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榜單入賬數千萬元,其背后是成熟的商業模式。一位熟悉榜單規則的業內人士透露稱,第三方榜單最大的買單者是上市公司或擬IPO公司,以讓投資者看到。發榜權威機構還能出具相關證明材料,成為儲能項目招投標時“過往業績”的重要權重與參考指標。
文 / 楊倩 編輯 / 嚴凱
頭圖來源 / DALL·E
來源 / 儲能嚴究院
當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兼光儲集團總裁顧亦磊回應公司不參與國內排名時,儲能榜單的“遮羞布”似乎也被揭開了一角。
“國內公司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相關數據水分很大,難以客觀公正,所以公司不愿意參與。”20多天前,顧亦磊如是說。
盡管儲能行業競爭極為激烈,但這個賽道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產業之一。2024年,「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而剛剛結束的北京儲能展依舊火爆,展覽面積達1.5萬平米,500+龍頭企業參展。
行業如烈火烹油,連年數以萬計的新注冊公司蜂擁而入,各類榜單也層出不窮。據「儲能嚴究院」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至少有10余家垂直第三方機構發布過儲能榜單。其中,業內較為推崇的有三家,它們的總部分別位于北京、深圳、上海。
對于尚處于“春秋戰國”階段的儲能行業來說,這些榜單有著某種神奇的魔力,讓行業內大大小小的公司趨之若鶩。有了排名的加持,入榜企業的行業地位似乎能夠得到鞏固,甚至直接影響它們的訂單。
不過,榜單自始至終都面臨著“名利場”爭議:交易雙方各取所需、公正與透明很難兼顧和保障、統計口徑更是五花八門。事實上,榜單商業化模式極為成熟,倘若深究,更多的是“生意經”。
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曾對各類榜單排名嗤之以鼻:“這個榜那個榜,第一是表面的,第二是虛假的,極不嚴肅,很不準確。”
但即便如此,儲能行業榜單依舊滿天飛,直到最近,“皇帝的新裝”意外被掀開。榜單的「亂」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治」又在何方?
01
陽光電源“退榜門”事件
據企查查數據,截至今年4月初,儲能企業已上升至18.5萬家,僅2023年一年新增超過7.3萬家,是過去5年的總和。其中儲能系統集成商超過4.8萬家,市場極度飽和。
相應的,在各類榜單中,儲能系統集成領域也是競爭最為白熱化的屬地。
頗為戲劇性的是,往年在國內儲能系統排名中呼風喚雨的陽光電源,今年連續退出GGII、CNESA、EESA三大榜單。
3月20日,在回應為何“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排第一,但在國內卻排不進前10名”時,顧亦磊的解釋是,國內榜單由各公司自行提供數據,難以客觀公正,所以不愿意參與。
此語一出,行業嘩然。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電源唯獨今年(2024年)放棄國內排名。此前自2016-2022年,上述三大主流機構排名中,該公司曾連續7年位居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Top 5。
2023年,陽光電源國內市場真實業績究竟如何?
據尋熵研究院追蹤統計,2023年全年,全國儲能系統集成商新增儲能并網、中標規模排行榜中,陽光電源分別位居第4名、第11名,中車株洲所、海博思創、比亞迪包攬前三強。
群雄并起的價格戰下,國內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這或許才是陽光電源“退榜”的真實原因。
相對于國內榜單,陽光電源高層認為,海外儲能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相對更健康,陽光電源儲能業務也的確海外布局更多。
事實上,這家儲能龍頭仍舊霸榜多家機構2023年度全球榜單,攬獲數個「冠軍」,「八連冠」已呼之欲出。
在海外權威機構標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及伍德麥肯茲(WoodMackenzie)的統計中,陽光電源均為2022年全球儲能裝機量冠軍。
伍德麥肯茲在2023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陽光電源在2022年以16%的市場份額領跑全球電池儲能系統(BESS)集成商市場,緊隨其后的是Fluence和特斯拉,兩者市場份額均為14%,華為和比亞迪各占9%。
