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家敲定了兩大決策,都是關于可再生能源的,我發現讓不少網友很困惑。
3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
4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
很多網友認為這兩個政策有點矛盾,其實不然,如果你看懂了當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形勢和農村能源革命的趨勢,對這兩個政策的顧慮就能迎刃而解了。
從《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來看,國家不是放棄可再生能源,而是讓可再生能源進入更健康的市場化階段。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5.16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9%,歷史性地超過了火電。而且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05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八成以上。
可見可再生能源無論從規模還是發展速度,都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但發展過快的問題也出現了,就是消納的問題如何解決。
如果一直是國家兜底消納問題,那么肯定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原因很簡單,一是電網企業的承擔能力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不匹配了,二是市場化還不夠。
再看一組數據,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輔助服務費用共278億元,占上網電費1.9%,較2019年同期130億元的費用翻了一番。并且不少地區的輔助服務調峰價格遠在可再生能源平均上網電價之上。
所以今后,電網將不再承擔100%的收購責任,而是電網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電力調度機構、電力交易機構等都會承擔可再生能源電量收購義務。
然后到了4月1日,國家發布了“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此時很多人有疑問了,電網都不再承擔全額收購責任了,風電下鄉還能成功嗎?
所以要看懂風電下鄉,就先要看懂最新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當可再生能源以更市場化更健康的發展模式運行時,風電下鄉等可再生能源才能更持久、更長遠的發展。
要知道風電下鄉的目的是推動風電成為農村能源革命的新載體、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在“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文件里非常明確的提出了合理安排風電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的規模、項目和布局,能建則建,試點先行,條件成熟一個就實施一個,不一窩蜂,不一哄而上。
相比之前電網兜底的時候,可再生能源項目一窩蜂的發展模式,今后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一定是有序和穩步推進,所以文件中也明確了風電項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0兆瓦。
我認為這個行動并不是大刀闊斧的,而是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且還要在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和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前提下進行的。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要搞風電下鄉?一共三點。
第一,為風電開辟新的增長極,同時還能拉動基建。
第二,推動農村能源革命,今后,農村一定是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沼氣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等多能互補,將徹底改變農村能源結構。
第三,推動鄉村振興,使農民增收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因為風電項目要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以村為單位,以村企合作為主要形式,以收益共享為目的。
比如投資主體與村集體按“村企合作”模式共同開展風電項目開發建設,而且還支持村集體依法通過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等方式共享風電項目收益,并提供相應就業崗位。
綜上所述,把以上兩個政策關聯起來看,就會發現很多人多慮了,國家不可能放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下鄉正在穩步推進,今后可再生能源會更加市場化,發展模式會更加健康。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