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終經濟答卷才交卷不久,云南各州市一季度GDP數據又出爐了。
到財哥寫稿之時,除了怒江、迪慶兩個州,包括省級在內,云南其余14個州市經濟一季度的努力成果全部披露了。
總體來看,云南經濟穩中有進,全省一季度GDP達到7001.86億,增速達到4.6%。從相關部門的解讀來看:
這個數字很有含金量。
因為在這背后,云南面臨幾大困難,比如干旱嚴重、化債壓力大、地產深度下行、交通水利投資退坡等。
還是靠工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2.4%,占比達30.8%,為2013年以來最高增速,成為拉動全省投資增長的第一動力。
這里面,“新三樣”又是主要支撐,即新能源電池、硅光伏、綠色鋁。其中,第一項扭負為正,增加值增長3.1%,另外兩樣都是以33%~38%的速度飆升。
在發電量方面,在好幾個月都不怎么下雨的情況下,好在火力、風力、太陽能、光伏雄起,補了水電下降的缺口。關于這一點,財哥在《云南今年有多缺電》中說得很透徹了。
再看具體點,產業投資、能源包括以外工業、農業、旅游、數字經濟都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產業投資增長17.9%,為2023年8月以來最高增速,占全部固投的51.7%。
而全省固投總體增長了10.4%,當然這里要注意,是扣除了幾個“最低分數”,如房地產開發、交通、水利投資后的數字。如果加上,就沒那么好看:
統計學的魅力就在這里了。
從區域發展看,8個州市回升向好,文山、麗江、曲靖、紅河、楚雄、大理等6個州市經濟增速高于全省;11個州市規上工業實現正增長,其中5個增速達到兩位數。
說到這里,需要普及一個概念。GDP分為兩種:名義和實際。簡單來說,前者包含了價格變化,后者沒有;用絕對值來描述時,一般用名義GDP;當需要描述增長率時,通常采用實際GDP。
各州市交的成績都是采用實際增速,比名義增速要高。因此,如果用名義GDP來看,一季度就有3個州市同比增長為負,他們是保山、普洱、德宏;如果用實際GDP,就只有普洱一家。
我們也以地方政府公布的數字為準,排名前三的是:
文山9.1%、麗江8.1%、曲靖6.9%。
因此,盡管云南經濟整體增長了4.6%,但如果拆開來看,就高低遠近各不同了。
(內文所寫GDP增速為實際增長率)
一
先講高增速的州市。
文山一季度GDP干了330.08億,撐起這個數字的主要還是以工業為代表的二產,實現增加值136.03億元,增長了18.6%。
相關數據顯示,文山今年主打“項目為王”,已儲備項目959個,總投資4116.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62億元。
麗江也主要是靠工業這個大哥刷了火箭,一季度GDP為159.8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
增速居全省第2。
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8.4、19.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52.3%,主要是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
“工業旗手”曲靖也沒讓人失望,增速排第三。GDP有894.3億,光工業就搞了379.09億元,接近一半,綠色鋁、綠色硅光伏、有機硅新材料、稀貴和液態金屬功不可沒。
看數據,不能只看當下,還要做個對比,比如和去年同期。
2023年一季度,云南GDP增速最低的三個州市是玉溪、大理、文山。其中,文山GDP名義增長1.02%,GDP實際增長0.1%,均為全省最低:
今年則是咸魚大翻身。
去年一季度GDP增速最高的兩個都是旅游城市:西雙版納和麗江,增速都在10%左右。今年麗江穩在了前三,版納則排在增速第8的位置,旅游還是猛,但輸在新型工業基礎太弱。
版納一季度GDP為167.99億,同比增長4%。但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9%,其中制造業增加值下降了15.1%。
二
腰部這一塊,主要看增速在4%~6%區間的州市,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紅河、楚雄、大理、臨滄、版納。
紅河完成GDP687.18億,同比增長5.9%,主要貢獻來自于二三產。從區域看,全州13縣市中有11個增速高于5%,1個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河口、個舊、綠春、元陽增速高于全州。
工業方面,綠色鋁、綠色硅占GDP比重達28.8%,其中拉動比較大的有云南宏合新材料年產193萬噸低碳鋁項目一期全面開工、美科48GW單晶硅項目工程一期建成投產等。
楚雄也是靠“新三樣”。一季度GDP為425.83億元,同比增長5.7%。
綠色能源和綠色硅是兩個引擎,特別是以后者為代表的計算機、通訊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2%,是對規上工業增速貢獻最大的行業。