不過,從全球細分市場來看,陽光電源在亞太地區市占率25%,排名第一;北美市場排名僅為第三名,不敵特斯拉、Fluence。
這意味著,在伍德麥肯茲的統計口徑中,陽光電源是2022年全球及中國市場雙料冠軍。
據悉,陽光電源已深耕儲能近20年,深入歐美市場,截至2023年底,其大型地面儲能系統PowerTitan全球出貨量已達19GWh。
對于陽光電源的“厚此薄彼”,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全球排名必然包含國內市場數據。真實原因其實是,2023年儲能價格戰太激烈,其國內報價偏高,市場份額降低,所以干脆退出排名。”
陽光電源曾在2022年財報中這么表述:“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 2023年4月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報告期內,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出貨量連續七年位居中國企業第一。”
但上述表述并未指明究竟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抑或是全球市場。
在最近9年的CNESA儲能系統集成商國內排名中,陽光電源有3年折桂;全球排名中,陽光電源于2020-2023年連續四年第一,“七連冠”似乎存在疑問。
02
眼花繚亂的榜單
3月29日,某機構在上海一口氣發布了21張榜單,創造了儲能榜單之最。但頗為蹊蹺的是,該機構官方公號的榜單推文當天10:45發布,悄然刪掉后又于12:16重發。
刪稿前后有著鮮明對比:第一版中,在2023年中國公司全球電力儲能電池出貨量中,比亞迪儲能的名字不僅被涂掉,統計數據條也與第三名幾乎齊平;而在重發后的版本中,該公司的數據條明顯加長了一大截,領先第三名不少。
△某機構2023年中企全球電力儲能電池出貨量榜單刪稿前后對比;圖源|網絡
一位行業從業者指出,可以估算出此前數據約20GWh,“改”成了約30GWh。“據說是該公司不滿意,覺得數據少”。
據SNE統計,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榜單中,比亞迪出貨量是22GWh,而比亞迪官方宣傳為28.4GWh,差別可能在于加入了通訊基站用電池等。
這個小插曲折射出了榜單江湖的復雜。據悉,該機構的客戶覆蓋1000家儲能企業,“誰都得罪不起,還指著大家展會贊助”。
在該機構今年眼花繚亂的榜單中,僅儲能系統集成商就有9份榜單,分別為交流側、直流側、用戶側(含國內、全球),戶儲、全功率段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工商業等。
僅以國內直流側、國內交流側、全球直流側、全球交流側為例,對應的冠軍分別為:海博思創、中車株洲所、比亞迪儲能、陽光電源,可謂“雨露均沾”。奇點能源則拿下了國內用戶側、全球用戶側,以及工商業儲能三座冠軍。
至于為何要將榜單細化到如此程度,業內人士何潤點評道:“只要定語多,人人都第一。”
無獨有偶,今年三大儲能第三方機構都推出了直流側榜單。
某機構研究員指出,“部分公司直流側出貨量太多,與交流側數據同臺競技,其它集成商會覺得不在一個維度,有失公正。因此我們針對直流側單獨設立排名。直流側下游客戶包括集成商、業主、EPC企業、海外客戶等,下游應用場景大體相似”。
何潤指出,之所以作出直流側和交流側的區分,一方面是增加評選維度,另一方面是為了排名需要。而這背后,更多的則是生意。
直流側是指由電池簇、BMS、電力電纜、通信線纜、消防等相關配套設備組成的直流艙系統。
由于儲能電池產生的是直流電,多個電池串并聯形成電池模組和電池簇,需經由儲能變流器(PCS)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升壓處理后才能輸送到電網中。
通常,儲能系統便是由直流側、PCS、升壓變系統、EMS等構成的交流側。下游儲能系統集成商會分頭采購上述部件,進行組裝集成。因此,可以大致用如下公式表示:直流側≈儲能系統-(PCS+升壓變壓器)。
若用直流側的口徑來統計系統集成商,其更像行業代工者,而非整體方案解決提供商。
“某公司為了爭第一甚至不惜‘自毀長城’,把自己降格成直流側,這就意味著將自己從集成商轉為代工王。”何潤說。
此前,在國內某權威機構2021-2022年榜單中,該公司均位居國內集成商新增投運量第一名,并將此寫入了財報當中。
03
榜單“名利場”
為了「第一」,不少公司處心積慮,榜單發布機構似乎總能夠“想到辦法”滿足,因為“所有榜單,排在第一的基本是客戶”。
一位熟悉榜單規則的業內人士李鑫透露稱,第三方榜單最大的買單者是上市公司或擬IPO公司,目的更多是讓投資者看到。
對上市公司而言,榜單是公司實力和行業地位的體現;而對那些準上市公司來說,它們尚未「上岸」,急需榜單背書,以增加上市籌碼。
