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老年人都有節約的習慣,然而過度的節儉不但不能為你帶來富足的生活,更可能損害你的健康!早前就有一對夫妻被先后確診大腸直腸癌,夫妻倆更一度以為癌癥都會傳染。不過,很多時候夫妻的罹癌誘因原來出在生活習慣上。
73歲的老奶奶過往有痔瘡、便秘、排便出血且不規律的病史,因為以為是長時間久坐的工作導致的老毛病,本來沒有太在意。
然而,老奶奶的病情卻在突然惡化,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甚至排便困難,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而78歲丈夫亦在下一年里被檢查出罹患結腸癌,不得不進行腹腔鏡下的結腸癌根治切除手術,幸好手術順利才挽回一命。
一、飲食習慣成夫婦患癌禍端!
夫妻倆相繼罹患腸癌,令他們感到非常困惑,“難道癌癥也會傳染嗎?”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劉凡隆就解釋,“夫妻腸癌”的情況并不是首例,腸癌不會傳染,夫妻間亦不存在遺傳問題,會造成這種狀況問題大多出在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夫妻因為共同生活多年,生活習慣會慢慢貼近,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便有可能潛移默化影響對方,這才會形成“癌癥好像會傳染”的謬誤。
經醫生深入了解兩夫妻的生活習慣后,發現導致他們罹癌的根本原因在于兩人日積月累養成的“用餐習慣”,二人因節儉的緣故,經常會將隔夜菜加入新菜混炒,又愛吃重口味食物,如腌肉、醬鴨、滷鴨、咸魚等,丈夫更是每晚睡前都喝家里釀制的谷酒。
這樣就可以解釋,“愛吃隔夜菜、腌菜腌肉、油炸加工食品,總吃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吸煙和過量飲酒等都是誘發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我一再強調過,腌菜和隔夜餐點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過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會在口腔、胃內和腸道中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亞硝胺”,而“亞硝胺”為1級致癌物,具有引起食道癌、胃癌、腸癌等高度風險。
需要提醒的是,大腸癌最大的特徵在于病程發展時間比較漫長,從腸道內的小息肉發展成為結直腸癌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他形容這種疾病是最容易預防的“傻子癌”。
可惜不少患者往往等出現了腹痛、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等)、體重減輕、腹瀉、腹部腫塊、排便習慣改變等大腸癌的警報癥狀,甚至是出現腸梗阻以后才去就診。但此時通常已處于癌癥的中晚期,錯失了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機。
因此,專家強烈建議4類人士每3至5年就需要進行一次腸胃鏡檢查,“這是大腸直腸癌篩檢的黃金標準”,其中包括:年齡超過40歲、有家族病史、飲食、作息不規律、長期壓力大、熬夜的人。
二、預防可以學習5個飲食好習慣
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建議包括:
1. 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
高纖維的食物有助于促進腸道健康,減少便秘,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攝取豆類、全谷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2. 適量攝取動物蛋白質
適量攝取動物蛋白質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和生理功能,但過量攝取動物蛋白質可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建議適量攝取魚、家禽、瘦肉等動物蛋白質。
3. 減少攝取紅肉和加工肉
紅肉和加工肉被認為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建議減少攝取紅肉和加工肉,包括香腸、午餐肉等。
4. 增加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脂肪酸是一種有益的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攝取魚類、堅果、亞麻籽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5. 適量攝取鈣質
鈣質被認為有助于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攝取含鈣質豐富的食物,例如乳制品、豆腐、魚、堅果等。
除了飲食,還有其他的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例如保持適當的體重、適度運動、戒煙等。如果您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或其他風險因素,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