總的來看,楚雄這兩年著力打造的“5+6”重點產業,撐起了半壁江山,占GDP比重為57.5%。關鍵除了上面兩個引擎,還有綠色鈦和綠色銅幾個產業也在趕上來,財哥在《云南工業大競賽》的文章里也寫了。就工業領域,楚雄這兩年的當紅程度:
可以說僅次于曲靖。
大理GDP完成了383.3億元,同比增長4.7%,主要靠二產,主要靠祥云和經開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5%,光3月就比前兩個月加快7.2個百分點。
但固投還是不行,除了二產投資增長9.9%,一產、三產分別下降57.3%、14.4%。
去年全年GDP增速拿了個倒數第三的大理,今年要加倍努力了:
光靠旅游和地產,是不行的。
臨滄總是讓人有點意外。
一季度GDP實現204.40億元,同比增長4.3%。但和其他州市相比,有一個唯一之處。
盡管固投同比下降10.4%,房地產開發投資反而突破了連續11個月負增長困境,增長了11.2%: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上一次意外出現在2024年的財政預決算報告里。
報告顯示,臨滄2023年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9萬元,為年初預算1280萬元的0.7%,同比下降98.9%,主要原因是:
2022年5戶市屬國企虧損。
再放到市級層面來看,執行收入數字顯得更尷尬,居然為零。
但一季度把這局扳了些回來。2月末,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7億元,同比增長51.2%。虧損面收窄,全市規上企業:
虧損個數較同期減少8個。
三
排在下游的有老大哥昆明、玉溪、昭通,以及敬陪末座的德宏、保山、普洱。
昆明GDP增速真是和3%這個數字杠上了,這幾年都看見好幾次了,也的確“平穩”。
一季度昆明GDP達2022.93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二產實現增加值502.40億元,只增長了0.4%:
工業還是差點意思。
工業主要還是傳統工業,七大重點行業增加值“六增一降”,煙草、石油煤炭、裝備制造依然是主引擎,冶金工業增加值下降45.6%。
新產業主要是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同比增長31.1%。但產業投資、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都是下降的,其中工業投資下降了21.5%。
曾在2022年一季度拿過經濟增速8%、全省第二的玉溪,這兩年一直在低位盤整:
難道都要留在后面才放大招嗎?
盡管人均GDP還是傲視全省,但從數字上可以感受到,在正式進入“煙+鋰”時代之前,玉溪一直承受著產業轉型的陣痛。
玉溪一季度GDP為608.7億元、同比增長3.1%,一二三產增速都穩定地處于3%左右這個低速上。
在煙草遭遇明顯瓶頸的同時,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排全省第10。固投幾乎成了最大亮點:
但行業分化加劇。
最牛的是建安工程投資,增長36.3%,排全省第1。分產業看,一三產投資增速都很猛,但二產投資下降了21%。
傳統的工業強項在下行的經濟周期里,也在承受著壓力。鋼鐵、黃磷、水泥需求不足、價格下跌,特別是黃磷生產企業開工不足,產值普遍負增長,對全市規上工業形成較大的負拉動。但新增規上企業規模小,增量支撐又不足,一季度也沒有大的增量項目竣工投產:
玉溪得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了。
去年全年GDP增速第一的昭通,今年一季度稍微低調了點,GDP完成368.47億,增速3%。二產不是很好,增加值148.01億,增速只有1.1%。
財哥之前也說過,昭通去年經濟增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白鶴灘水電站的投產,經濟基本盤也是電力尤其是水電,估計汛期到來后,經濟增速會提起來。但昭通還是要解決一個問題:
新型工業要快馬加鞭了。
德宏、保山、普洱這三個難兄難弟,主要說說保山。
德宏一季度GDP增長2.7%,普洱同比下降0.4%。其中,普洱的問題在于,電力工業占工業比重大、規上工業連續多月呈負增長。
去年全年GDP增量全省唯一為負的保山,這次又拿了個負數。
雖然官方數字是同比增長0.3%,但從絕對值看,今年一季度為254.42億元,去年是263.29億:
少了8.87億。
具體來看,一三產雖然都增長了3%到4%左右,但二產增加值卻降了7.2%。
分區域看,隆陽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施甸增長1.2%,但龍陵和昌寧分別下降14.9%、10%,最多的是騰沖:
下降44.5%。
保山再想想辦法,除了隆基,還能不能找出其他“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