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鎮南關遠景
01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農歷正月初九,正值新春佳節。
須發皆白、年近七旬的老將軍——馮子材,卻要帶著他的9000萃軍,從廣東欽州(今廣西欽州市),風塵仆仆地趕往中越邊境的鎮南關前線支援。
一路上緊趕慢趕,趕到鎮南關的時候,卻只看到法國人留下的廢墟和一塊木牌,上面寫著:
“廣西的門戶已不復存在!想要捍衛國土,靠的是條約而不是關隘!”
很明顯:清軍已在諒山潰敗。
馮子材當即決定改變作戰計劃,堅守鎮南關,以防法軍再次攻入中國境內。
然而,此時的鎮南關一帶,雖然還有四萬多清軍,卻是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02
這四萬多清軍里,有淮軍、湘軍、滇軍、桂軍、粵軍等幾個山頭。
新任清軍最高統帥——廣西軍務督辦蘇元春根本指揮不動。
現在馮子材來了,老蘇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
為什么呢?
一來,老馮二十多年前就是廣西提督,論資歷、論戰功,廣西的清軍里沒人比得上老馮這威信;
二來,老馮治軍有方,他的萃軍雖然只是團練性質的部隊,裝備也不怎么樣,但士氣旺盛、上下一心,戰斗力比正規清軍更強。
老蘇馬上找到老馮,希望老馮能把這個帥印掛起來,號令鎮南關一帶的清軍各部。
大敵當前、軍情緊急,老馮接下帥印,火線上任。
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山頭,但都聽說過老馮的威名。
更重要的是,大家親眼看到馮子材六十七歲高齡,卻和普通士兵一樣飲食起居,還親自爬山越嶺勘查地形,手下的萃軍將士雖然裝備不行,但斗志昂揚、軍紀嚴明,那精神頭誰都比不上。
他來掛帥,大家心里都是服氣的,心氣兒也就不一樣了,精神面貌馬上發生了變化......
1885年在鎮南關前線的馮子材留影
03
經過一番實地勘察,老馮心中逐漸形成了作戰計劃:
首先——
鎮南關已經被毀,倉促間重建不現實,鎮南關外地形又相對開闊,利于法軍炮火發揮威力,不利于防守,因此防線必須向后收縮到鎮南關后方大約四公里處的關前隘(今廣西憑祥市友誼鎮隘口村)。
關前隘峽谷地形,兩側都是山頭,海拔要高于鎮南關兩側山頭,可以掌握制高點;正面寬度只有一公里左右,道路崎嶇,不利于法軍炮兵展開。
其次——
為了保證有生力量的完整,兵力不能堆在一起,應當按照梯次展開,逐次投入,反復消耗法軍。
最后——
組織奇兵從側翼出擊,襲擾和攻擊法軍的補給線。
為了表示決心,馮子材親率自己的九千萃軍守衛關前隘第一線,直接面對法軍的攻擊。
04
一切準備停當之后,馮子材卻發現了一個問題——萬一法國人不來進攻怎么辦呢?
老馮想來想去,想出了一條計策——你不來打我,我就主動去打你,把你引過來!
二月初五晚上,馮子材親率萃軍精銳二千人,在夜色掩護下出了鎮南關,悄悄接近法軍設在鎮南關外的前哨據點——文淵州。
老馮一聲令下,萃軍將士如狼似虎撲出,法國人還沒反應過來就紛紛被砍得身首異處。
斃傷法軍一百余人,炸毀了法軍碉堡工事兩座。
奇襲戰持續了約一個小時,馮子材看差不多了,令旗一揮,迅速撤回鎮南關內。
果然,法軍第二旅旅長尼格里上校得到文淵州遭襲的消息,帶援兵趕到時,看見滿地的尸體和碉堡的廢墟,頓時氣得七竅生煙,沒有做任何調查,認真研究清軍的新防線和兵力部署,就下令第二旅集結,向鎮南關再次進攻,為文淵州的法軍報仇!