「儲能嚴究院」梳理歷年來某權威機構榜單發現,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累計上榜共計約有36家。上市/準上市公司比例高達80%,上榜公司市值/估值合計超過2萬億元。
其中21家為上市公司或為上市公司持有,包含寧德時代、比亞迪、陽光電源、中天科技、國軒高科、中創新航、金風零碳(金風科技子公司)、欣旺達、平高集團(旗下平高電氣已上市)、科士達、科華數能、林洋億緯、南都電源等頭部企業;
海博思創、雙登集團、沃太能源、興儲世紀、庫博能源、奇點能源等8家有上市計劃。
此外,發布榜單的權威機構還能出具相關證明材料,成為儲能項目招投標時“過往業績”的重要權重與參考指標。
據了解,登上榜首的儲能企業通常需與參加展會權益捆綁,入榜約50萬元,參展約45萬元(按每平米1500元,300平估算),合計贊助價格超百萬元。冠名展館的VIP企業擁有最大面積的展位,最大甚至約500平方米,參展一次花銷達數百萬元。主辦機構僅發布榜單就能一次性入賬數千萬元。
但凡有實力者都想沖擊第一,然而榜單坑位有限,排名背后便充斥著“名利場”。
“比如,D公司跟機構私交不錯,想排第一,但無奈數據不好看,排第一無法服眾,只能屈居第二,于是擠下了原本應該排在第二的B公司。為了安撫客戶B,又為B量身定做一份排名No.1的榜單。”李鑫說。
相較而言,在繁多的榜單中,成立于2010年的CNESA起家于非營利性研究,積累了全球儲能項目數據庫,早在2011年就開始發布儲能行業白皮書,其榜單權威性相對受到業界認可。
李鑫表示,每次企業報上CNESA的數據,都需經過與數據庫核查對比、實地訪談等流程,才能最終入庫。但即便如此,數據庫的排名,與最終發布的榜單仍有出入。
相對而言,業界那些缺乏數據積累、半路出家的機構,其排名則更加隨意,“企業報上去的數據,說什么就是什么”。
但即便是CNESA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在儲能集成商國內排名中,一家名為睿能世紀的公司曾于2018-2019年連續兩年位列行業Top10。
巧合的是,睿能世紀的董事長同時也是CNESA運營實體——北京聯合儲能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的實控人。
據悉,睿能世紀與海博思創、陽光電源等業務關聯緊密。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的企業,該公司曾將旗下16項火儲聯合調頻交流側專利授權海博思創使用,10年授權費用為1088萬元,也是后者的大客戶之一;它還從陽光電源采購過電力系統調頻儲能設備。
但睿能世紀2019年被爆出拖欠陽光電源貨款,一時嘩然。截至2023年6月,睿能世紀全資控股公司睿能京達對海博思創1年期以上應付賬款高達2154.5萬元。
△來源:陽光電源2019年年報
△來源:海博思創會計師回復意見
某種程度上,榜單亦是行業競爭的一面鏡子,消失的和新鮮的名字都見證著行業興替。
在工商業儲能領域,榜單排名波動尤為劇烈。
在CNESA 2023年度國內用戶側儲能系統商排名中,僅僅一年,該榜單前三名全部煥新,從科華數能、興儲世紀、沃太能源,換為奇點能源、比亞迪、采日能源。原來位居第一的科華數能和第七名奇點能源互換座次,奇點能源榮登榜首,如同火箭般躥升。
興儲世紀則被擠下了榜單。2022年4月22日,該企業曾宣布了上市輔導備案,如今上市進程似乎已陷入停滯狀態。
也有不少儲能集成商盛極而衰,退出了舞臺中央。
2017年,巔峰時刻的猛獅科技,營收比億緯鋰能足足高出10億元。2019-2020年,其曾躋身國內集成商Top 5,但其在高光時刻之后便銷聲匿跡。在產業洗牌中,猛獅科技陷入虧損泥潭,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2年6月24日正式退市,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2018年躋身全國儲能系統集成商前10的圣陽電源、煦達新能源,在此后三年掉隊,榜單前10已無蹤影。
行業浮沉中,亦有不少新星嶄露頭角。金風零碳作為儲能集成商后起之秀,2023年表現亮眼,位居EESA國內交流側第9名,CNESA國內第8名、全球第9。天津瑞源、海得新能源也首次登上GGII中國儲能系統2023年度TOP 15榜單。
今年,「新型儲能」被首次寫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這個朝氣蓬勃的新興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行業榜單應該是去偽存真的“風向標”,而不應該成為追名逐利的“名利場”。
但可以預見的是,儲能排名的「亂」依舊會是常態,「治」則道阻且長。
(應被訪者要求,何潤、李鑫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