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暖人心,學習雷鋒正當時。3月15日,金壇區睦鄰有約志愿服務隊在金城鎮文化社區景陽小區參加“清潔社區,美化環境”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行動日活動。與所有老小區一樣,整治亂墾亂種、亂堆亂放、亂拉亂接是一項“啃骨干”的行動。
“親幫親,鄰幫鄰,互助組里天地新。”曾經采訪過六七十年代的老農民,他們記憶猶新,農業生產合作社階段,鄰里相助是一種傳統、美德和精神。這種精神傳到今天,便是“睦鄰有約”精神。在常州市金壇區,有一個社會公益組織——睦鄰有約志愿服務隊,成員來自社會各階層,成立兩個多月來就開展多場公益活動。
說起發起人袁順清無人不知,有人說他好事做了“一籮筐”,從江蘇到云南,再從云南到內蒙古;從九十年代初開始慰問敬老院、結對貧困學生,到新世紀結對云南、寧夏等地區貧困牧民,再到2014年成立江蘇首個“失依留守兒童關愛之家”,直至2023年幫扶內蒙古牧民銷售牛肉;從“常州好人”到“常州市學雷鋒標兵”,再到“江蘇好人”;從青春少年,到步入古稀之年,在公益之路上他一走就是30多年。
奉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自覺行動。學生時代,我們常用“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形容老師的奉獻精神。而對于現代無償服務的志愿者又該用怎樣的詩句來形容?清代詩人龔自珍在他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敝驹刚吣瑹o聞的服務,就是一種奉獻精神。
清代訓估學家、經學家段玉裁是金壇人,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外孫,自稱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他的家風是“不撐鐵骨莫支貧,千里為官不為財”,反映出他淡泊名利、一心為民的思想境界。
都說“跟好人,學好樣?!卑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在“江蘇好人”袁順清的引領下,2023年底金壇區睦鄰有約志愿服務隊成立,集聚了一批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正能量人群,常年活躍在金壇文藝界和社區治理中。
楊樹英是志愿服務隊的法人代表,也是年齡最大的志愿者,她認為“睦”即和睦的睦,“鄰”即鄰里的鄰。她認為,安全無小事、責任大于天,尤其河北燕郊一餐飲發生爆炸后,再次給大家敲響了警鐘,此次組織志愿者每家每戶宣傳,每幢每層摸排,對發現的隱患發放整改通知書。每一次志愿服務活動,楊樹英是既出錢又出力,總是忙前忙后,做好后勤服務保障。
何為“睦”?段玉裁在他的《說文解字注》里寫道:“目順也。從目。坴聲。莫?切。廣韻莫六切。三部。一曰敬和也。五字疑後增。古書睦穆通用。如孟子注君臣集穆、史記旼旼睦睦、漢書作旼旼穆穆是也。穆多訓敬。故於睦曰敬和?!?/p>
金壇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故鄉,他的人生道路充滿無數艱辛與曲折,但卻始終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一種信念。他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p>
其實奉獻不需要多少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也不需要多少動山河、泣鬼神的故事,只需要日行一善、積善成德。
睦鄰有約志愿者朱志強是一名退休教師,每次活動他都如約而至并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志愿者陳靜、朱志強提前深入小區,進行摸排和宣傳發動。
段建春、田永晴夫婦多年來一直熱衷公益事業,每年參加社區公益演出近百場,雙雙加入睦鄰有約志愿服務隊。在此次志愿服務中,他們會同轄區城管、物管人員對樓道口的建筑垃圾、紙箱等雜物進行了集中清理,確保不留死角和盲區,消除了安全隱患。此次環境整治行動,主要針對小區內一室戶門口和樓道內亂堆放的集中清理,共清理亂堆亂放15處、垃圾4車。
金城鎮文化社區居委會主任高小燕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組織黨員和志愿者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增強居民環保和安全意識,同時呼吁廣大居民朋友積極加入到清潔家園志愿行動中來,營造一個常態清潔、持久美麗的幸福家園。
學雷鋒月之際,再提雷鋒精神,使人倍感振奮。到底什么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不是一種擺設,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不是浮于形式的說教,而志愿者服務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是小區最美的一道風景,更是一種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落到具體行動中、以行踐言的生動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