05
二月初七一大早,天降濃霧,咫尺莫辨。
尼格里大喜:天助我法軍也。
指揮一千多法軍在大霧掩護下摸進了鎮南關,另一派一千人搶占鎮南關東南側高地,作為預備隊。
可等摸進鎮南關的法軍行軍到關前隘時,濃霧漸漸消散,他們才看清清軍構筑好的長墻工事。
尼格里再一看地形,馬上意識到必須先奪取東側的小青山高地,以控制制高點。
于是分出部分兵力,在數門火炮支援下撲上了小青山高地。
守衛高地的萃軍將士同法軍拼死搏殺,但因為工事還沒有全部構筑好,頂不住法軍炮火轟擊,在抵抗了5個小時后不得不撤出陣地。
法軍以傷亡30余人的代價,攻占了小青山高地。
小青山后面還有大青山,海拔更高。
清軍駐防在大青山上依然可以居高臨下射擊法軍。
鎮南關之戰主要交戰區域示意圖
第二天,二月初八上午,四百多法軍人在愛爾明加中校率領下向大青山進發。
但山路極其崎嶇,地形極其復雜,法軍走了3個多小時,硬是沒摸到大青山的工事。
眼看大家都已經累得不行了,愛爾明加只好下令全軍回撤,等明天找個向導再說。
可他們還沒走下山,就聽見山下炮聲轟鳴了起來。
原來,尼格里在山下等了幾個小時,既沒聽見槍聲,又沒看到愛爾明加的通信兵,因此判斷大青山上的清軍已經不戰而逃了,于是一聲令下,山下的法軍就開始對長墻工事發起了炮擊。
正如馮子材預料的那樣,由于地形限制,法軍只能在長墻正面展開七八門輕型火炮,炮擊的威力大大下降。
而對清軍的蔑視,又讓尼格里在簡單進行了幾輪炮擊之后,在沒有認真評估炮擊的實際效果的情況下,就輕率下令步兵發起了進攻。
越南偽軍在前,法國步兵在后,軍官們吹著哨子,旗手揮舞著旗幟,開始朝長墻撲來......
06
等法軍接近到距離長墻只有數十米遠的時候,馮子材突然躍身而起,振臂高呼:
“法國佬已經毀了鎮南關,再讓他們殺進我們的國土,我們還有什么面目再見廣西的父老?!不怕死的,跟我來!”
說罷,須發皆白的老將馮子材手持長矛,第一個沖出長墻,他的兩個兒子緊隨其后。
這樣的畫面之下,再膽怯懦弱的人也忍不住血脈賁張。
何況是早已對法國人憋著一股氣的萃軍將士。
九千健一邊高喊“丟那媽”,一邊同迎面而來的法軍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
須臾之間,就有數名法軍軍官被砍倒在地。
此時,尼格里才在望遠鏡中發現,清軍此次的戰斗意志十分驚人,人數又多,在近身白刃戰中,法軍的槍炮完全無法發揮出優勢......
尼格里正在猶豫是否要繼續作戰時,右翼的小青山突然槍聲四起。
原來,淮軍奉命從憑祥趕來,向小青山陣地發起反擊。
小青山的崎嶇地又限制了法軍槍炮的威力,法軍人數又處于絕對劣勢。
尼格里一看情況不對,趕緊下令回撤,同時調預備隊增援小青山,以防被清軍奪占制高點。
然而,預備隊剛調上去不久,尼格里又聽到一個噩耗——湘軍王德榜部從油隘出擊,抄了自己的后路,法軍的補給隊已經被一鍋端了。
這仗沒法打了!尼格里最終認慫,傍晚時分,法軍開始全線敗退。
馮子材抓住戰機,尾隨追擊,殺得法軍狼奔豕突。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鎮南關大戰終于落下了帷幕。
鎮南關大捷作為中國近代抵御列強侵略的戰爭史上極其難得的光輝一頁,將永遠載于史冊之中!
廣西憑祥友誼關景區 鎮南關大捷紀念雕塑
07
鎮南關之戰后的第二天,馮子材下令清軍乘勝向諒山方向反擊。
二月初十,清軍收復文淵州,法軍倉皇敗退。
二月十二日,清軍發起對諒山的進攻。
尼格里指揮法軍第二旅拼死抵抗,結果在激戰中被子彈擊中,受了重傷。
接替他的是愛爾明加中校。
愛爾明加見清軍攻勢兇猛,尼格里又受重傷,心態崩了,馬上下令撤退。
二月十三日拂曉,清軍收復諒山,并銜尾追擊二十多里。
法軍傷亡慘重,大批武器裝備和物資被清軍繳獲。
第二天,法軍慘敗的消息傳回了巴黎,頓時一片嘩然。
一直主張對華強硬的茹費里內閣隨即撲街。
但法國人并不打算就此收手。
接替茹費理的新總理——布里松,馬上推動議會通過了一項增加五千萬法郎軍費的法案,繼續向越南增兵,“一直打到中國人接受失敗的現實為止”。
但布里松沒想到的是,法案還沒落實,法國總統布雷維就下令,與大清簽訂了停戰協議!
