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續修中部縣志》
卷二 祀典志·廟宇
軒轅廟
初神農母弟世嗣(世嫡;家世,后代)少典為諸侯,少典國君之妃曰附寶,感電繞斗而有娠,生帝于軒轅之丘,覆姓(由兩個單字組成的姓)公孫,國于有熊,長于姬水,又以姬為姓。
帝紀:舉風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鴻六相,而天地治。
《管子》云:黃帝得風后而明乎天道,故為當時;得太常而察乎地利,故為稟者;得蒼龍而辨乎東方,故為士師;得祝融而辨乎南方,故為司徒;得大封而辨乎西方,故為司馬;得后土而辨乎北方,故為李後。
《天文志》:軒轅始受河圖,得其五要,乃設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命鬼臾蓲占星鬭(斗的異體字),苞受規正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命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車區占風,捷錄大成。大撓作甲子,容成作蓋天,隸首作算數,伶倫造律呂,榮猨協月筩(tǒng),大容作咸池。
諸制器利用,難以枚舉,浩浩乎文明之世也。
在位百年,年百十有一歲,葬于橋山,左徹(黃帝時期官員)立廟祀之,帥諸侯群臣歲時朝焉。
在橋山之西,宋開寶(宋太祖時期,968年11月—976年12月)中移建于此,元至正中王九皋重修。
本朝康熙十九年,知府王廷弼重修,尋復傾圮(qīng pǐ;倒塌毀壞)。康熙三十四年,邑侯(意指縣令)李喧重修。雍正七年,邑侯何任詳請重修。乾隆二十五年,邑侯鞏敬緒詳請重修,三十七年邑侯董延楷詳請重修,五十五年邑侯羅南英祥請重修。嘉慶十二年,邑侯丁瀚現在詳情重修。
歲仲春秋上甲日祀。天子嗣位、改元,及有大事告成功,則派遣大臣致祭。明太祖洪武四年,遣官祭告,御制祭文載《藝文志》。
注釋:
鬼臾區:又作鬼容區,號大鴻。上古醫家,黃帝臣,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于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
羲和: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歷法制定者。
常儀:一稱“常羲”,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月亮之母。
車區:黃帝之臣,占星氣。
大撓:傳說為黃帝史官,始作甲子。
容成:相傳為黃帝大臣,發明歷法。
隸首:黃帝史官,始作算數。亦借指善算數者。
伶倫:又稱泠倫,是中國古代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即中國音樂的始祖,為黃帝時代的樂官(《呂氏春秋.仲夏紀》)。
榮猨:也被稱為榮將或榮援,是黃帝座前的大臣,與伶倫共同鑄造了12個銅鐘以和五音,榮姓始祖。
大容:黃帝樂師,作古樂曲“咸池”。
《嘉慶續修中部縣志·卷之二 祀典志·陵墓》:軒轅橋陵。在縣城北橋山上。帝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湖,鼎成龍降,迎攀龍髯升天,其臣左徹抱弓而號,取衣冠葬之。
黃帝陵位于今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古稱中部縣,后因黃帝陵而改名黃陵縣。
《史記·十二本紀·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
據1807年(嘉慶12年)《嘉慶續修中部縣志·卷一·山川》:橋山。縣城北,沮水從山下過,故曰“橋”。今地形下,水由縣城南繞而東。
據1461年(明英宗天順五年)《大明一統志·卷三十六 陜西布政司·延安府·建置沿革》:中部縣。在州城南一百四十里,本漢左馮翊翟道縣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姚秦置中部郡,后魏改中部縣,大統中改曰“內部”。隋屬上郡。唐復改中部縣,置坊州,宋仍舊。元廢坊州,以縣屬鄜州(今富縣)。本朝因之,編戶二十四里。
因沮河由西向東呈U形繞橋山而過,站在山上朝下看,東邊有河,西邊亦有河,就像水從山底穿過,故此山名橋山。清乾隆時期陜西巡撫畢沅曾題碑陵前,文曰“古軒轅黃帝橋陵”因是橋陵之稱益著。
黃帝陵寢歷代祭祀不絕。近代,隨著殖民侵略加劇,民族意識覺醒,民眾愛國熱情高漲,黃帝作為五帝之一、人文初祖,獲得來自官方到民間的大力推崇,成為中華兒女團結御辱的象征。
1937年4月5日清明節,中共代表林伯渠,國民黨代表張繼、顧祝同、孫蔚如等共祭黃帝陵,毛主席親撰祭文。
1942年,陜西第三區專員公署擬定《修建黃陵計劃草案》。提出,因位于陜西蒲城的唐睿宗陵也稱橋陵,未免混淆,遂改稱“黃帝陵”。
據1944年《民國黃陵縣志·卷首·序》載:本書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一日,由中部縣政府出版,同月十七日,省政府準,內政部渝民三午文復電云:“關于貴省中部縣更名黃陵一節,經呈奉院會轉奉,國民政府備案,并另鑄新印。請查照飭知。”本書謹將書簽及內封面改題為《黃陵縣志》,余因已印,概仍舊稱。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正式改橋陵為黃帝陵。同年冬,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題寫“黃帝陵”三個大字,命人勒石成碑,置于黃帝陵墓之前。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為整修黃帝陵廟,成立黃帝陵修建委員會,向社會募捐,擴建黃帝廟大殿等。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政府將中部縣易名為黃陵縣,更突顯了黃帝陵的獨尊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