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時任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的開國少將劉鵬,來到了基層某海島雷達連進行視察。
這個雷達連的駐地是在山腳下,而雷達站則在山上,這是為了能夠使雷達獲得最大的捕捉面,這個基層雷達站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三個班要輪流日夜守在雷達站,以防止漏過任何飛行物。
劉鵬來到雷達站的當天,正值該連的一班在雷達站值班,劉鵬便直接來到雷達站視察,隨著劉鵬進入雷達站的值班室,一班的班長隨即便喊了一聲“起立”。
雷達室里的戰士們立即站了起來,然后不約而同地面向劉鵬,抬起了胳膊敬禮,劉鵬的目光從每一位戰士的臉龐上掃過,當他看到一位年齡稍大的老兵時,被這位老兵嚇了一跳,立即趕到老兵面前,單獨向這位老兵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劉鵬的動作看呆了在場的眾人,堂堂一位開國少將為什么會單獨向一位老兵敬禮,這位老兵又到底有什么特殊的身份呢?
開國少將劉鵬
打了近三十年仗的“老兵”
這位老兵可不是普通的老兵,他可是一位打了近30年仗的“老兵”,他出生于1911年,在1929年便參加了湖北省石首縣的赤衛隊,次年就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在該軍擔任第七師第19團的某排排長。
1931年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后一直跟隨紅軍作戰,參加了數次紅軍開辟革命根據地和反“圍剿”作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失利后,紅軍被迫進行長征。
此時這位“老兵”就已經是紅二軍第六師十八團的團長了,而當時的開國少將劉鵬,還只是一個通信科科長,但實際上兩個人此時并沒有太多的交集。
長征結束后不久,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便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國共兩黨展開了第二次合作。
陜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斗爭的紅軍,則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這時的劉鵬是八路軍總部的通信營營長,那位老兵雖然參加了長征并且成功到達了陜北,但又被派往南方負責組建新四軍,并被任命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營長。
新四軍部分官兵合影
此時的兩人仍沒有什么聯系,而且一個在南方的新四軍,一個在北方的八路軍,根本沒有聯系的可能性。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老兵所在的新四軍經過中原突圍戰役,到達了山東解放區,解放戰爭開始后老兵被任命為了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旅的旅長,在后來的戰斗中更是大放異彩。
渡江戰役時,這位老兵帶領三野第二十五軍,在渡江之后連續作戰,迅速突破了反動派軍隊在長江南岸設下的10公里防線,并且在突破敵軍防線之后,繼續追擊80余公里,徹底殲滅了敵軍第二十軍主力。
此時的劉鵬還只是華北軍區司令部通信處副處長,新中國成立前夕也還只是京津衛戍區防空司令部的辦公室主任。
講到這里可能就有人能夠猜到這位“老兵”是誰了,這位打了近三十年仗的“老兵”就是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成均將軍。
開國中將成均
成均與劉鵬兩位將軍開始接觸并一起工作,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之后。
當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經常派出轟炸機對我國的安東地區和鴨綠江一帶進行轟炸,為此我國在全國各地都組成防空兵部隊,華北軍區防空部隊成立之后,成均被任命為華北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
劉鵬將軍也從京津衛戍區防空司令部辦公室主任調任至華北軍區防空部隊擔任副參謀長,至此兩位將軍開始一起共事。
后來兩人也一直都在防空軍內任職,朝鮮戰爭結束后,我國組建了完整的防空軍體系,在朝鮮戰爭中,曾擔任過安東地區防空部隊司令員的劉鵬被任命為防空軍第一軍副軍長,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
1955年,我國開始施行進行軍銜制度,并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在此次授銜儀式上成均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劉鵬則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那么,1958年10月,成均怎么會出現在福州軍區某海島雷達連的呢?
