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 萬元起,臨時調低2萬元、3小時5萬單。
賣貨還得是雷軍,3月28日晚小米SU7電動車發布,雷布斯變身雷斯克,光定金就收了數億,遠超國內一線帶貨主播。
第二天,閑魚上購車F碼被炒到5萬元,小米汽車一眾友商的表情包刷屏網絡。熱搜霸榜依然不減。
科技圈、車圈的眼球都被死死拿捏。“米時捷(對標保時捷)”的名聲打響,而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哪怕是在地獄級難度的電車修羅場,小米投入的98億元必須炸出聲響。
但實話實說,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雷軍把當年做手機的手段又復刻到汽車上,就是要營造一種氛圍:
不是友商不努力,還是小米最懂性價比。汽車,不過是手機的建檔重開。
蔚來李斌會后直播,說:SU7的定價太猛,讓蔚來“樂道”都不好定價了!呵呵噠!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拿捏反轉
傳說蘋果大神喬布斯曾說過:消費者不是要便宜,而是要占便宜。
這話算是被小米汽車玩明白了。
去年12月,它第一次發布會,面對臺下喊話,雷軍就說:9.99萬元起售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講14.9萬,我們要尊重科技。并反復輸出小米汽車各種性能參數,證明物有所值。
隨后,各種圈內定價傳言風起云涌,先是26-30萬的說法瘋狂躁動,高價、同類對比引得圈內外吐槽不斷,大家義憤填膺。
緊接著,最低25萬元版本在微信群里面傳播,對比友商同類車型,仿佛都是先知議論起小米汽車未來不易的命運。
而上市前,小米又發起價格投票測試,試探價格底線,期間,雷軍、小米高管多次用“有點貴”,抬高消費者心理預期。
嘈點、熱點不斷,鋪墊做得滿滿當當。
直到發布會當場,塵埃落定,21.59-29.99萬元定價出爐,臨時自我殺價2萬的故事調動情緒,艱難、不易擺在大眾面前,巨虧都要做好車,回饋年輕人、真粉絲。
有理想、有情節、有故事、有節奏,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不斷反轉建立預期,打破預期,拿捏預期。爆紅的微短劇與之相比,都是弟弟。
雷軍發布會說一句:遙遙領先,毫不為過,看看臺下友商領導們豐富的表情,懂的自然懂。
從2011年,小米做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第一臺電視、第一個手環……這樣的傳統藝能就在不斷重復,并且越發爐火純青,在上情懷和上優惠之間,選擇了上反轉。
精心策劃,群體熱議,傳播出圈。
用劉浩存的話說:怎么不算一種天賦呢?
比比更健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就沒有交代。
所以,小米手機沒事跑個分,而SU7汽車則從一開始,就緊貼大廠爆品。
比如,發布前,一直說類比300萬豪車的性能,外觀形似豪車保時捷。
發布時,定價緊貼特斯拉Model 3,就要便宜3萬塊。此外,智算系統沒有特斯拉先進,那就堆疊電池,讓續航沖上700-800公里,還特別突出,15分鐘充能350-500公里……
再加上免費送價值2000元的車載智能冰箱、價值6000元的25揚聲器豪華音響、價值8000元的Nappa真皮座椅。
什么里程焦慮的硬指標,外觀、內裝的高要求,都給得足夠超預期,什么50萬以內,“最好看、最好開、最智能”,價值給足、逼格拉滿。
反正就是要“拳打傳統保時捷,腳踢新貴特斯拉”,讓國內觀摩的友商領導被秀到,貢獻一波波表情包。
由此,豐富社交傳播的“彈藥”,數據的、搞笑的、內涵的、跨界的,加上在各媒介平臺的投放、造勢,保證總有一款能打動你。
目的就是,兩天之內,讓數億人知道,小米不止造手機,還造出了“米時捷”。人車家的夢就在眼前,快到我的碗里來。
未來,F碼一碼難求的時代又回來了?一切都要等幾個月,看交付量才能知道。
就像一位車企大佬告訴小郝的:賣車,講究規模的,賣出規模,什么都好辦,賣不出規模,什么都不好辦。
2021年3月,小米抽樣調查中,95%的人支持造車,由此雷軍得出結論:有需求和熱情,“造出來肯定能賣出去。”
現在,消費者用鈔票表態的時候到了,祝福雷總能如愿以償!只是別像朋友說的,一車“除三電(蔚來、小鵬、理想)”,畢竟對手是很好的磨刀石,不是嗎?
對了,我個人更期待“紅米”汽車,懂的都懂!
元芳,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