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涌現了一大批的軍事天才,他們憑借過人的軍事智慧,帶領部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加快了戰爭結束的進程。
然而在這些軍事天才中卻有一位普通的農民,他僅僅依靠對迫擊炮的使用天賦,竟然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要知道在被中央授予的798名少將里,他是唯一一位不會帶兵的。
迫擊炮
這位農民自幼生活在河南的一個農村,因為家境貧苦沒上過學,剛進入部隊時本來是為了混口飯吃,可令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成了一名炮兵。
由于當時迫擊炮操作難度很大,部隊培養一個炮兵人才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成為炮兵對大字不識一個的他來說更是天方夜譚。
可就在他當了炮兵之后,不僅很快就熟悉了迫擊炮各種復雜的操作,而且在作戰中百發百中,甚至毛主席還親自授予他“神炮手”的光榮稱號。
那么,這位河南農民出身的將軍究竟是誰?他到底是如何用一架迫擊炮成名的呢?
趙章成
其實,這位農民就是在我軍炮兵史上留有傳奇的趙章成將軍,關于他和迫擊炮之間的故事,還要從他成為炮兵時開始講起。
毛主席親封的“神炮手”
1905年,趙章成出生在河南洛陽的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小時候洛陽一帶軍閥橫行,動亂不斷,家里種的地時不時地就被來往的軍閥踐踏,為此他經常挨餓。
1927年,正值西北軍閥馮玉祥占領洛陽后不久,為了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馮玉祥號召洛陽百姓踴躍參軍。
趙章成為了混口飯吃,就參加了馮玉祥的部隊,馮玉祥在之前與直奉聯軍作戰時,就充分見識到了東北軍大炮的威力,為此他專門從國外購買了一批大炮,而且還帶回來幾名炮兵教官。
馮玉祥
于是,剛入伍的趙章成就被分到了新組建的炮兵部隊,參加訓練,趙章成雖然沒什么文化,不認識大炮上的復雜編碼,可他一眼就相中了隊伍里的那幾架體型比較小的迫擊炮。
當別的士兵正在認真聽教官講授專業的炮兵理論知識的時候,趙章成根本聽不懂,他一直緊盯著面前的迫擊炮看。
雖然理論知識他一點都不知道,但在之后的實踐操作中,他開始模仿教官用迫擊炮進行試射,而且有著不錯的命中率。
于是,趙章成更加對迫擊炮感興趣了,理論不足,他就在實踐中不斷詢問教官該如何校準,如何定位,如何計算距離,很快他就能做到精準命中目標了。
1930年,馮玉祥的西北軍在中原大戰中敗北,趙章成所在的西北軍一部被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1931年春部隊奉命南下江西圍剿蘇區的紅軍。
紅軍戰士
1931年4月,趙章成在江西白沙戰場作戰時被紅軍俘虜,幾天后就在我軍的感召下,主動加入了紅軍。
當時蘇區的紅軍被國民黨軍重重包圍,糧食彈藥十分匱乏,從國民黨軍那里繳獲的幾架迫擊炮就成為紅軍為數不多的重武器之一,而且部隊大多工農出身,很少有人會使用迫擊炮。
于是,當過炮兵的趙章成很快就成為了隊伍里的炮兵骨干,加入紅軍后,趙章成逐漸發現紅軍和之前自己待過的軍閥部隊很不一樣,這才是真正為了老百姓革命的軍隊。
很快,趙章成的思想就發生了改變,他不再只是為了混口飯吃,而是有了革命理想,此后,他跟隨部隊積極作戰。
1931年11月14日,趙章成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此時,趙章成正在紅一軍團擔任炮兵營營長(當時紅一軍團只有一個炮兵營)。
