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地人神
展現三星堆精美絕倫的文物群體,寫照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
二樓這個展廳有諸多神奇的文物,從祭山圖玉璋,到網格狀器,到拼接組合各坑的神奇祭壇、青銅鳥足曲身頂尊神像,還有那高聳的神樹,是人類神奇的想象力的展示現場。
重點文物有:
1、祭山圖玉璋
禁出文物,長54.2厘米,寬8.8厘米,厚0.8厘米,1986年出土于2號坑。
玉璋兩面陰刻相同的圖案,圖案分上下兩組,正反相對呈對稱布局,每組紋飾包含山陵、牙璋、云雷紋和兩排作祭祀狀的人像。
推測該圖像是隆重的祭祀場景,即所謂的“山陵之祭”。
2、青銅龜背形網格狀器
整體呈長方形,有兩個長方形銅框架,內接網格狀銅條,中間夾著一塊橢圓形的玉石。銅框的四角各伸出一個龍頭,有兩個龍頭脫落在坑中,剩下的兩個龍頭扭向同一方向,不對稱構型,很是怪異。銅框外側有兩條殘存的銅飄帶,應是固定兩個銅框用的。
青銅網格框及玉石的表面都有大量紡織物殘余,古蜀人拿絲綢將其包起來,可想其珍貴。
這樣的器型僅此一見,很難確定其用途,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玉石上并沒有點畫,和“河圖洛書”沒啥關系。
3、青銅騎獸頂尊人像(研究性復原)
青銅騎獸頂尊人像是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青銅神獸,一個是青銅頂尊跪坐人像。
三星堆8號坑出土的青銅神獸四肢伏地,昂首挺胸,頭頂上站立著一個殘缺的立人。
3號坑則出土了頂尊跪坐人像,人像為跪姿,雙手虛握,頭頂尊。
這些銅器出土后用三維掃描,收集其數據,然后可以進行虛擬圖像的拼合,能更好的保護文物,提高比對效率。
專家發現神獸尾巴部分有兩個凸起,正好契合頂尊跪坐人像的底部,兩者可以跨坑拼接。
拼合之后的研究性復原場景讓人再次驚嘆于古蜀人的想象力,也從側面證明了3號坑和8號坑是同一時間掩埋的。
4、青銅神壇
又是一件跨坑組合的神奇的祭壇。
從下向上看,有8號坑出土的鏤空基臺,上有13個小型青銅人像,其中四位力士,跪在臺座上,扛起了一個井架杠,再上則是青銅神獸,神獸背上有跪坐人像。
再上則是3號坑出土的青銅頂壇人像。一人手托山形座,座中有一個“飛人”,或許代表著已經進入天界,山形座上是四根細體觚。山形座上還有一位青銅持鳥立人像。
再上則是一個圓盤,圓盤上有四個喇叭座,每個做上都是一個頂尊跪坐人像,頂尊跪坐人像出土于7號坑和2號坑。
有學者認為:三星堆是一個“神權國家”,他們以青銅神壇和雕像禮器為理想形式,以大型神廟為中心場所,以各種祭祀坑為最終結果,共同構成其祭祀活動的基本框架。“壇、廟、坑”就是三星堆神權古國文明的一套典型“組合”。“神權國家”是三星堆文化神奇面貌的主要內因,“過度消耗”是三星堆快速衰亡并形成大型祭祀坑的根本原因。
三星堆“天地人神”展廳中的神奇文物太多,只好再分成兩期,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