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謝環《杏園雅集圖》卷局部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古人案頭風雅,屏是不可或缺的。
屏風又是東方獨有的家具門類,凸顯著東方獨特的含蓄與浪漫。
屏具歷史悠久、脈絡清楚、獨成體系。起初,屏因禮法而設,是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非日常生活所必需,故在家具中它的出現比席、床、案等略晚,但至遲周代已有。屏具的裝飾、隔斷、遮蔽等功能,是隨著歷史發展逐漸附加的。
與桌椅板凳這些日用常見家具門類相比,屏于今人略有些陌生,淡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如果我們回溯歷史,從文字、圖像和實例去觀察,赫然發現,屏充斥著古人生活的各種場景:《周禮》中天子所用的黼(斧)依和祭祀的皇邸;漢代趙飛燕趙昭儀姊妹的“云母屏風、琉璃屏風”;唐代白居易的素屏和杜甫詩中薛稷的六扇鶴樣屏;引發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蘇軾、蘇轍等人“雪羽之爭”的月石硯屏;《金瓶梅》中西門慶拿30兩銀子當的“恰相好似蹲著個鎮宅獅子一般”的大理石座屏和銅鑼架等,無處不有屏的身影。
(傳)五代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
明 佚名《上元燈彩圖》卷局部
臺北觀想藝術中心藏
案頭座屏是屏風中較為獨特的一類,一般尺寸高長不過一米,或是陳設于廳堂大案上,或是陳設于床榻上作枕屏,或是陳設齋室書桌上作硯屏或燈屏,形制或簡或繁,總體形式則與馬王堆和漢畫像石所見并無大的改變,可謂“千年不易”,只是因為年代、地域、材質、工藝的差別,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面貌。也正是因為座屏這種“非必需品”的特性,與其豐富的文獻和圖像資料相比,傳世品反而少見。
屏風歷來受專家學者和收藏家關注,專著如巫鴻先生《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與表現》、李溪女史《內外之間——屏風意義的唐宋轉型》等。2019年,巫鴻先生在蘇州博物院策劃“畫屏:傳統與未來”,更使屏風相關的研究和關注達到新的高度。
《座右——蔗園藏屏》的整理和出版也正好與之同期,作為一本以座屏為專題研究、展示的書籍,書中各式實例,亦是對“畫屏”這一主題的深化。
圖書介紹
蔗園收藏以書畫、家具及文玩雜項等享譽業界,主人極鐘情于屏,數十年來用心尋覓,也不過百余架而已,于是去蕪存菁,精挑細選五十例座屏,匯為一冊,又歷五個春秋,數易書稿,終得付梓。
書中文字解說詳細,主要集中于主題的闡述和造型的鑒賞,又選取五件漆質座屏采樣,進行碳十四檢測,為斷代之佐證。圖片精良,設計優美,以大量的場景陳設效果,展現座屏在室內外空間的應用。采用德國宙斯米白紙印刷,高還原度木、漆、石等質感。
書中座屏,上迄宋元,下至民國,既有黃花梨、紫檀、烏木、紅木、鐵梨木等素木者,又有黑漆、紅漆、剔紅、百寶嵌、薄螺鈿、刻灰等漆質者,更有大理石、綠石、滑石、瓷、玉等屏心者。
明中晚期 黑漆薄螺鈿孔子觀欹器圖座屏