趙章成
1934年12月初,紅軍準備攻占遵義,然后在此地進行適當休整,而烏江就在前往遵義的必經之地上,能否成功渡過烏江顯得尤為關鍵。
烏江作為貴州境內第一大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此時國民黨軍正在烏江北岸重兵把守。
12月底,紅軍先頭部隊到達烏江,為了確保順利渡江,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親自下令讓戰斗力高的紅四團率先發起渡江戰斗。
紅四團團長耿彪和政委楊成武在偵察完烏江渡口的水情和對面的國民黨軍部署情況以后,決定渡口大道方向采取正面佯攻,主力主攻上游500米處的小路。
耿彪
1935年1月2日上午九時,戰役正式打響,渡口方向的紅軍集中火力率先向北岸的敵軍發起佯攻,很快就吸引了敵軍的注意,緊接著8名勇士在三連連長毛振華的帶領上乘坐竹筏從上游方向實施偷渡。
槍炮聲響徹天空,戰斗非常慘烈,經過一天的戰斗,佯攻的部隊被敵軍擊退,偷渡的8名勇士也被敵軍發現,不得已退回了南岸。
到了晚上,耿彪決定讓毛振華趁著夜色繼續偷渡,果然晚上敵軍放松了警覺,因為不明我軍的具體實力不敢貿然出動,很快我軍的一個竹筏就成功到達了對岸。
就在紅四團準備繼續派人渡江過去時,時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的張云逸騎馬趕到了江邊,他指示紅四團盡快過江,因為后方薛岳帶領的國民黨中央軍即將尾隨而至,紅軍主力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張云逸
于是,耿彪、楊成武不得不放棄偷渡的計劃,立即安排大部隊強渡烏江,敵軍很快就發現了我軍的行動,立即向江中的我軍開炮射擊,不少戰士英勇犧牲,部隊損失慘重。
經過一夜的浴血奮戰,紅四團僅僅過去了一多半左右,剩下不到一個營的戰士在敵軍猛烈的炮火下且戰且退,不僅如此,敵軍還派部隊乘坐竹筏向南岸追了過來。
情勢一度十分危急,關鍵時刻,一直在紅四團指揮所的二師師長陳光立即讓通信兵把一軍團炮兵連連長趙章成叫了過來。
原來經過一路上與國民黨的激戰,此時的一軍團炮兵營人數損失過半,臨時整編為一個連,趙章成被迫從營長變為了連長。
陳光師長看到趙章成帶領炮兵戰士趕來以后,立馬向他問道:“還有多少炮彈?”
趙章成回道:“報告師長,還有五發!”
陳光大吼道:“怎么還剩這么點!”
趙章成答道:“報告師長,我們一路上負責用炮火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損失很大,不僅炮彈少,而且就連迫擊炮的底座和一些零部件也已經損壞了。”
陳光師長看了一眼趙章成帶來的僅剩兩門的82式迫擊炮,大聲地對趙章成說道:“看見江中的敵人了嗎?我現在命令你們立刻開炮,打退他們!快!”
“是!”剛說完,趙章成就帶領手下向江邊跑去,迅速在指揮部旁邊選好了炮兵陣地。
江上的敵軍正在乘坐竹筏向岸邊駛來,我軍敗退的戰士不斷減員,時間已經刻不容緩。
此時,趙章成和陳光心里都沒底,就只有五發炮彈,萬一要是都打不中,局面可難以想象。
緊要關頭,趙章成親自操刀,命令戰士們把炮彈準備好隨時遞給他,第一發炮彈射出后,卻在敵軍后方的江面爆炸了,這一炮并沒有打到敵軍。
指揮部里的楊成武見狀,十分著急,大聲朝著趙章成喊道:“趙連長這可不行啊!一定要穩住!”
楊成武
趙章成鎮定地說道:“首長不要慌,問題不大。”
原來敵軍和我軍撤回江岸的戰士當時離得特別近,趙章成擔心誤傷到自己人,第一發炮彈就進行了試射,所以才打得特別遠。
經過試射,趙章成確定了敵軍的距離,于是當即對身邊的戰士說;“快把炮彈遞給我!”
