部分游客往往都會忽略,但其他它在千佛崖景區(qū)內可算是比較珍貴的一個窟龕。
走進窟龕,你會發(fā)現(xiàn)“開元十年六月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功德”的刻字,代表著這個窟為韋抗主持開鑿,可以說此人在千佛崖石窟開鑿歷史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千佛崖景區(qū)第3大看點:千佛崖最美造像
不過如果說哪個窟龕是千佛崖景區(qū)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話,那么一定非第806號龕窟,該窟名曰“多寶窟”,顧名思義在這里雕刻了眾多佛造像,雖然造像不少但大部分都比較一般,唯獨一尊“持蓮觀音”像可謂是精妙絕倫。
細細來看下這尊觀音造像,菩薩高約1.35米、肩寬0.3米,頭戴寶冠,身披長裙,手上拿著蓮花。重點來關注菩薩的面部,眉眼細長,嘴巴微微張開呈微笑之狀,微笑中帶著一絲羞澀感,仿佛一名待字閨中的少女,因造型別致,表情秀氣被很多游客稱為“東方維納斯”或“蒙娜麗莎”的微笑。
和這尊菩薩造像一樣精美的還有底層的蘇颋龕,整個窟龕建造于崖壁之上需要仰望欣賞,一佛二菩薩雕刻龕內。
重點來關注兩尊菩薩,頭戴寶冠,身上掛著精美的串珠和瓔珞,技藝高超的工匠將這些裝飾物雕琢得很是傳神,同樣是千佛崖景區(qū)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造像。
可以說如今的千佛崖景區(qū)并不算熱門景點,游客不多卻剛好讓石窟呈現(xiàn)出最原生態(tài)的景致,加上作為四川最宏偉的石窟群之一以及可以領略南北朝,唐代造像藝術,廣元的千佛崖景區(qū)同樣適合人文旅行愛好者打卡。(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廣元千佛崖景區(qū)旅游貼士:
如何去:飛機:如今的廣元機場航班雖然不多,但不少大城市都可以直達,比如杭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均有直達。
火車:如果沒有飛機直達的話,可以選擇飛到成都,接著轉乘動車抵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