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今天,我們回望過去十年中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快速的成長和不斷的變革。與此同時,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的二手車行業展現出巨大潛力。 本文將剖析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發展軌跡,探討近10年二手車行業發展對交易市場的影響,以及疫情后新車價格戰對 行業的影響,并分析當前行業的發展痛點和轉型升級之道,展望如何將二手車交易市場構建成為車商和消費者之間,一個真正意義上具備公平、公正、優質、誠信屬性的綜合汽車交易平臺。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和消費者購車觀念的逐漸轉變,二手車市場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二手車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增長態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增長速度遠超新車市場。據統計,近十年來,二手車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04%(按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二手車交易統計口徑),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小編自2016年以來連續參加了八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舉辦的二手車大會,其中“二手車交易市場如何做好轉型升級”幾乎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至于全國各個交易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更是眾說紛紜,如同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一樣,各省市差距極大,拋開規模不講,99%市場發展大致可歸納為如下3個階段:
1.0交易市場:基礎物業收入+交易服務收入;
2.0交易市場:基礎物業收入+交易服務收入+整體運營賦能(二手車交易鏈路前、中、后全覆蓋) PS這里不展開
3.0交易市場:基礎物業收入+交易服務收入+整體運營賦能(二手車交易鏈路前、中、后全覆蓋)+市場大經銷平臺統收統付(每車必檢+三流合一)
以個人對行業的理解,不管大家所在市場所處于其中哪個階段,存在就是合理的。市場階段的提升就像人類階級的跨越一樣,需要努力拼搏,有時候可能還需要一點點運氣。很多的市場和車商一提到本行業,幾乎都會想到深圳澳康達,但深入調研你會發現澳康達幾乎是不可復制的,高服務高品牌溢價的前提是高投入,初期很多投資者單算ROI就望而卻步。
二、交易量與價格走勢
過去十年,中國二手車市場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隨著消費者對于成本效益的追求以及環保意識的提升,購買二手車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交易量是衡量二手車市場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每年中汽協大會也會根據全國各個市場年總交易量公布百強市場排名。
二手車交易量持續攀升,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交易量更是呈現出爆炸性增長,甚至像杭州、重慶、寧波等城市已經率先實現了二手車年交易量超越新車的現象。隨著交易量的增加,二手車價格也逐漸穩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
三、主要市場參與者
二手車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個人車主、二手車經銷商、電商平臺、經銷商集團品牌二手車等。個人車主在市場中占據一定比例,但隨著2022年國家17部委聯合發布的《二手車新政》,個人背戶走經紀的模式逐步被取代,行業的規范提高了從業門檻,越來越多的專業二手車經銷企業開始嶄露頭角。這些經銷企業憑借豐富的車源、專業的評估體系和便捷的交易流程,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
四、車型品牌與分布
在車型品牌與分布方面,二手車市場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車型來看,轎車、SUV和MPV等主流車型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從品牌來看,國內外知名品牌如豐田、大眾、本田、奔馳、寶馬等均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此外,不同地區的車型品牌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反映了消費者不同的購車偏好。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二手車市場的成熟度仍有待提高。例如,歐美國家通過嚴格的車況評估體系和透明的交易流程保障了市場的高效運轉,而在日本,由于車輛更新速度快,二手車市場中流通的車輛往往品質較高。
五、消費者畫像分析
二手車市場的消費者畫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年齡層次來看,80后和90后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力軍。00后的認知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對國產車的接受度有了較大變化。從收入水平來看,中產階級消費者占據主導地位。此外,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注重車輛的品質和性能,而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則更注重價格和性價比。