響應中央號召,下基層當大頭兵
1958年夏,毛澤東得知四川某軍區兩個軍區領導放下架子重回部隊當大頭兵的事跡,認為此舉可以讓高層指戰員更能了解基層戰士們的生活。
會議上毛澤東正在講話
因此在1958年8月召開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我看所有的‘長’軍長、師長等都至少當一個月的大頭兵,第一年最好搞兩個月,要服從班長、排長、連長的指揮,一年中你管了人家11個月,人家就管你一個月還不行嗎?有些過去當過兵的,現在多年不當兵了,再去當一下。”
隨后總政治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在9月20日作出了《關于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規定》,該規定下發后全軍上下迅速掀起了干部下連當兵的熱潮,各級軍官積極響應。
許多的高級將領更是帶頭參加,而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副司令員的成均,也是帶頭下連當兵。
這些將軍們并沒有選擇比較清閑的地方,都是選擇了比較艱苦的部隊,楊得志將軍到了徐州某步兵連、鄧華將軍去了海防某前哨連、陳再道將軍去了戰斗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的連隊、陶勇將軍則是去了井岡山號戰艦、成均將軍則是去了防空第一軍的某海島雷達站。
這些將軍們也都不約而同地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和去向,生怕被基層連隊的戰士們認出來,為此不少人還改了名字,成均也改名為成本興。
“成本興”來到雷達連一班之后,戰士們對這個比自己大很多的老兵十分好奇,畢竟當時的成均已經將近五十歲了,這個年紀的老兵可并不多見,他與戰士們同吃同睡,在雷達站值班時,戰士們都爭著搶著教成本興如何使用和觀察雷達,但是卻被成均嫻熟的技術動作所震驚折服。
建國初期的雷達站
而且成均還經常給他們講紅軍時期的事跡以及長征中的英雄事跡,成本興和戰士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戰士們也都十分尊敬這個“老兵”。
直到劉鵬來視察時,無意間暴露了成均的真實身份,戰士們便開始“特殊對待”成均。
老部下來基層視察,成均身份暴露
成均在該海島雷達站待了幾天后,已經完全和這里的戰士們打成了一片,因為成均的年齡偏大,所以戰士們都十分親切地叫他“老成”,但是成均的基層連隊生活剛打開局面就發生了“意外”。
這天雷達站接到上級的通知,軍區的首長會來雷達站進行視察,但是因為時間安排并不知道軍區首長什么時候會到,因此讓該連做好準備迎接視察。
聽到這個消息的成均心里有些惴惴不安,福州軍區的領導們幾乎都認識自己,而且他們也一定接到了《關于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一個月兵的規定》,看到自己一定會暴露自己的身份。
然而成均又沒有辦法躲開,因為軍區領導來視察的這天正是自己所在的班級在雷達站值班,所以成均只能寄希望于這位軍區領導能夠幫助自己隱藏身份。
成均所在的班級在雷達站值班時,來視察的軍區領導到了,班長看到一個身穿解放軍常服,肩頂少將軍銜的干部進來時,立即喊了一聲“起立”。
所有人都一下子站了起來,成均也跟隨戰士們站了起來,保持著立正姿勢,成均沒有想到這次來視察的居然是自己曾經的副參謀長劉鵬,這下子自己的身份是沒有辦法隱藏了。
當劉鵬發現成均后被他嚇了一跳,連忙來到成均面前敬禮,成均也是按照慣例回禮,戰士們都嚇了一跳,就連劉鵬的隨行干部也是懵住了,不過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原來消失的防空軍副總司令員到了這里開始基層連隊生活。
劉鵬也是后知后覺地發現自己暴露了老首長的身份,但是于事無補,只能在心里期望老首長不要怪罪自己。
劉鵬走后,戰士們立即將成均圍了起來,追問成均這是怎么一回事兒,無奈之下成均只能將事情和盤托出,戰士們也都理解成均的做法,不過從這時開始,戰士們都已經沒有辦法將成均當成一般的戰友來對待了。
將軍與士兵(非成均將軍)
堅決不要特殊對待,堅持與戰士同等待遇
就在成均真實身份暴露后的第2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樣準備去食堂吃早飯,但是卻被班長給攔住了,班長十分神秘地跟成均說道:“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咱們在宿舍里面吃。”
成均才來沒幾天,以為是有哪個戰友今天過生日,班長要為戰友慶祝生日,于是便聽從指揮回到了班里,十分標準地坐在桌子前面,等待班長和戰友們回來。
結果成均沒有看到班長和班里的戰友們回來,卻看到了一名戰士端了一盤子煎雞蛋來,這時成均才明白過來自己上了當,班長和戰士們是要為他開小灶。
成均這下子徹底生氣了,將班里的戰士和班長都叫了回來,并且十分嚴肅地說道:“我是來當兵的,不是來當官老爺的,我的年齡還沒大到需要別人來照顧。”
