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西城
翻閱舊資料,方知認識金庸已近半世紀,可見面不超過十次,有事找我,往往托人捎一字條過來,負責傳遞的,多是寫怪論的哈公、副刊編輯蔡炎培,甚或《明報月刊》黃俊東。哈公倚老賣老:“小子,三點上來編輯部,老查有一封信給你。”如奉綸音,三腳并兩步,直奔南康大廈頂樓《明報》編輯部。接過一個信封,順便敲竹杠,聯同俊東到對面吉祥冰室喝咖啡,做東的是哈公或者俊東,我從沒有結過賬,年輕可撿便宜。
第一次見到金庸,是在一九七五年,地點中環于仁行“翠園”(今已拆卸),中日反霸權(反蘇聯)那年鬧得很兇,《明報》中國版副主編毛國昆特意搞了一個中日反霸權會議,廣邀各日本駐港特派員參加,有《讀賣新聞》的本池滋夫、《朝日新聞》的近藤、《東京新聞》的花梏、《每日新聞》的林慧兒……要我這個洋涇?日語充任傳譯,因為酬勞不菲,為妻女計,死充專家。《明報》方面列席者除金庸外,還有中國現代文學權威、日本通司馬長風、翻譯大家汪際,都是我心儀已久的偶像,今次黃金機會能識荊,心情興奮,自不待言。五點鐘開會,司馬長風、汪際一早到場,金庸晚了五分鐘,進門一鞠躬,向日本朋友頻說:“對不起,我遲到了!”太客氣,反搞得日本嘉賓有點不好意思。座談會,我任即時傳譯,并不稱職,幸有司馬大哥旁邊幫忙,才渡過難關。
說說金庸吧,眼前的中年漢子,跟我心底里描摹的可謂南轅北轍,想象中的金庸嘛,是一個高高瘦瘦、戴著金邊眼鏡、身上散發出書卷味道的中年文士,近在咫尺的卻是一個身形微胖的漢子,不獨跟文采風流全然不沾邊,看來活生生的是一個生意人。那一天穿著一襲鐵灰西裝、皺巴巴的白襯衣,領角微微翹起,脖子上的領帶歪歪斜斜的,沒結好,還有他那對黑皮鞋,哈哈,你看了真的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滿布灰塵,簡直已變成灰皮鞋。我不禁懷疑這是否我一直崇拜的查先生?可明明聽著毛國昆介紹:“沈西城,這是查先生!”哪會錯!
節省時間,座談會立刻開始。先由金庸發言,糟糕,結結巴巴,上海廣東話難聽:“今日多謝各位百忙中抽空參加這個會議,我……十分感謝,請你……你……們隨便發言,謝謝各位!”口齒絕不靈活,簡直佶屈聱牙,聽得人為他著急。唉,既來之則安之,金庸講兩句,我就翻譯兩句,遇到難處,有司馬大俠拔刀相助,感激涕零。整個座談會發言最多的,日本方面是本池,《明報》方面是司馬長風,主持金庸臉露微笑,成了聽眾。
座談會之后,我得孫大姐(作家農婦)介紹入《大任》周刊當編輯,老總孫寶毅搞名人特輯,由我負責采訪,第一個對象就是金庸。我跟攝影記者朱漢新跑到渣甸山拜訪金庸,金庸住所是一棟三層別墅,入門處一個花園,植滿花草,乏人打理,有些凋殘。我跟小朱隨著女傭步上二樓金庸書房。書房令人眼界大開,面積足有一千尺,鋪著藍色地毯,恍如海洋。四壁是攀到天花板頂端的書架,擺滿各式各樣書籍,我站起來略微一看,其中大部頭的書就有《古今圖書集成》《點校二十四史》、一百巨集的《大藏經》《涵芬樓藏書》等等,除了文、史書籍外,音樂、舞蹈、電影、武術和圍棋的書都不少。角落是一張寫字?上、地下都疊滿書。
未幾,金庸走了進來,一見我,便說:“沈先生,我們見過面了!”我謙遜地道明來意,金庸慌忙擺手:“不要說訪問,我們隨便談談!”急驚風小朱搶著問:“金庸先生,你為什么會寫起武俠小說來的?”金庸笑道:“是寫來玩的,想不到會一直寫下去!”金庸寫武俠小說,很多人都說是香港資深報人羅孚請他寫的,真實情況并非如此。首先想到請人寫武俠小說的是另一資深報人金堯如,看到濠江吳公儀、陳克夫比武轟動一時,就委托羅孚找報館內的人去寫武俠小說,起先是梁羽生,后來又加上金庸,因此,新派武俠小說可以說是金、羅兩先生共同推行起來的。
金庸起先真的是寫來玩玩,《書劍恩仇錄》受狂捧,興致來了,欲罷不能,便一部接一部地寫下去,于是塑造了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沖、韋小寶這等盡人皆知的小說人物。那天談得很愉快,訪問后來發表在《大任》周刊。
重晤金庸,已是七八年間的事了,那年,我代表佳視到東京拜訪松本清張,洽談推理劇場的版權,談興正濃時,講到港、日文化,特別推薦金庸,松本聽了金庸的情況,很驚訝說:“想不到香港也有這樣的作家!”順手就將自己的作品簽了名,讓我帶給金庸。回到香港,走上《明報》編輯部,親自把松本清張的著作遞交給金庸。他非常歡喜,說:“松本先生的大名我早聽過,也是他的讀者,想不到,他會贈我書。”禮尚往來,送上小說全集,寄交松本,兩大作家隔空成了朋友。
不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在《明報》轄下各刊物寫稿,卻不曾在《明報》上班。倪匡代我向金庸說項謀一職位,金庸認為我是一只頑猴,有才氣,坐不牢,寫稿是最佳選擇。哈公也聽過類似說法,轉告于我,感到蠻高興,大作家認定小弟弟有寫作才能,直是我的光榮啊!還有一次,《明報》月刊總編輯胡菊人給《中報》創辦人傅朝樞拉去《中報》當老總,月刊編輯部頓成真空。一日下午,我上月?交稿,遇到金庸,走過來握住我的手:“小葉,多謝你支持,以后要多些寫文章呀!”順手倒了一杯熱茶遞給我。這杯茶一直把我跟明系刊物緊緊系著,一系半世紀!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