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城市擴容,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受關注的話題。
它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行政區劃調整,及通常所說的外延式擴張。如合肥、成都、西安、濟南等城市都有過這類操作。
另一種則是,“內涵式”擴張。撤縣(市)設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
還有一種——擴大中心城區或主城區范圍。
相對于外延式擴張,這種操作其實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幾乎每個城市都在做。因為隨著城市人口增加、交通基礎設施改善、產業發展需要等,城市的“中心盤”必然要擴大。
這方面,最新的一個例子是——重慶。
日前舉行的《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披露:
作為重慶高質量發展優勢區域的主城都市區,包括22個區縣,構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空間格局,分為中心城區、渝西地區和渝東新城三個部分。
這意味著自2020年提出,并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中得到確認的重慶主城都市區范圍,正式由21個區變為21區+1縣——新晉成員為墊江縣。
主城都市區的擴容,對重慶到底意味著什么?會不會預示城市擴張在政策層面再次開閘?
01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一個地方發展的“總藍圖”,可以說其他方方面面的規劃都要圍繞這張藍圖展開,因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去年以來,各地省級國土空間規劃陸續批復并公布。其中,重慶有個特殊之處,它是全國首個獲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城市。
應該說,作為中西部唯一直轄市的地位,在這一點上得到直接體現。
不嚴謹地說,總規對一個地方的重要性,其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定位、功能,即一個地方到底在國家版圖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二是發展范圍,包括土地開發規模、人口規模等,這預示著發展的潛力和空間。
總規批復中給予重慶的定位是:
重慶市是直轄市之一,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功能是:
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可以對比的是,《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 對重慶的定位是: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職能是:
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和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
我國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我國內陸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創新中心、商貿會展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
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貿易大通道;
是全國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可以明顯看出,重慶諸多的定位和功能,已從過去的西部、內陸,上升為全國甚至國際,特別是制造業和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02
從范圍看,總規明確,重慶國土空間由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和渝東南武陵山區三個區域組成。
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400萬。
截至2023年末,重慶常住人口為3191.4萬。也就是說,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距在200萬左右。
同時,規劃承載3600萬人口容量的生產生活空間,也即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要按照3600萬人口容量進行配置。
這也意味著,理論上,重慶的常住人口增長空間還有400萬。
規劃明確,到2035年,重慶全市城鎮化率約80%,中心城區城鎮化率約95%。截至2023年末,重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1.67%。
也即,未來十年,重慶還將增加300萬左右的城鎮人口。這種增量規模,在全國可能也是首屈一指的。
畢竟,重慶的人口基數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最大,同時城鎮化率又相對偏低。
這也是重慶未來重要的發展潛力。
當然,相較以往,這次總規劃給重慶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還是主城都市區擴容。
要知道,《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 中所明確的重慶主城區規劃范圍,仍僅有傳統的九大中心城區,面積為5473平方千米。
這個范圍,從全國主要城市看,略低于南京、上海,高于無錫等,處于相對靠后的位置。
這次確定的22個區縣范圍,則達到3萬平方千米。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僅次于哈爾濱,和拉薩相當,約等于兩個杭州、北京、成都。
人口則在2200萬左右,和上海、北京、成都相當。
GDP超過23000億,略高于成都,略低于蘇州。
長期以來,在與其他城市進行人口、GDP等方面的對比時,重慶都容易引發爭議。現在隨著主城區范圍在總規中確定,相關對比將要多一個觀察維度,或更利于客觀評價。
03
從最初的9區范圍,到后來的21區,再到如今的21區+1縣,重慶主城都市區范圍的持續擴容,從規模看,在全國都是較為罕見的。
但基于人口、面積,重慶確實有其特殊性。
因為主城區作為發展優勢區域,對全域發展具有重要的牽引輻射作用。
特別對重慶這樣的擁有超大面積、超大人口的城市來說,主城區范圍過小,將很容易出現牽引力不足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頭重腳輕”現象,也對于區域協調發展不利。
比如這次墊江之所以被納入主城都市區,一個重要原因就被認為是能夠更好地銜接原有21區和渝東北地區的發展。
更具體看,主城都市區范圍的擴容,接下來可能會發生幾個直接變化。
一,墊江的縣改區進程或將迎來轉折點。
目前重慶的38個區縣中,尚有12個縣。在當前“撤縣設區”被整體按下暫停鍵后,應該說這12個縣的改區幾率變得越來越小。
但墊江納入主城都市區后,這種可能性大大提升。很可能成為12縣中唯一的突圍者。
二,墊江有望獲得軌道交通連接中心城區的資格。
總規中明確,建設“軌道上的主城都市區”,實現中心城區、渝西地區、渝東新城各城市間1小時通達。
此外,墊江的基礎設施建設、工商業發展、招商引資等也將迎來新的機遇。畢竟,由之前的渝東北三峽庫區變為主城都市區,發展定位和功能都將發生明顯變化。
三,重慶都市圈或將擴容。
根據規劃,重慶都市圈由之前的21個主城都市區加四川廣安組成。而隨著主城都市區擴容,重慶都市圈也將大概率要把墊江納入其中。
這放在當前都市圈范圍受到嚴格約束的大背景下,顯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04
無論是撤縣設區,還是都市圈范圍,抑或是外延式擴張,這幾年大的政策風向都明顯在收緊。
那么,作為第一個獲批的城市總規,重慶主城都市區成功實現擴容,讓人頗為意外,也很容易引發另一種猜想——這是否意味著更多城市有望重新圓上擴容夢?
事實上,在之前總規公示期,重慶主城都市區也仍僅有21區,最終批復的22個區縣格局,確實是讓很多人沒想到。
但是,基于種種現實情況看,重慶主城都市區的擴容,或很難真正具有風向標意義。
一方面,當前的人口總量,已進入存量發展階段。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方式,已很難持續。
就拿重慶來說,2023年常住人口也減少了超20萬。當然,隨著主城都市區范圍的擴大,工商業發展獲得更大的空間,理論上是更利于重慶人口的穩定發展。
另一方面,基于城鎮化發展階段及發展環境的變化,各項政策、資源向發展優勢地區集中,是大勢所趨。無論何種方式的“擴容”,都注定將只有極少數城市具備可能性。
甚至,最近廣州重新劃定了主城區的范圍,相比之前的規劃,范圍還有所縮小。這意味著,數年來關于各項城市“擴容”的約束,并沒有真正松動。
重慶,可能只是例外。畢竟,從方方面面看,重慶都太特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