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印發了《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這也是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的范圍和定義。
其實仔細想一想,國家如此重視預制菜的發展,并專門出臺了文件,我認為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需求,背后至少有三點深意。
第一點深意,有利于鄉村振興,提高農民收入。
在《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里,明確提出了鼓勵預制菜生產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協作關系,保證食用農產品原料來源穩定、安全可靠。
這一條內容,很多人都忽略了,要知道無論是農民合作社還是家庭農場,都是帶動農民增收的引擎,這下國家支持預制菜生產企業下沉和農民合作,是不是更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和解決就業人口。
用事實說話,在湖南瀏陽的預制菜產業園,目前匯集了預制菜企業40多家,2022年年產值超80億元,帶動周邊鄉鎮600余戶農民就業,為合作社、農戶創收超4000萬元。
在山東,預制菜產業直接推動了萊陽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10萬農村勞動力參與種養、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實現年增收20多億元,農民人均年增收約2萬元。
據《2023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到2026年有望超過10720億元。
可以看見,預制菜的市場前景很大,那么對于鄉村振興同樣是利好,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
第二點深意,預制菜可作為文化傳播的“利器”。
用預制菜打敗預制菜,用魔法打敗魔法。
1987,美國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開業,那場面,店內座無虛席,門外人山人海。即使現在,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預制菜仍受廣大年輕人喜愛,這幾十年,美國的預制菜正在瘋狂向我國輸出。
此時你會產生疑問,中餐這么豐富和美味,為啥在國際上很難形成品牌效應,因為中餐的美味太吃廚師的技術,個體差異化太大,而預制菜這種工業標準化流程更容易做大做強,建立品牌輸出文化。
向外輸出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可以向外輸出火鍋和餃子,同時也可以輸出預制菜,當下,我國的預制菜也越來越受海外消費者歡迎,要知道預制菜出海,就是中餐出海,更是中華文化出海。
第三點深意,預制菜出口,搶占海外市場。
在國際上,預制菜的市場非常大,比如美國、日本預制菜的滲透率已達60%以上,我感覺就用川菜的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預制菜可能就會讓很多老外饞哭。
特別是海外華人市場對預制菜需求很大,據相關數據顯示,大約6000萬海外華人是中國預制菜的消費主力軍,特別是美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各國對預制菜需求較大,與華人海外居住地分布高度重合。
根據《預制菜出海指南》顯示,從品類看,主食類預制菜最受海外消費者歡迎,次之,是魚蝦等水產品預制菜;再次之,是雞鴨預制菜。
比如湖南的臭豆腐預制菜就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等13個國家,年出口量約2000萬片。
比如山東的魷魚排、魷魚圈等數十種不同種類的預制菜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國、澳洲、日韓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以廣東為例,2022年,廣東省出口預制菜83.4萬噸,出口額達到310.4億元。
所以說預制菜出口的前景非常大,一是海外華人市場大,二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接受中餐了。
綜上所述,國家既然要高標準、嚴要求的大力發展預制菜,那么我認為背后的深意肯定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需求,還是應該從更多角度來看。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