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有力下頓、黑漂,提竿卻總不中魚,釣魚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最為煩躁了,能把人急壞,經常會聽到釣友念叨:這口好漂亮!然后提竿后卻沒中魚,很多釣友在發生這種情況后,選擇的是重新調漂,但有時效果依舊不明顯,有魚訊卻不中魚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出現這種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魚鉤大小問題
魚主要是通過吸食的方式來吞食餌料進而將我們的魚鉤吸入口中,我們通過浮漂信號提竿進行刺魚,如果說魚鉤過大,魚鉤難以進入魚嘴之中,這種情況就容易發生浮漂有明顯信號但是提竿無魚的情況。過小,刺魚不深,或鉤被拉開跑魚。提竿時初有重感而后空鉤出水。
再就是魚鉤的鉤型選擇不當。不同的魚,由于嘴形和吃口不一樣,所用的鉤形也應不一樣。一般來說,掛商品餌釣鯽魚,可以用鉤門適中、鉤柄較短的袖型鉤;釣生口鯽魚、快魚,鉤門稍寬、鉤柄稍長些也無大礙;釣兇猛、拉力大、有牙齒的魚,則用鉤柄長等類型的鉤等等。
二、線組大小問題
一是主線太粗比重過大。如果主線過粗、過硬。隱蔽性就差,會加大水阻力,切水性和穩定性就差,與子線的配合度也差,主線比重大,在水中下沉到位壓線后,下垂的水線會把浮漂向下拉,嚴重時浮漂目數變化會達到一到二目。這樣就或多或少地破壞了魚漂的準確性,容易出現假訊號,在這樣的情況下常常出現有漂訊卻不中魚。
二是子線過粗,在水中隱蔽性就差,容易引起魚的警覺,魚在靠近釣餌或吃餌時蹭線、魚鰭的扇動使浮漂出現了假訊號;粗子線自然就會相對細子線要硬一些,子線過硬會使得魚吸餌時難以真正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魚訊也就難釣到魚。
三、調釣靈與頓的問題
以鯽魚涮餌為例來分析一下靈頓問題,鯽魚涮餌是把餌完全吸入嘴中,不閉嘴立刻把餌吐出,速度極快,而浮漂出現信號在時間上要略為滯后。通俗一點來說當魚吃餌,餌帶動子線牽動八字環,浮漂發生反應,而信號在傳遞過程中要損失,時間上也要減慢,所以浮漂的反應一定比餌料移動來的慢。也就是鯽魚涮餌,吸入餌料的瞬間,浮漂還來不及產生反應,要等到他快將餌料吐出的時候浮漂才有下頓現象。但是我們看到浮漂下頓信號,到提桿又需要時間, 等到提桿鯽魚已經把餌吐出了!這也是為什么空桿不中魚的原因!
涮口涮餌
應對這種鯽魚涮餌的辦法
我們可以將浮漂適當調鈍一些,或者釣得鈍一些,盡量忽略這種情況,等他涮過幾次餌,發現沒有異常會一口吞食的。有些釣友說,調靈一些,調到最靈敏的狀態,不就可以抓到魚餌剛吸入口的那一刻了嗎?個人覺得這不太現實,偶爾抓到那是運氣成分,前面分析了,鯽魚涮餌,嘴是不閉的而信號又存在流失,減慢的情況,所以你的反應再快,浮漂調整再靈敏,也很難每次都能準確抓住此信號。
調釣的選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魚情和水情進行改變,調的太靈的浮漂,將會放大魚給的信號,動不動就會產生漂相,比如魚的游動、吐水、掃餌等,此時提竿那肯定中不了魚。調的太鈍也很好理解,鉤餌都到底了,鉛也到底了,連水下魚線都相當松弛,那么魚吃完餌吐掉鉤走了,還沒見浮漂動一下呢,如果動了,那一般是魚蹭到了繃緊的主線。
四、釣餌的適口性
餌料問題最為常見,也最好改善,有魚汛卻不上魚,主要原因在于拉餌拉絲過長,餌料太硬、太黏或者太松散。首先能夠吸引到魚來覓食,說明餌料的調配和味型并不存在問題,很可能是餌料的狀態不對,入口性太差。拉餌要拉小圓球狀為主,想將餌料拉圓的重點則在于拉絲粉的使用,一般拉絲粉的目數越高拉出的絲越短,因此可選擇目數高一點的拉絲粉,一拉能夠保證拉出兩個小圓球。
春季釣魚,誘魚是關鍵,只要魚誘過來了,窩子里有魚了才好釣,我們可以在窩料和釣餌里適當添加上肥貓鯽魚小料,肥貓鯽魚小料添加鯽魚獨特誘食因子,可有效提高鯽魚的吃口。肥貓小料可直接添加在釣餌或窩料內,也可以直接蘸蚯蚓和紅蟲使用增加誘魚,達到快速誘魚的效果。
五、提竿過早,抓口不準
魚在水下吃餌時基本的幾個動作:探餌、吸餌,吐餌。如果說我們在魚探餌的情況下就抬竿,那么肯定不會中魚,即使有可能中魚,也不會是正口,可能會錨到魚皮,脫鉤率也高,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等到真正的信號產生后在提竿刺魚,精準的抓口是有效提高命中率的技巧。
以上所述僅個人拙見,僅供參考!當然,如果您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議,還請多多指教。歡迎大家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