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世代 玩時代”
關注我們,關注新群體新趨勢
一個泰國網紅的誕生,先卷中國流量???
最近,一個名為“黃油小熊”的人偶有點火。
在短視頻平臺,一只在泰國曼谷甜品店前“努力營業”的小熊人偶受到網友關注,爆款視頻不斷。據國內官方賬號披露,“黃油小熊”是泰國甜品品牌Butterbear的IP形象。
有黃油小熊營業,就有人氣?
有趣的是,中文互聯網上,黃油小熊的名頭要比甜品品牌更響,文創周邊也比面包甜點更火。
其在INS上有3.5萬粉絲,FACEBOOK賬號粉絲甚至僅5000余。而其小紅書賬號,從今年1月底運營至今僅僅一個月多,Butterbear已經有超過16萬粉絲,抖音話題瀏覽量破億。
在線上,有人專門做起小熊跨境代購,還有人賣起了DIY材料包,連黃油小熊的人偶服預定都賣到了2000元。拼多多上有相關掛件的預售鏈接顯示已拼1萬件;在直播間,打著關鍵詞擦邊的周邊商品不勝枚舉,仿冒品毛絨類玩偶已經銷量超2000+。
不少網友“求表情包”“求周邊”。微信指數顯示,黃油小熊相關搜索量增長388%。
通常,潮流是自上而下的。一個在泰國剛起步、名不見經傳的IP角色,「隔山打牛」「低位打高位」,頗有點逆襲感。
究其成長路線:黃油小熊以毛絨人偶服為角色原型,把泰國甜品店現場當“樂園表演場”,將線下營業片段變成線上傳播素材;通過短視頻內容密集輸出,塑造一個“乖巧打工人”的人物形象;再加上一系列表情包輸出,推動社群傳播,以流量打法快速積聚人氣。
據了解,黃油小熊泰國門店顧客,一半以上都是“打飛機”前去求合影的粉絲。官方賬號會預告“見面會”時間,現場可以拍照互動,類似于日本偶像團體的握手會。有愛好者指出,現場排隊互動的人數要遠多于買甜品的人數,現在人越來越多了,已經壓縮到“5秒合影”。
以上,仿佛似曾相識——這簡直是“泰版玲娜貝兒”。
據網絡公開信息,Butterbear甜品品牌成立不足一年,僅有快閃店形式(pop-up),當前僅有4場快閃店同期。并且規模不大,集中在曼谷暹羅核心商圈購物中心的中庭,包括熱門商圈Central World、去年12月剛開幕的Emsphere等。
泰國Butterbear品牌線下快閃???
作為一個烘焙品牌難經推敲,但從一個品牌IP化案例無疑有其成功。
國內知名IP運營公司“起重集”已簽約“BUTTERBEAR黃油小熊”,代理其在國內的版權運營和商業化開發。近期相關周邊產品即將上市。
起重集公司深諳表情包IP運營孵化。這也是黃油小熊充分本土化的關鍵。他會“跳科目三”緊抓流行熱點,迎合情人節換裝丘比特制造甜味素,和同事一起跳廣場舞,不斷輸出“營業第一現場”,拿捏網絡用戶的興奮點。
人設上強調同位視角、有伙伴感、又充滿治愈力的“打工人”角色;并和“紫色河馬”組成了CP,性格特質營造“反差”,這也激發了網絡話題和記憶點。內容上迎合了互聯網文化氛圍,又契合了年輕群體的精神狀態。
披著“泰國網紅”的外衣,嫁接國內慣常的流量打法,并以衍生消費切入年輕客群,達成商業化,緊密鏈條環環相扣——黃油小熊在中國的走紅,主要得益于國內這套完整的輕IP孵化運營模式。
黃油小熊作為一個IP孵化案例確有其成功之處。
目前,從社交媒體上觀察,喜愛黃油小熊的用戶集中在少女少男,目測20歲上下以及更年輕群體。如果從粉絲量角度看,黃油小熊的起勢甚至超過了時下大熱的輕IP。比如,小劉鴨目前的小紅書主賬號5萬粉絲,網紅水豚“卡皮巴拉”的卡通角色有6萬粉絲。微信指數顯示,黃油小熊在3月初指數快速爆增,但與前二者仍有差距。
但作為一個“年輕趨勢”的個案,橫跨文旅、消費和文化,更有啟示。
文旅+角色IP,打破“卷性價比”的流量慣性
隨著黃油小熊在中文互聯網走熱,已經有網友發出呼喊,“請開來中國”;泰國快閃現場很多都是中國的網絡迷妹們吸引過去的客流。某種程度上,黃油小熊角色不但成就了一個旅游的打卡目的地,并且經歷去年“東南亞跨境游安全質疑”的前序風波后,也帶來新的旅游目的地印象。
當下國內文旅熱,從淄博燒烤、到東北早市、小燒烤,再到最近甘肅天水麻辣燙走紅,其出圈公式是:小眾的地方性出行地、以本地美食為標簽、以互聯網流量加持,打造網紅目的地。全國各地文旅迫不及待加入這場接力運動。
表面上是卷地方美食文化、人情風土,但深層上離不開“卷平替”“卷性價比”,比如“淄博早市的物美價廉”、“十幾元幾十個菜隨便吃的東北盒飯”,網絡熱點的隱形暗線是“價格”。這場性價比熱潮裹挾著后來者,或難以逃脫在網絡輿論中“被對比”,同時市場也會逐漸淪于話題疲勞。
借助IP角色來塑造和放大地方文旅的差異化特質,未嘗不是一件流量和口碑雙收的事。早年間,長草顏團子也曾成為山西文旅的卡通角色代表,走出國門在日本東京塔點亮中國紅。近幾年,南京紅山動物園也推動“網紅”動物角色系列化開發,還聯動“我不是胖虎”,提升了游覽玩法和體驗,豐富營收結構,促進經濟效益循環。
文旅+角色IP也意味著可持續性和系統性長線開發。如今我們有更好的創作活力和創作水準、更成熟的產業鏈支撐。這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
品牌IP化“全球通吃”
如今國內營銷圈已經鮮有提及“品牌IP化”,但這招卻可能依然全球通吃。
再談一下Butterbear,其店內在售的甜甜圈、吐司、蛋撻、曲奇等單品,價格普遍集中在95-185泰銖。一杯冰沙奶茶近40元人民幣,一份吐司約20元人民幣,價格對齊了國內一線城市的網紅店。而泰國另一大熱牌“甜甜圈先生”,單個甜甜圈單價僅20泰銖。——“溢價”離不開品牌IP化人格化促成的情感認同,點燃了消費意愿。
審美仍具引領力???
