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校區人頭攢動,無數師生親自為他們敬愛的校長送行。西安交大前校長王樹國正式卸任,從會議室出來后,他對著西交師生深深鞠躬,然后坐上專車,揮手離開他深愛的校園。
一路上,看著這個他牽頭創建起來的創新港,王樹國必定感慨萬千。從2014年被任命為西安交大校長至今,整整十年,王樹國懷著一生不變的家國情懷,帶領西交不斷創新,綜合實力節節攀升,在國內教育界有口皆碑。
有這樣的教育家,是中國高校之幸!
王樹國卸任西安交大校長
不變的家國情懷
1977年高考,那場當代中國最具重要意義的考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其中就包括王樹國。那一年,19歲的王樹國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系,使他走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曾經的下鄉生活使王樹國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在哈工大接連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課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深深地體會到了“國家”二字的分量,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激勵了他一生。
年輕的王樹國表現出過人的科學天賦,他學習刻苦,悟性很高,逐漸成長為國內智能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在自主控制理論、機器人傳感器技術、空間機器人技術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
作為國內機器人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王樹國主導了多項國家重大研究課題,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創傷康復仿生手,繪制了中國第一個人腦解剖電子圖譜等。如果王樹國沒有成為一名校長,或許他會成為一名世界級的科學家。
王樹國演講
然而,歷史是經不起假設的。有人問他,怎么看待自己4次落選院士,王樹國回答:“身為校長,考慮的不是自己成為院士,而是讓更多人成為院士。”或許這是對王樹國沒有成為頂尖科學家,而成為一名優秀校長的最好批注。
1989年,王樹國從法國深造歸來,進入哈工大任教,4年后被破格提拔為教授。由于其突出的教學管理才能,王樹國在1998年被任命為哈工大副校長。那一年,他才40歲。
工程師出身,對技術的發展態勢有深刻的認識,又有豐富的管理能力,這正是主導科技發展所必備的能力,于是,王樹國被任命為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只不過,他一直心系學校,鐘情于教育,便向上級部門提出,希望能回到哈工大。
2002年,年僅44歲的王樹國成為哈工大校長,是當時“C9聯盟”中最年輕的校長。擔任哈工大校長十二年,王樹國將哈工大威海分校變為哈工大威海校區,便于統籌管理,壯大了哈工大的綜合辦學實力,又推動創建了哈工大深圳研究院(后來成為了哈工大深圳校區)。
誠然,王樹國對哈工大的貢獻也很大,但還未達到“人人傳誦”的程度,他在高校管理方面的高度,在成為西安交大的校長后才真正體現出來。
王樹國出席活動
執掌西安交大
如果說王樹國執掌哈工大,是錦上添花,那么,王樹國調任西安交通大學,就頗有“臨危受命”的意味了。
西安交大雖然和哈工大同在C9聯盟之列,但彼時的西安交大,多項辦學、科研指標,乃至于學校聲譽已經大不如從前。與之同宗同源的“上海交大”,早已穩居國內高校五強,反觀西安交大,學科建設滯后、科研設備陳舊、基礎建設落后,綜合排名下滑到15名之外……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當時的西安交大內部管理渙散,“派系”問題不容小覷,昔日引以為傲的“西遷精神”,已經無法撐起西安交大的大廈。西安交大的問題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他們不得不在全國物色最佳的校長。
西安交通大學校門
2014年,躊躇滿志的王樹國走馬上任,來到陌生的西安交大。沒有派系,王樹國更加自如,他要親自操刀,給西安交大來一場“外科手術式”的改革。
初來乍到,或許他也曾經猶豫過,卻從未退縮。幸運的是,王樹國在西安交大遇到了與他共同進退的“好搭檔”。他和當時的張邁曾書記一起,惺惺相惜,組成黃金搭檔“張王組合”,嘔心瀝血為西安交大的建設四處奔走。
對內,王樹國給西安交大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一次性換掉了全部6名副校長,其改革之堅決由此可見一斑;同時,王樹國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重視學科建設,處處為師生們謀福祉;
對外,“張王”組合緊密主動聯系當地政府,主動走訪上級主管部門尋求資源。他們讓西安交大融入當地建設,獲得了省、市更多支持,使得西安交大在經費、用地、配套等困擾已久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步步為營,腳踏實地,在王樹國的引領下,西安交大逐漸“回血”,煥發全新面貌。
王樹國和張邁曾
西交的十年芳華
在西安交大十年,王樹國不止一次提到了“家國情懷”,這種與“西遷精神”遙相呼應的感情,很容易引起西安交大師生的共情,也得到了新時代青年的積極響應。西安交大的師生們也在這種情懷和精神的鼓舞下,昂首闊步前行。
十年來,西安交大“滿血復活”,精神獨立,思想自由,風氣清朗,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人才培養,都在不斷提升——
· 2020 年,西安交大經費突破百億大關,2023年達到136億元,穩居國內前十;
· 從2016年-2020年的“國家三大獎”中,西安交大累計獲得20項,名列國內高校第6;
· 根據非官方數據,西安交大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有5個學科獲得A+,獲評A類的學科有15個;
· 2023年,西安交大在軟科世界一流大學中排名國內第10名,而同一榜單,西安交大在2016年排在17位……
王樹國在西安交大
西安交大創新港校區,更是堪稱“大手筆”。與校區融為一體的西部科技創新港,正是西安交大緊密聯系當地,與西咸新區聯合建設的產物,也是教育、科技與產業完美結合的標桿,是“無圍墻校園”的典范。
在王樹國校長看來,校園應該是沒有圍墻的,就如同思想應該是自由的。創新港校區,從2018年開始創建,2019年9月就迎來了西安交大第一批學子。校區摒棄了傳統大學校園的圍墻,實行開放式管理。如今,4年多時間過去了,整個創新港在工、理、醫、社科四大方向建立了8大平臺、29個研究院和100多個科研基地,與西安交大的辦學緊密互聯,實現了教育、科研與科技創新的無縫銜接。
西安交大創新港校區
下一站:走向世界一流
校長之于大學,就如同船長之于輪船,一名好校長能夠掌舵大學前進的方向——王樹國校長對于西安交大的引領就是最好的例子。
歷史上,蔡元培在北大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才扭轉了北大急轉直下的局面,使北大重振氣象;梅貽琦引進大師,尊重人才,塑造了清華大學的精神支柱,使清華成為國內高校的巔峰;還有竺可楨之于浙江大學,張伯苓之于南開……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是教育家的典范。
王樹國就像那些教育先賢一樣,家國情懷常記在心,在其位,謀其政,又剛正不阿,為他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和大學,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改革和創新,為大學的百年發展鋪就了堅實的道路,讓這些大學有足夠的力量朝著好的未來前行。
如今,王樹國終于可以把接力棒交給新上任的王立群校長,而他所締造的西安交大十年芳華,也必定會在未來繼續發揚光大,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昂首走向世界一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