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代的著名邊塞詩人岑參,以梨花之景詠雪,成就了這一千古名句。
而在4月初的“世界梨都”安徽碭山,這句詩的修辭手法,卻從“比喻,夸張”變為了“寫實”。
一夜之間,碭山的四十萬畝梨樹綻放出一朵朵“梨花白”,釋放出醉人的“梨花香”。更有詩贊曰: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
今日梨花香
今年梨花盛開的日子,邁瑞醫療的董事長李西廷先生回到家鄉,參與碭山縣污水處理廠擴容項目、李屯村道路建設項目捐建的簽約儀式。
“碭山是我的家鄉,每次回來看到家鄉越變越好我都由衷地感到高興。能有機會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榮幸。”
簽約儀式上,李西廷說,“碭山縣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期,提升當地污水處理能力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經過前期調研及污水處理專家的實地考察,已經初步完成了碭山縣污水處理廠擴容項目的方案設計,評審通過后就可以馬上開工。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家鄉的天更藍、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此外,李西廷還將為老家李屯村出資捐建一條10余公里的村道,道路直通每戶村民的家門口,每隔數米都會安裝一個路燈。回憶起兒時的李屯村,李西廷感言:“以前村子里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就變成了‘水泥地’‘小水溝’。這次為村里新修建一條道路,鄉親們也都很支持,我也很高興能為老家做點事。”[1]
作為碭山走出的企業家,這也不是李西廷第一次為家鄉助力了。
就在一年前的4月,由李西廷個人捐資10億的碭山中學新校區開工建設。2022年的4月,碭山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正式開工奠基。建成后,園區將成為邁瑞醫療在全球的第四大制造基地。而早在20年前,李西廷就已經開始捐助碭山中學和李莊小學。
在這一次次善舉背后,既體現了一位游子的桑梓情深,更體現了一位企業家的長期主義。
何如明日香
近年來,關于“長期主義”這個詞,大眾有些審美疲勞。與此同時,更多的年輕人開始信奉“YOLO”,高喊著“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事實上,長期主義并不排斥短期成果,而是要求在追求短期成果的同時,不損害長期價值的創造和可持續發展。
就以碭山酥梨為例,每年的4月初授粉,9月末采摘,看似簡單的春種秋收,但背后卻是一代代梨農的傳承。根據我國學者全基因組測序結果,梨原產于我國西部,大約在3000年前被我國先民馴化,而碭山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而現有的碭山酥梨品種,已經有500多年的培育歷史。
每一代的碭山梨農,并沒有聽說過什么“長期主義”,只是樸素勤勞的完成“育種,栽培,護理”等基礎工作,方才有了今日的“世界梨都”。
但碭山的鄉村振興之路,卻不能只依靠果業。一直以來,因為產業結構單一,碭山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2019年才脫貧成功。但在時代的洪流之中,外出務工仍然是當地青年的主要出路。根據碭山縣統計年鑒記載中,碭山超過100萬總人口,每年外出務工的群體在24萬到27萬之間[2]。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更關注于對未來的預見和規劃,這意味著需要考慮決策對未來幾代人和環境的潛在影響。在李西廷看來想要振興碭山,最為迫切的是引入產業資源,豐富碭山的產業結構。
2020年12月,邁瑞醫療以自身產業為依托,與碭山縣人民政府簽約建設碭山縣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擬將高端醫療制造業引入碭山縣。
邁瑞碭山基地
在經過兩年建設之后,邁瑞碭山基地已經初具規模,部分產線也已經投產。邁瑞碭山基地也吸引了很多碭山縣以及附近的青年回鄉工作,李建業就是其中的一員。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多年以來李建業始終在外務工。而隨著兩個孩子日漸長大,開始面臨升學等重大選擇,他回到家鄉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了解了邁瑞碭山的薪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之后,他回鄉參加了邁瑞的招聘。
現在,李建業已經完全適應了在邁瑞的工作。即使在產業園投產前期工作任務繁重,經常需要加班,但對于他來說,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放下手機,敞開心扉,陪伴孩子打籃球,跑步,這一切都是甜蜜幸福的。
邁瑞碭山基地的員工,都需要去深圳、武漢等地接受培訓,也有很多原本就在長三角,珠三角工作生活。但他們普遍認為,在碭山工作更加快樂。
原因很簡單,可能是食堂的飯菜更合口味,可能是同事的鄉音更顯親切,可能是家人的陪伴更暖心田。
如果說,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去大城市打拼更能夠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那么當下,回歸故土也能有不一樣的選擇。
超越周期
萬物皆周期。身處在這個變革時代,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周期的力量,時常感嘆“不要把時代的β當作自己的α”。
那真正的長期主義者是如何認識周期的呢?
李西廷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成功的公司,只有時代的公司。邁瑞只是處在這個時代中、站在這個節點上,做了它應該做的事情。
但認識周期并不等于隨波逐流,更不等于躺平。我們之前常說,偉大的企業能夠超越周期。事實上,偉大的企業都是順應周期而生,但只有尊重周期,穿越周期,才有可能超越周期。
要完成這一切,需要前瞻的判斷和不懈的創新。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城市也是如此。對于碭山縣來說,碭山中學的意義遠不止一所中學,更是未來發展創新的源泉。
碭山中學的胡校長認為,對于縣城來講,考上理想的大學,可能是一個學生最好的出路,也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只有辦好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才可能有更多的優秀的學子回到碭山,支持碭山教育,支持碭山的發展。育分有上限,育人無止境。
碭山中學很多青年教師都是從碭山中學走出去的。正是因為當初遇到了改變人生的名師,他們才會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照亮別人的人生。
但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縣中的人才流失愈發嚴重。不但優秀的生源流向大城市,就連優秀的師資也在向大城市流動。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李西廷個人捐資10億,建設碭山中學新校區。“一個大學生可以改變一個農村家庭的命運。一所優質高中,也很有可能改變一座縣城的未來。”
對于這個在建的新校區,學生和老師有著不同的期待。學生期待著更大的體育館,全新的游泳池。而老師們則期待著更為完善的設施,更為先進的教學環境。但相同的是,新的希望。
一位青年教師提到,他時常去新碭中的建設基地轉一轉。“看著牌子上寫的新碭中,新希望,對未來的工作生活就充滿了向往。”
尾聲
“千年古碭郡一城梨花香”。2024年3月30日,第29屆中國·碭山梨花節正式開幕,各地游客紛紛前來打卡,梨園之內人潮涌動。
此時此刻《梨花香》不再是比利時球王的專屬BGM,而成為了一座城市的背景音。而這項從1996年就開始舉辦的活動,已經成為了碭山的一張重要的旅游文化名片,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邁瑞和李西廷在碭山播下的種子,也將成為支撐邁瑞和碭山超越周期的棟梁。
參考資料
[1]李西廷再向碭山捐贈 助力家鄉繪就美好生態畫卷,北京商報
[2]和時代賽跑,千年古城的破繭而出,華商韜略
作者:王佳悅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王佳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