最后這盤子煎雞蛋在成均的指揮下全部分給了普通戰士,而成均自己則一口都沒有吃,戰士們看著一臉嚴肅地成均,只得吃下了盤子中的煎雞蛋。
但是這還沒有完,畢竟成均的身份在這里擺著,誰都不敢真正地去命令他,當天晚上又是成均所在的班負責去山上的雷達站值班,由于當時已經進入冬季,福州雖然不是很冷,但寒風一樣能把人吹得瑟瑟發抖。
因此班長帶領著戰士們出發前,將成均給攔了下來,讓他明天再去,成均當然不干,于是班長想出來了一條妙計,他決定召開班委會,舉手表決是否同意成均跟隨戰士們去值夜班。
表決的結果當然是除了成均外都不同意成均去值夜班,然而就在戰士們出發之后,成均也偷偷地跟在戰士們身后上山進行值班,當班長發現成均時,戰士們都已經到了雷達站。
班長還問成均為什么不執行命令,成均白天的事情還沒有消氣,再加上晚上收到的“不公正”待遇,直接說道:“服從命令是對的,但是違反了軍訓的命令我不能聽,今天就是該我值班了,不能因為我身份特殊就找別人替我值班,或者不讓我值班。”
班長也沒了辦法,只能像成均才來的那幾天一樣對待他,再也沒敢給這個“老兵”特殊照顧,就這樣成均依靠著自己強大的個人魅力,再次與戰士們打成了一片。
當成均完成下連規定任務后,還特意與班長進行了合照,有些事情如果班長真的鐵了心不讓自己做,那么有些工作和任務,成均是一定做不成的。
成均離開雷達站時,戰士們的眼睛都紅了,成均表示以后還回去當兵,之后成均一直與雷達連一班的戰士們保持書信往來。
其實不僅是成均與基層戰士們建立了良好的戰友情誼,其他下基層當大頭兵的將軍們,也同樣和戰士們建立了良好的戰友情誼。
許世友將軍與戰士們
許世友將軍被戰士們親切地稱呼為“許老頭子”,韋杰中將帶領自己所在的連隊拿下了射擊比賽團體第一,陶勇將軍在“井岡山”號上獲得了優秀士兵的稱號……
第一批下基層的將軍們在完成下基層任務之后,《人民日報》在1958年10月19日,發表了《新列兵—戰士詩》:
我連來個新“列兵”,軍齡賽過我年齡。
雖然革命這樣久,還和我們搞“五同”。
到了班里就上崗,下得崗來又勞動。
工作積極守紀律,真是一個好“列兵”。
不嫌高粱米飯粗,不嫌士兵鋪板硬。
唱歌學習全參加,一切和兵全相同。
要問此人他是誰?就是我們的老司令。
這首出自基層戰士之手的詩,歌頌了中央軍委所組織的高級將領、干部下基層連隊當兵這件事情,也從另一方面展示了解放軍官兵平等的優點和特點。
將軍為新中國空軍力量發展付諸半生
成均將軍在新中國上千位開國將帥中,并不是非常的耀眼,即便是在開國中將中也并不出眾,但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劉亞樓將軍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的首任空軍司令員是開國上將劉亞樓,但是鮮有人知的是成均將軍在新中國空軍的發展歷史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均將軍在擔任中國空軍副司令員兼任技術部部長期間,參與了許多空軍發展新型戰機、武器的工作和科研項目,與劉亞樓上將一同為了新中國空軍部隊的發展壯大而做出了不懈努力。
大力推動了我國空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它憑借著自己多年的防空部隊工作經驗,為空軍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建議,將自己的半輩子都投入了新中國空軍的發展之中。
正如許多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臺詞“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與世長存。”
這句話更應該送給成均將軍,正是因為他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才讓我們在舉行閱兵儀式時,飛機不用再飛兩遍。
新中國開國大典上飛兩遍的戰機編隊
1988年8月6日,時任中國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的成均將軍,在北京解放軍醫院因病逝世,享年77歲。
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無數的將士們前赴后繼,為了祖國的國防力量和軍隊整體實力、以及新中國的綜合國力而奮斗,有遠渡重洋回到中國的錢學森等一眾愛國科學家們;也有像成均將軍這樣“泥腿子”出身,卻為了新中國的發展,去努力鉆研那些自己根本沒有接觸過的先進知識的將領們;更有無數奮斗在科研一線的無名英雄們。
“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借花獻佛,感謝那些自己孤身在外,只為了保護我們這些與他們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能夠幸福生活的人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