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戰國時候,魯國一個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喜愛學問,一個喜歡兵法。喜愛學問的用他的學術到齊國求職,齊王非常欣賞他的學問并讓他了當兒子們的老師;喜歡兵法的去了楚國求職,楚王對他的兵法戰術贊不絕口,并讓他當了軍官。憑著兩個兒子的出色表現,施家在當時聲名顯赫。
施家有一個姓孟的鄰居,同樣也有兩個兒子,他們的愛好和工作都和施家的相同,然而生活并不如意。為此他們前往施家求教辦法,施家將兒子求職的實際情況告訴了孟家。
于是,孟家喜歡學術的兒子到秦國求職,在秦王面前展示了他精湛的學問。秦王卻說道:“現在各諸侯國都在搞軍備,我們應該重視兵法問題。而你卻想用仁義道德來治理我的國家,那不是讓我滅亡嗎?”然后將他閹割了逐出秦國。
另一個喜歡兵法的兒子前往衛國求職,同樣在國王面前施展了自己高超的兵法技藝。衛國國王卻說道:“我的國家非常弱小,只能在大國的狹縫中求生。我討好大國,友好相待小國,這才讓我有了生存之機。如果一味搞軍力對抗,滅亡的命運就會降臨到我的頭上。而現在我不會讓你完好無損地走出這里,然后投奔大國,那無異于放虎歸山。”說完就把他的膝蓋骨切去后遣返魯國。
孟家兒子回家之后哭天喊地,并責怪施家騙了他們。可是這能怪施家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場合使用效果可能不同。如果孟家喜歡學問的兒子去衛國求職,喜歡武術的去秦國求職,我想結局應該是皆大歡喜的。然而他們沒有研判好形勢就貿然前往,自然就沒有好下場了。
聲明:文字內容為本人原創,版權著作權均為本人所有,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圖片由網絡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更正,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