08
法國人為什么突然咽了這口氣,不繼續打了呢?
因為法國政府發現,經過這一年半的戰爭,中國表現出的戰斗力遠遠超出自己的預計。
雖然總體上法軍勝多負少,但想徹底打垮大清是沒有可能的。
當時的法軍:
在臺灣陷入毫無希望的對峙;
在寧波被鎮海要塞阻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被打成重傷;
在越南又敗于鎮南關......
軍費已經花掉幾億法郎,法軍及其附庸軍傷亡萬人之多,再打下去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大清這邊同樣頭疼——
軍費花了兩千多萬兩銀子,國庫快要見底;
清軍敗多勝少,即使取得鎮南關大捷,但也只能扭轉局部的形勢,無力成建制殲滅法軍的主力;
臺灣海峽被封鎖,劉銘傳已經快撐不住;
東南沿海因為法軍的襲擾,貿易量暴跌,海關稅收大幅下降;
越南前線的清軍供給也是十分困難,朝廷借了一千七百多萬兩的外債來應付開支;
再繼續打下去,財政難以為繼,完全勝利卻是遙遙無期。
如果東邊的日本或者北邊的沙俄再趁機發難,大清將無法應對!
09
兩者都明白,到了不得不停戰的時候了。
雙方也都要做出了讓步——
大清同意從北圻撤軍,不再要求控制北圻;也不再阻止法國控制越南;同意給予法國商人在滇桂做生意的權利。
法國呢,不再要一分錢的賠款;同意從臺灣撤軍,解除對臺灣海峽的封鎖;同時承諾絕不侵犯滇桂兩省。
就這樣,和平實現了。
但馮子材卻痛徹心扉!
因為收復諒山之后,北圻各地義軍紛紛打著“馮”字旗號襲擊法軍。
清軍也是難得的士氣旺盛。
正是一舉收復北圻的大好機會。
這個時候停戰,豈不是前功盡棄?!
馮子材的悲憤是有道理的。
但客觀地說,再打下去,清軍也很難最終取得勝利。
因為清軍無法威脅到法國本土,法軍卻可以從海上威脅中國本土。
而且真到了紅河平原地帶,法軍重新集結兵力,清軍的弱點將暴露無遺。
在懸殊的實力面前,靠戰術和勇氣是填不上的。
劉永福的黑旗軍也曾威震北圻,但面對法軍的強大火力,最終精銳喪盡,神話不再。
10
四月二十七日,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正式宣布了這場中法戰爭的結束。
簽訂《中法新約》的李鴻章和巴德諾
五月十三日,劉永福率領黑旗軍殘部及家屬兩千多人,離開經營了十六年的越南保勝(今越南老街)根據地,進入云南境內,終于可以回家了。
臨行之前,他對前來送別的越南百姓說:“大家不必害怕法夷,我這次只是奉天朝之命回去匯報情況,不久之后還要回來的!”
然而,他這一去,再也沒有回到越南。
回到中國之后,劉永福被任命為廣東南澳鎮總兵,駐守南澳島。
在南澳島上,劉永福的心情是十分苦悶的——朝廷雖然封他官職,卻又處處提防他,將他的黑旗軍舊部一批批遣散,讓他幾乎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漸漸老去的劉永福時常坐在海邊,回想著當年在越南血戰法軍的往事,回想起一個個曾經鮮活的黑旗軍弟兄的面孔……
然而,回到現實,眼前卻只有無盡的大海……他以為自己的一生就將這樣結束了。
可八年之后,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再次把他推到歷史舞臺的中央。
讓他在人生的晚年又一次書寫出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參考文獻:
《清史稿》、《清實錄》、《清史列傳》、《劉永福歷史草》、《請纓日記》、《中法戰爭史料》、《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