是書編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長河遺珠,以各式漆質屏心為主題。第一件罕見的明中晚期黑漆薄螺鈿孔子觀欹器圖座屏,圖畫典出《荀子·宥坐》,孔子于魯恒公廟觀欹器,知“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之理,今孔子博物館亦存《孔子觀欹器圖》。欹器注水滿則頭重腳輕,上部傾倒而水溢出,警示觀者要時時謙遜,戒自滿。傳古時君王常置欹器于座右,用以自警,故又名“宥坐”。
座屏亦是如此,不僅用來陳設隔斷、點綴室內,而且圖畫原多教誡之意,觀者悟立身中正之理,是君子之器, 所謂“座右”,亦是本書書名的來由。這些漆質座屏,多出宋元明時期,保存至今,甚為難得,除孔子觀欹器圖外,還有佛道主題黑漆薄螺鈿佛像圖座屏,以十八羅漢渡海為題,余則又有文人雅集、仙人祝壽、文人筆墨、圣賢家訓、云中騰龍、秋郊飲馬、二甲傳臚等主題,豐富多彩。
明中晚期 剔紅山水人物圖座屏
明萬歷 黑漆薄螺鈿人物故事圖座屏
明末清初 烏木鑲大理石座屏
清早期 黃花梨鑲大理石插屏
第二單元山水寄情,是一個大理石和綠石構建的山水世界,出自云南點倉山的大理石和傳出自虢州或祁陽的綠石,或蒼茫,或潤澤,或雄渾,或清秀,或奇詭,或端正。其畫面如奇石,如枯木,或如云霞飛散、玄冰浮水,或如雨洗春山、霧鎖夏峰、楓染秋林、雪落冬壑,又隱約點綴仙人、鳥獸等。這些珍貴的石片出自天然,工匠巧施磨制,形成似是而非、意象萬千的畫面,令人遐思不斷,難怪乎徐霞客看到大理石后贊嘆:“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
明末清初 紫檀鑲大理石插屏
明晚期 黑紅漆框鑲大理石座屏
明晚期 紅漆框鑲綠石座屏
第三單元繁華競逐,則是各式工藝奇巧的座屏,有石上施以彩繪、浮雕、磨制、線刻者,有白玉雕琢者,有龍泉窯瓷瓶,有屏式賞石,有外銷的染牙人物小屏,大者二三尺,小者僅盈寸,豐富多彩。
內容節選
明末清初 黃花梨螭龍紋框黑漆刻灰水仙圖插屏
高57.5 厘米 寬55.5 厘米 厚19.5 厘米
屏心為一幅花卉小品,黑漆刻灰水仙一株,葉肥花豐,搖曳生姿,襯以竹枝,落款“陳繼儒書”,刻“陳繼儒印”“眉公”二印。
陳繼儒為明晚期極負盛名的文人隱士,與董其昌齊名。“當啟、禎間,婦人豎子,無不知有眉公者,至飲食器皿,悉以眉公名。比于東坡學士矣。”(計六奇《明季北略》)“近而酒樓、茶館,悉懸其書畫,甚至窮鄉小邑,鬻粔、妝市、鹽豉,自床、幾、椅、杌,以至一巾一履,胥被以眉公之名,無得免焉。”(張岱《石匱書》)此屏而言,當可以“眉公屏”名之。陳繼儒能書善畫,傳世作品較多,水仙主題的繪畫也見有數幅,故宮博物院藏有《竹仙梅花圖》冊頁,其中一幅繪水仙梅花,與屏心水仙風格趨近,可知屏心藍本應出自眉公繪稿。
刻灰即款彩工藝的一種,只是刻灰雕刻后不再填色,形成拓片般素雅的效果,多受文士青睞,應用不甚廣,見于江南地區的一些文玩器具之上。屏框寬邊厚料,頗穩重。屏座上設絳環板,劍環式開光內透雕雙螭戲珠紋。螭為俯視正面像,首略長,扁嘴,杏核眼,獨角,發兩束,獸身有背鰭,三趾式四足,卷草式尾,作折身回望式。這種樣式的螭紋在清早期器物應用甚多。披水牙板壸門式,中間柿蒂紋,兩邊衍出卷草紋。變體夔龍式站牙。抱鼓墩,下開壸門,中飾簡練的如意紋,正中起豎脊以增層次。黃花梨框、座皆灰褐色皮殼,甚為雅潔。
屏背黑漆刻灰書法六句, 落款為:“冬日雨窗王閬書。”刻“王閬”朱文長方印。內容皆為前人涉花樹的詩文。王閬,字季仙,嘉興人,活躍于明晚期。
明末清初 紫漆百寶嵌秋郊飲馬圖座屏
高21.3 厘米 寬26 厘米 厚12.5 厘米
