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饒橫峰中學一位副校長獲得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橫峰縣宣傳文章稱,該同志“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做到以校為家。他一心想著學生,幾乎無暇顧及家庭,其妻子曾懷有身孕還得照顧家里各項事務,最后妻子由于勞累過度、營養不良兩度面臨流產,但是同學們在學校的饑寒冷暖、喜怒哀樂簡老師幾乎事事關心、事事用心,真正詮釋了一名平凡勞動工作者立足本職工作,不忘初心、愛崗敬業的精神內涵。”
我第一感覺,嫁給這位副校長,算是倒了霉了。
第二個感覺,寫這個小作文的人,很有可能刻意拔高,里面有水分。
從后面的事跡來看,副校長愛崗敬業是肯定的,工作太忙應該也是事實,但是妻子“營養不良、兩度面臨流產”,是不是他不顧家的結果?
如果不是,這是虛假宣傳,這種宣傳,對個人不是光榮,對全社會更沒有好處;如果是,這種男人不能嫁,而且,他不配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
“小家”和“大家”的利益從來都是一致的。“小家”過不好,“大家”能好嗎?就拿這個家庭來說,幸好妻子只是“面臨流產”,假如真的流產,這不是社會的損失嗎?
或者營養不良的妻子生下先天營養不良的孩子,孩子從小得病,將來這個家庭的問題,不就是社會問題嗎?或者從小不管孩子,孩子長大后搞校園凌霸,成了小惡魔,不是給社會造成危害?
極端舍小家的做法,歸根到底,最終是社會來承擔成本,而且這個成本極大。
如果此事是真的,一個對家庭極端不負責任,一個把妻子累成這樣的人,我看婦聯該過問了,組織該找他談話了,甚至法律該介入了!
2
中國傳統文化里有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拼命讓老百姓做圣人。比如舍小家顧大家,如果向上追溯的話,可以找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向下一直延續到楊朔的《荔枝蜜》,當年我們寫作文,全都是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小蜜蜂。
惡劣的是,是把日常生活拼命拔高。說孝道,就搞個二十四孝;說貞潔,就豎起無數貞節牌坊。
漢代有個郭巨,家里糧食不夠吃,兩口子商量,把三歲的兒子活埋,省下糧食給老娘。他們抱著兒子去挖坑,結果挖出了一壇黃金,壇子上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這就是埋兒奉母。
這個故事沒有任何人性,但是它騙了中國老百姓一千多年。所以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中說:“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么,該埋的不正是我么?”
這種謊言無助于世道人心,絕不會讓人心變好,只能使人心變壞。
活生生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泰,他可是才華橫溢,飽學之士。有一天他跟父親說,如果讓我繼承大統,我就殺了我的兒子,將來我死了,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老爸啊,我毫無私心,我真的是為了咱們大唐百姓著想啊,不信我現在就去殺了兒子!
唐太宗趕緊攔著,別殺我孫子,他心里挺感動。但是褚遂良很快揭穿了李泰的把戲:一個連自己兒子都能殺的人,還有什么事他干不出來?還有什么人他不敢殺?一個連自己兒子都能殺的人,他怎么可能施仁政愛百姓?他又怎么可能把位置傳給弟弟?這人坐了天下還得了!
唐太宗有一片愛子之心,他只是把李泰降為郡王,沒有再難為他。
一個口口聲聲毫無私心的人,他很可能有成為李泰的潛質,至少他在說謊!
3
哲學家說,有兩種個人主義,一種是極端自私主義,這是壞的個人主義;另一種是“個性主義”,講究個人權益、自我獨立、自我發展,這是好的個人主義。
人們在現實中說謊成了習慣,作家就會在作品中說謊,于是人的精神生活就被謊言包圍。郭巨的埋兒奉母,分明就是說謊文學,這種東西,我們見得多了:拼命塑造道德符號,反而看不見正常的人。
胡適說得好: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我寧愿相信江西這位副校長是個愛崗敬業的好人,妻子營養不良是因為她的體質原因,而不是因為副校長放棄了做丈夫的責任。
這樣我們就只需批評寫小作文的人就行了:讓說謊的文字走開。
我更愿意看到一個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勞動獎章獲得者,這樣的人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大家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
從郭局身上能學到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