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27)
國軍少將——劉先臨
劉先臨(1903-?),河南唐河人,河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肄業。其叔父劉莪青,早年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討袁護法運動,受他的影響,劉先臨與堂弟劉希程一起南下廣州,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
畢業后留校任學生隊區隊長。1925年冬,由國共兩黨合作,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在廣州成立,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黨代表的中共黨員李富春兼任班主任,劉先臨奉命調任政治講習班學生連排長。
1926年3月調回黃埔軍校,接替李安定任第四期政治科大隊第二隊隊長。
同年6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補充第一師(嚴重兼任師長)第二團第二營營長。12月補充第一師改番號為第二十一師,劉先臨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二團第二營營長,隨東路軍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師長嚴重隨即離開了部隊,部隊中的一些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包括第六十二團的黃埔一期生中校團附兼團政治指導員郭劍鳴、第二營營長劉先臨、第三營營長孫樹成等人都離開了部隊。據宋瑞珂的回憶文章里提及,郭劍鳴、劉先臨、孫樹成等人都是共產黨員。劉先臨到底是共產黨員,還是國民黨左派,沒有其它佐證,無法定論,因為當時的共產黨員大多是秘密身份,只有少數的公開黨員,一般人很難分清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
離開第二十一師后,劉先臨與孫樹成都到了武漢,5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成立了黨員志愿兵團,孫樹成任第一營營長,劉先臨任第二營營長,參加了討伐夏斗寅叛亂,保衛武漢的戰斗。
同年7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是共產黨實際控制的部隊,部隊中有很多共產黨員,劉先臨任第三營營長。編成后于7月下旬坐船趕赴南昌,到達九江時,因爆發了八一南昌起義,張發奎將教導團攔住繳械,劉先臨就此離開了部隊。以后教導團由葉劍英兼任團長,隨張發奎南下廣東,該團后來參加了廣州起義。
劉先臨此時去向不詳,后來還是返回了家鄉河南。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樊鐘秀隨馮玉祥反蔣,被蔣系飛機炸死,戰后樊鐘秀的部隊被收編為新五軍,蔣介石派郜子舉任軍長,后開到太康縮編為暫編第二十師,不久又改編為新編第二十師,郜子舉改任師長。郜子舉和劉先臨既是河南同鄉,又是黃埔時的教官,劉先臨與同在家鄉的劉希程一起投到郜子舉部,
劉先臨擔任了特務營營長,劉希程任特務營營附。
1931年,劉先臨入南京中央軍校軍官教育團學習,1933年7月任南昌中央軍校駐贛暑期特別人員研究班(后改名特別研究班,主任康澤)學員大隊大隊長。
同年10月,康澤奉蔣介石之命,依托這個中央軍校駐贛特別研究班,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別動隊,劉先臨擔任第二大隊大隊長。
1935年,為堵截紅軍長征北上甘陜,劉先臨奉命率別動隊第二大隊赴甘肅,督導各縣“辦理保甲,編練壯丁,筑碉和堅壁清野等”。
同年12月調任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組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第一六六師和第四十五師于1938年2月合編為第九十一軍,郜子舉任軍長,侯鏡如任參謀長。劉先臨任第四十五師(師長劉進)副師長。
1938年5月,調武漢軍官訓練團第一期受訓。
1938年12月,中央軍校第七分校(主任胡宗南兼),新成立兩個軍士教導團,劉先臨任第二團團長。
1939年9月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軍官大隊擴編為軍官總隊,劉先臨任軍官總隊少將總隊長,不久,奉胡宗南命令,為第七分校招生,赴安徽太和,任長淮招募處處長。后返回重慶,任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登記調查處副處長。
1946年10月任國防部少將附員,此后經歷不詳。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949年秋在唐河被捕,解放后被鎮壓。另一個說法是1949年赴臺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