中小型橫幅座屏,硯屏之屬。屏本是橫幅,卻在屏心框下又設一框,中有間隔如開光,使得屏心更加狹長,恰如一幅長卷展開,更覺雅致。這種處理手法宋時已有,甚至有將豎屏通過鑲裝絳環板等方式,使得屏心狹長如長卷一般的做法。
屏心兩面可觀,皆有黑漆子框。正面為秋郊飲馬圖,紅漆為地,大片留白為江河、天空,近處嵌成坡岸(嵌物已失)。岸上一株秋樹,樹葉以螺鈿嵌成,樹干堆漆而成。樹下馬以整塊螺鈿雕嵌而成,皮殼溫潤如玉,眼球點以黑漆,深色材料鑲嵌馬蹄。馬低首欲飲,前蹄微抬,馬尾卷自左后蹄內側纏卷,似是不經意地甩動而致,鬃毛、馬尾等處以細筆劃出毛發。畫面左上角露出遠山一角,以玳瑁、螺鈿、壽山石、虬角嵌成。此圖布局空靈,紅漆艷而不俗,螺鈿嵌成的馬和樹葉在其襯托下甚為醒目,儼然一幅重彩山水畫,使人第一眼就想到了趙孟頫《秋郊飲馬圖》。
歷來所見百寶嵌圖案,多以豐富的鑲嵌物象為表現對象,此處只見飲馬,余則便是寬闊寧靜的河流被落日染紅。今日視之,數百年悠悠而過,長河不盡,飲馬恒在,卻蘊涵著時空在靜止與變化間轉換的玄機,觸動著觀者的思緒。
背面黑漆為地,嵌飾稻禾、菊花,布局空靈,嵌飾精巧雅致,唯意境不如正面深邃。
屏框紫漆,壸門牙板,坐墩和站牙輪廓皆作連弧狀,直露圭角,類布幣,有金石意趣,是明末清初時仿古之風的體現。
座屏整體薄灰薄漆,漆質細膩堅硬,幾不見斷紋,從嵌飾手法和圖案風格來看,接近揚州地區風格。
明中晚期 紫漆花卉紋框綠石人物故事圖座屏
高41.2 厘米 寬51.2 厘米 厚21 厘米
綠石屏心,較扁長,如展開的畫卷,質地細膩,以雕版般的手法淺浮雕人物故事圖,形象古拙生動。內容為唐代歷史演義故事“三跳澗”(亦稱三跳虹霓澗),敘秦王李世民與劉武周對戰美良川(今山西聞喜縣南),被劉的部將尉遲敬德追擊至虹霓澗,大將秦叔寶趕來救駕,三者相繼躍虹霓澗而過,故名“三跳”。畫面中座下馬即將就岸,回首觀看者為秦王李世民,他雙手緊握韁繩,緊張的心情還未舒緩,頭上翻滾云霧中金龍乍現,真龍天子自有神靈護佑。澗旁持鞭勒馬將躍的虬髯將軍為尉遲敬德,山后轉出持锏追趕者為秦叔寶。屏心定格于最緊張的躍澗瞬間,澗水聲、馬蹄聲甚至背后戰場廝殺聲如在耳邊,世民之機智,敬德之勇猛,叔寶之赤忠,躍然畫面。
三跳澗見于《唐書志傳通俗演義》《隋唐志傳通俗演義》《說唐傳演義全傳》《大唐秦王詞話》等傳奇小說、詞話,內容大同小異。創作時應該參照了劉備的盧馬躍檀溪的掌故,但內容更加豐富,作為仁君賢臣故事,傳播甚廣。屏心稿本當出自繡像版畫,諸如明萬歷初版《唐書志傳題評》中即有類似插圖。唯需指出的是:屏風上的人馬形象與云紋、龍紋等尚有元代特征,似乎所本更早。如元刊本《新刊全相秦并六國平話》版畫中的人馬形象,就與之相近。而屏心之構圖,就明顯與元刊本《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劉備躍檀溪版畫有繼承關系,可見它們趨近的風格。就此來看,屏心所本稿本也許在明中期或以前。
屏框軟木胎,擦羊肝紫色薄漆,復框式,框看面起劍脊棱。復框間設絳環板,劍環式開光內透雕卷草紋、纏枝花卉紋。屏下設窄秀牙板,牙頭處為相抵的卷草葉。站牙較簡,亦雕飾卷草紋。抱鼓式屏墩,下挖小壸門式亮腳。
以屏的花卉紋樣式和漆質來看,應是明晚期制品,當在明萬歷左右,不排除屏心石板雕刻更早。屏心綠石石質比常見的綠石更細膩,尚需進一步確認。明末清初時刀馬人物圖案盛行,但座屏屏心上的人物題材以神佛、文士、仕女等為多,刀馬人物者少見。三跳澗故事傳播雖廣,應用于雕刻裝飾者較少。
座右
——蔗園藏屏
(點擊下方圖片可至小程序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