趙章成剛拿到炮彈,立馬把它裝進了炮筒,只聽砰的一聲,炮彈成功落在了敵群中間,江上的國民黨軍頓時被炸成一團。
陳光、耿彪看到后拍手叫好,緊接著在極短的時間內趙章成又連續發射了兩發炮彈,都精確命中了敵軍,很快敵軍的陣型就被沖散了,炸死炸傷了十幾名國民黨軍。
敵軍看到我軍猛烈的炮火,還以為是主力部隊前來增援,馬上放棄了追擊,狼狽地向江北逃去,于是我軍撤回的部隊和已經過河的部隊一起向河對岸發起了攻擊,最終成功拿下了北岸的烏江渡口,紅軍主力得以順利過江。
紅軍主力過江以后,很快就拿下了貴州重鎮遵義,并于1月15日召開了遵義會議,會后不久,中央決定部隊繼續向西。
遵義會議油畫
紅軍主力很快來到了大渡河的安順場渡口,前有波濤洶涌的急流,后是國民黨窮追不舍的追兵,紅軍沒有辦法,只能實施強渡。
為此,先頭部隊在團長楊得志的指揮下,選拔了18名勇士作為突擊隊,率先乘船向敵軍發起進攻。
然而敵軍炮火猛烈,18位勇士在抵達對岸灘頭時,無法再前進一步,可此時已進退兩難,如果停留時間過長,將面臨被敵軍消滅的風險。
情急之下,楊得志把趙章成叫了過來,讓他提供火力掩護,此時的迫擊炮因為連日的奔波已經沒有了底座,炮彈也僅有3發了。
楊得志
只見趙章成單腿跪地,然后用左手抱起沒有底座的炮筒,然后右手拿起炮彈,在沒有觀察哨的輔助之下,僅僅依靠以往的發射經驗瞄準敵方火力點。
砰!砰!砰!三發連射,瞬間敵軍的三個機槍火力點被炮彈摧毀,敵軍當時就被打懵了,嚇得紛紛潰散,灘頭的十八名勇士則趁機攻占了對岸的渡口。
事后,毛主席還親自簽發命令,授予了趙章成“神炮手”的榮譽稱號,響徹全軍。
百團大戰顯神威,改裝“辣椒炮彈”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后,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隨后開始奔赴抗日戰場,趙章成憑借多年的實戰經驗和熟練的炮兵技術擔任了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
在抗戰前期,趙章成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等諸多我軍實施的規模較大的戰斗,每次都是百發百中,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軍的傷亡。
1940年8月,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發動了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此時趙章成在129師司令部擔任炮兵主任。
彭德懷
9月,百團大戰進入到第二階段,此時,129師385旅奉命攻克日軍的管頭據點。
9月23日23時,385旅第十三團的四個連向管頭據點的日軍發起了進攻,為了確保戰役的勝利,趙章成親自帶領一個炮兵連參加了戰斗。
然而盡管我軍數倍于敵,可據點內的日軍依靠碉堡等堅固工事頑強抵抗,甚至公然違反《日內瓦公約》向我軍釋放毒氣,戰斗一直持續到26日,我軍始終沒有拿下管頭據點。
因為當時趙章成的炮連只有迫擊炮,而迫擊炮根本無法對日軍堅固的碉堡工事造成很大的損害。
所以,在三天時間里,趙章成命令炮兵多次發射炮彈,然而卻只打中了碉堡外圍哨兵陣地的日軍,碉堡里的日軍損失較小,反而是我軍戰士在進攻時缺乏掩體保護,損失慘重。
趙章成(中)
部隊只好改進攻為圍困,先行讓友軍部隊攻克附近的據點,趙章成見狀十分著急,當晚一整宿都沒有睡著,一直在思考克敵的方法,結果又過了兩天,趙章成偶然間靈光一閃,想出了主意。
于是,趙章成趕緊去老鄉家里借來了幾斤紅辣椒,然后和戰士們一起把辣椒磨成面,隨后,又連夜對炮彈進行了改裝,把里面的部分炸藥倒了出來,然后把磨好的辣椒面放在里面,制成了20枚“辣椒炸彈”。
到了29號晚上,附近的其他據點已經完全被我軍攻克,十三團集中主力對管頭據點發動了總攻,趙章成選好炮兵陣地居高臨下,命令炮兵連的戰士們向碉堡發射了20枚特制的“辣椒炮彈”。
瞬間,碉堡內濃煙四起,辣味嗆得日軍喘不過氣來,碉堡內的日軍還以為我軍研制了什么新式武器呢,慌亂之下紛紛跑出了碉堡。
外面的我軍主力見狀立刻沖了上去,很快這伙日軍就被全部消滅,管頭據點被我軍成功攻克,至此日軍在榆遼公路上的最后一個據點也被拿下,我軍在附近的根據地成功連成一片。