或許我們很難預料,下一個品牌是以何種姿勢跑出來的。
去年蜜雪冰城憑品牌IP形象“雪王”接連出圈,從洗腦歌、表情包、小周邊,再到其動畫片在B站熱播,不斷圍繞年輕人做文章,放輕了低價格帶的“塑料感”,放大了情感認同,達成品牌塑造。誠然,“萬店王者”蜜雪冰城在門店規模化、供應鏈和成本控制有其得道,但能在廉價區間里卷出速度和利潤,“雪王”IP化的邏輯是一個關鍵差異。
“品牌形象化”在消費品領域非常常見。最典型的如張君雅小妹妹、旺旺、三只松鼠,2018年品牌賣萌大潮,出現了釘三多、2233娘等互聯網公司孵化的形象。彼時,流量紅利帶來高效內容曝光,不少品牌借此攫取關注度。但后來紅利衰退,內容運營在投入產出面前變得不堪重負,品牌IP化被視作”投入高、轉化低”,很快落寞。
如今,卷價格、卷產品是國內公司一個慣有思維。但越是營銷失效的時候,越要關注品牌,IP形象仍然是個“用戶溝通”的好方式。
審美升級仍在持續,市場增長來自多元化
有黃油小熊愛好者談到,“得知黃油小熊來自泰國,有點意外”,在她眼中,黃油小熊的品牌視覺更精致、更可愛,輕周邊更有收集欲。更直白的講,更戳少女心。也有網友指出,“盡管口感一般”但仍然對周邊有高購買意愿。購買決策的邏輯在轉變。
先制造情緒價值,消費者自然會追隨其后,至于到底在消費什么似乎都不重要了(產品載體和契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線下追打卡互動”的現象也反映出,更具個體化的互動形式,對于粉絲而言無可取代。付款能獲得產品的快樂可能轉瞬即逝,但是與“喜愛的人”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或許能記一輩子。
另外,盡管看起來已經設計師原創IP繁多,品牌聯名密集,IP衍生品的上新加快,競爭日趨激烈,但年輕消費力依然有釋放空間,關鍵在多元化、差異化,在消費審美升級上足夠引領力。
新世代的審美力不斷提高,對市場也提出更高要求:新鮮感、有品味、審美力充足、有個人風格、價值內涵多元。同時,新世代的視野更開放,對多元文化更包容,也更國際化。“海外”本身自帶新鮮感,天然創造了一個深入了解的機會。
出海,不只是賣全球,也是幫助全球創作者
時下大熱的輕IP中,有很多都是海外設計師,得益于國內孵化模式和產業化支持。比如網絡熱門“表情包”,線條小狗出自韓國的moonlab_studio,其在ins上有15.2萬粉絲。通過國內代理團隊的互聯網化運營和產品及授權開發,一步步成為年輕群體心中的熱門,國內單平臺50多萬粉絲、億級傳播量,在多個領域創造商業價值。
“哭娃CRYBABY”原本是泰國本土設計師Molly筆下的作品,在簽約泡泡瑪特后,公司幫助其把創作設計凝結成IP,孵化、運營、商業化,市場影響力再攀高峰。中國春節期間,泡泡瑪特在泰國第三家門店刷新500萬人民幣單日銷售額紀錄,其限定產品人氣火爆,泰國人也“夜排”搶購。CRYBABY從泰國走向中國,又從中國再火燒出圈。
“黃油小熊”作為一個初創設計,快速打開網絡聲量、快速銜接產品化,是不可想象的。
雖然泰國的社交媒體也很活躍,網紅經濟在泰國也很繁榮,但大多依托于“紅人模式”:從網絡紅人起步,找OEM代工,推出自創產品品牌/店。其轉化邏輯建立在粉絲與紅人的信任關系上,品牌孵化路線更靠近歐美。
泰國7000多萬總人口中,超過7成為社交媒體用戶,約90%用戶喜歡看視頻。用戶基數雖然不多,但卻是世界上TikTok使用率最高的國家。泰國人喜歡用的社媒平臺包括Facebook、Line、YouTube、TikTok、Instagram等。
大量原創作者依然停留在網絡連載上,風格多樣。并且同處于亞洲文化圈,娛樂消費文化氛圍濃厚,零售品牌化普及,這些共通性決定了東南亞市場的潛力,也暗含著藝術家從小微孵化出圈的機會。
中國潮玩出海的故事,不只是潮流玩具賣全球,也是幫助全球創作者和藝術家成長。
出品:玩世代工作室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關心每一位Kidult 關心的事
玩具 | 玩耍 | 玩票 | 玩家
一鍵三連↓↓↓
據說會有好事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