2023年人們提到最多的是消費降級概念,大多數觀點歸結為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悲觀。但是從國家公布的數據來看,銀行的存款總數卻在成倍的增長。我們從三浦展先生對日本消費社會研究可以找到答案。他將日本過往消費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消費時代的特征是中產階級的出現與消費的萌芽,第二消費時代的特征是以家庭為核心,第三消費時代的特征是以個人為核心。到了第四消費時代,人們意識到消費不是用完就扔的浪費,不是無盡疲憊的消耗,而是自我充實;人際鏈接帶來的愉悅更是超過商品本身帶來的短暫滿足感。2023年的我國像極了2005年的日本,消費降級更準確說是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對大消費深刻的認知和展望,同樣對交易市場的發展布局和規劃布局會有極大的啟發。
六、政策環境與影響
政策環境對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二手車交易的政策措施,如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降低二手車交易稅費等。這些政策的實施為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疫情期間,許多消費者的購車計劃受阻,導致需求下降。同時,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新車廠商為了刺激消費紛紛推出優惠政策,使得部分潛在二手車買家轉向新車市場。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二手車的利潤空間,也暴露出行業發展的痛點:車況評估標準不一、信息透明度不足以及消費者信任度不高等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行業的轉型升級顯得尤為迫切。首先,建立健全的車況評估體系是基礎。這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利益,也是提升整個行業信譽的關鍵。其次,提高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性,讓買賣雙方都能基于充分的信息作出決策。此外,培養消費者的信任感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行業內外共同努力,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售后來逐步實現。
七、市場發展趨勢
在國內,二手車交易市場在過去十年中經歷了劇烈的變動。2014年左右,各路資本嗅到了二手車行業誘人的蛋糕。新興的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傳統交易方式帶來了挑戰和創新。這些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改善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了交易透明度。盡管如此,國內二手車市場的主營收入增長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過去的三年里,疫情的沖擊加上新車市場的激烈價格競爭,給二手車市場造成了不小的波動。尤其是近幾年主流車商的經營心態也產生了很大的起伏:
2020-2021年,受疫情影響,全球主機廠產能停擺,缺芯,市場內準新車獨占鰲頭,消費者購買的二手車看起來毫無性價比;
2022年,產能逐漸恢復,準新車行情開始跳水,“事故車”引領了單店專營潮,要想富大事故,聽著至今就讓人上頭。
2023年,二手車回歸到追求性價比屬性,新車內卷繼續跳水,市場內三非小瑕疵車型(車身以換覆蓋件為主)似乎成為了車商經營品類的救命稻草,三年內準新車型紛紛遭到拋棄,三年以上車型經營受到追捧。
未來,中國二手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二手車市場的交易模式也將不斷創新和完善,交易市場管理者需要不斷自我迭代,在做好主營收入基礎上,不斷找到市場新的增長點,深度綁定核心車商,與市場共建,共創,共發展,市場要充分發揮自身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及渠道優勢。同樣的轉型方向,不同的思維決定不同的盈利方向,這里不展開講!
八、挑戰與機遇分析
新能源新勢力與傳統燃油車的廝殺導致的車價巨震,傳統商業地產等高段位選手紛紛入局導致競爭加劇,二手車從業者正處在新老交替的淘汰期,伴隨著2023年二手車新政逐步實施落地,多重因素疊加,供需失衡導致了不少全國知名交易市場也出現了掉鋪。
二手車市場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痛點,如信息不對稱、市場不規范等,但也同樣蘊含著巨大的機遇。未來的市場發展將依賴于行業的整體升級和轉型,以及所有參與方的共同努力,以期構建一個更加完善、透明、高效的汽車交易環境。市場的硬件需要升級,但千萬不能過度,二手車市場哪怕是“大盒子”,并不像傳統百貨一樣,隨著地段、裝潢以及高奢品牌的加持,租金可以無限增長,尤其是三年疫情之后隨著單車毛利近乎腰斬,很多市場方能保住原有租金水平及出租率已實屬不易。
未來,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和政策的不斷完善,二手車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對于市場參與者來說,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服務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行業內的企業必須加強自律,政府也應出臺相應的規范政策,引導市場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同時,推動中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持續繁榮和進步。
此刻,您也可以再看看這篇文章,更多干貨分享!
以上是本人從自身從業經歷,以及與全國各地市場同仁、經銷商、行業專家的交流,總結出一些所思所想,與全國行業同仁分享,大家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歡迎與我一起交流探討!(個人微信:carxzg)
創作不易,轉發、分享就是和我一起創造、傳遞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