碉堡內的日軍
除此之外,趙章成還在百團大戰的最后一役關家垴戰斗中大顯神威,彼時日軍岡崎大隊居高臨下,我軍戰士發動了多次沖鋒都沒有沖到山頂,損失很大。
關鍵時刻,趙章成帶領十幾名炮兵悄悄移動到山后面的一個斷崖下,然后讓8名戰士負責給他傳遞炮彈,4名戰士負責裝引信。
當時,從斷崖處向山頂進行炮擊坡度過大,迫擊炮無法建立支撐點,也沒法調整射擊角度,戰士們都沒有辦法開炮,于是,趙章成再一次親自上手。
首先,趙章成觀察了一下到山頂日軍的距離,緊接著卸去了一個迫擊炮的底座,隨后他用左手抱起炮筒,然后把射擊角度調整到88.5度,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他命令身旁的戰士們把炮彈遞給他。
趙章成
就這樣,炮彈以近乎垂直的高度射向了山頂,山上的日軍還沒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這些莫名的“天外來物”炸的損失殆盡。
據戰后統計,趙章成竟然在短短的六分鐘內發射了240發炮彈,他的速度之快甚至在旁邊的12名戰士都來不及給他傳遞炮彈,直到最后,炮筒已經變成了紅色,無法再發射為止。
實戰中創新,把技術變成藝術
百團大戰的勝利讓華北日軍親眼見證了我軍的真實實力,不久后,岡村寧次接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一職,他上臺后,對我軍根據地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掃蕩。
岡村寧次
為了實現消滅太行山根據地八路軍的企圖,日軍在根據地周圍修建了大量碉堡,逐步對我軍的活動范圍進行壓縮,而我軍又拿這些碉堡沒有什么辦法。
因為當時我軍的重武器只有迫擊炮,而迫擊炮是一種曲射炮,無論打近打遠都打不到碉堡,即使打中了,炮彈也會像拋物線一樣落在碉堡的頂部,而對內部工事無法造成影響。
1942年6月的一天,為了改變現狀,有效打擊敵人,129師師長劉伯承親自命令趙章成盡快把迫擊炮改為直射炮,以打破日軍的封鎖。
劉伯承
趙章成接到命令后也是一頭霧水,因為在這之前根本沒有先例可循,但他沒有放棄,他帶領炮兵戰士們反復琢磨,在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后,終于找到了一種可以讓迫擊炮直射的方法。
首先,趙章成帶領戰士們進高粱地砍了一捆秸稈,然后把高粱桿底部最粗的部分截出來,隨后進行磨平,緊接著把迫擊炮的炮筒架平,然后用高粱桿粗的一頭抵住炮彈彈頭的正面,然后用力往里送,這樣炮彈和高粱桿就可以一起平射了。
又經過重復的驗證之后,趙章成認為這種辦法可行,隨即把它推廣到了全軍,隊伍上把他們戲稱為“高粱桿炮兵”,此后,趙章成又用更為簡便安全的拉火機代替高粱桿傳送炮彈,大大提高了炮彈的發射效率。
高粱桿
除此之外,趙章成還對迫擊炮的使用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使我軍的炮兵部隊在抗日戰場和解放戰爭中經常大顯神威,這大大減少了我軍戰士的傷亡。
新中國成立以后,趙章成榮升西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不久后,又親自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立下了諸多功勞。
1955年,曾經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趙章成,憑借對迫擊炮出神入化地使用,在革命戰爭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正式授予少將軍銜。
1965年,全軍舉辦了“大比武”活動,已經年過花甲的趙章成將軍在視察炮兵部隊時,親自上手操作迫擊炮,彈無虛發,贏得了全軍將士的歡呼。
趙章成(右)
林彪得知后,還經常當著手下的面夸他“真正把技術變成了藝術”。隨后,八一制片廠還把趙章成將軍的演示過程拍成了視頻,傳閱全軍。
1969年11月,趙章成將軍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于北京,享年64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