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滿足口腹之欲,如年后的春酒晚宴、或與親友相聚時的餐敘小酌,都可能使腸胃道的負擔悄然增加,一不小心就會引起上班族、外食族為之頭疼的“便秘”問題。每天都有排便,不見得代表沒有便秘問題,民眾須對排便頻率有正確認知。
每天排便不代表沒便秘? 什么是“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不少人知道要觀察自身的排便狀況以確認腸道健康。但每天都有排便不代表沒有便秘、而2、3天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在醫學上想判斷自己是否有便秘問題,解便的“型態”與“頻率”都需要一并考量。
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會隨著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有所不同,因此并無特定標準。例如以原型食物為主、攝取大量高纖維食物者,排便頻率就可能相對較多;但如果每天節食、甚至飲食不均衡,排便頻率則可能隨之降低。根據研究來看,一般來而言排便頻率每天不多于3次、每周不少于3次,便是可接受的排便頻率。
除了解便頻率之外,解便形態也至關重要。目前醫學上主要依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來判斷解便形態的差異。根據上圖,如果解便時糞便的型態與第1型、第2型較為接近,即是有便秘的可能;縱使每天都有解便,仍不能排除便秘的風險。
糞便阻塞恐導致缺血性腸炎? 3大檢查判斷便秘是否有害
需要強調的是,若為飲食、生活習慣造成的便秘,并不會對身體有太大的危害;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因腸躁癥、大腸癌等疾病造成的便秘,亦或是因年紀、腸胃蠕動變慢而造成的糞便阻塞,進一步導致缺血性腸炎的可能。但到底要怎么判斷便秘對自己有害與否?主要還是仰賴以下措施加以理清:
一、醫師問診:藉由病史以及醫師問診判斷便秘可能是哪種狀況,并判斷患者是否真的是便秘。
二、理學檢查:以肛門與直腸的指診為主。
三、腸鏡檢查:無法直接判斷是否有便秘,但針對有便秘主訴者,可了解是否有其他造成便秘的原因,例如息肉或腫瘤。
有便意千萬別忍??! 醫揭順暢解便6大原則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排便更加順暢,最重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的形態開始改變,尤其以下6點要訣更該謹記在心:
1. 攝取足夠熱量:攝取的熱量會影響大腸的蠕動,因此每日攝取的熱量一定要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求。
2. 吃足量纖維質:纖維可分為水溶性(如木耳、秋葵)與非水溶性(葉菜類、菇類)兩種,建議民眾每日除了攝取足量纖維質,可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量。
3. 攝取足夠水分:尤其剛起床時,可以喝一杯溫水,促進大腸蠕動,以利排便。
4. 維持早睡早起:上午腸道較為活躍,因此建議早睡早起,在腸道活躍的白天固定排便。
5. 固定排便時間:藉由吃早飯、多喝水、起床后走走路或是體外按摩等方式,增加便意,并維持固定的排便時間。
6. 不要忍住便意:排便時間不固定者,有時會因為通勤、開會等日?;顒訉е虏荒苤苯尤ハ词珠g解便,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腸道活動,糞便即可能在腸道停留太久,并造成糞便過干。
最后提醒民眾,多數人評估是否有便秘的方法是依靠感受,比如解便后肚子是否舒服、是否解便困難等等;然而這并不代表便秘問題真的發生。建議民眾若有相關困擾,除了找醫師評估外,一定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也建議定期進行腸鏡篩檢,幫助“腸”保健康無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