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鏡哥。
近日,南通市出臺政策,禁止制造和銷售冥幣等封建迷信殯葬用品,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
|01
輿論場上,質疑聲與支持聲交織,反映出民眾對于這一政策復雜而多元的態度。然而,細究之下不難發現,這起輿情背后凸顯的是權力運行過程中的失范與失衡。
清明祭祀和燒冥幣,作為中國悠久的傳統習俗,有著上千年的傳承,亦承載著民眾對先人的懷念與敬仰之情。它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感的表達,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斷地將燒冥幣簡單定義為封建迷信活動,無疑是對這一傳統文化習俗的粗暴否定,忽視了其在社會心理和文化認同上的深刻意義。
任何政策的出臺,都應當既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又尊重傳統習俗和民眾情感。法律法規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石,而傳統習俗則是文化傳承和社會凝聚力的體現。
政策制定者應當審慎權衡二者之間的關系,避免以一刀切的方式粗暴干預民間習俗。
然而,在這起事件中,南通的政策似乎更多地體現了權力的無節制行使,忽視了對傳統文化和民眾情感的尊重。
|02
禁止制售冥幣行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官員權力不受制約的深層次問題,更是暴露出關鍵少數個人意志力擴張的事實。
如此一項不得民心的政策,能通過層層審核把關順利發布,是南通相關部門內所有人員數典忘祖,還是個別手握大權之人腦袋一熱想出來的主意?答案不言自明!
面對群眾熱議,網民質疑,南通給出的解釋是禁止制售冥幣,并不禁止燒冥幣。這種邏輯上的混亂滑稽至極,生產給禁止了,老百姓上哪買冥幣,又拿什么去燒呢?
權力的本質在于服務,無論什么級別的官員,手中的權力都要受法律和制度的嚴格約束,以防止濫用和越界。
然而,在這起事件中,我們看到的卻是權力在缺乏有效制約的情況下,對民眾生活和文化習俗的粗暴干涉。這種干涉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民眾的反感和抵觸,損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此外,這種權力的無節制行使還可能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方面,可能會引發民眾對于其他傳統文化習俗被干涉的擔憂,從而導致文化焦慮和社會不滿情緒的蔓延。
另一方面,也可能對地方政府的行為產生示范效應,誘發更多類似的對群眾生產生活的不當干涉行為,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和沖突。
因此,面對南通禁止制售冥幣事件,我們應當深刻反思權力運行過程中的失范與失衡問題。
政府應當尊重傳統文化習俗和民眾情感,在制定政策時充分聽取民意、吸納民智,確保政策既合法合規又合情合理。
同時,還應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防止權力濫用和越界行為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推動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