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荒野里拜訪泰加林的隱士毛腿漁鸮還有它們的鄰居,在科考野外營地里,用傳統的俄羅斯方式喝伏特加,配上厚厚的秘制三文魚,不分白天黑夜地找尋各種鳴唱炫飛的小鳥大鳥。
在林間的泥土道路上發現了貉和熊還有老虎的腳印和糞便,躺在貓頭鷹書作者喬納森的Gaz66卡車里暖和地睡一覺。
軍民兩用的卡車里面燒爐子很暖和
起來之后繼續扛著相機和望遠鏡跨過剛解凍不久的小河,和科考人員一起去橡樹下守候巨大的毛腿漁鸮。
疲憊是可以用伏特加和俄式桑拿去除的,就像書里面描述的那樣,但是不會像謝爾蓋對付喬納森那樣極端地把爐子燒得通紅。
在WCS的科考小樓上遠眺入海口的朝陽,來一口格瓦斯,抽根小煙,講幾個蘇聯笑話,到霍錫特阿林自然保護區徒步,在森林和海的邊緣看渡鴉如何追打白尾海雕。
住在WCS小屋子很舒服
在回海參崴的路上,遇見清澈河流里找尋配偶的鴛鴦和中華秋沙鴨,還有剛剛回到這里的毛腳鵟和蒼鷹。
紅胸秋沙鴨(Mergus serrator)
住到市中心的古典酒店,打開朝著海的窗戶,睡一個好覺之后就出發到大海上看海鳥,繁殖的海鳥。
角嘴海雀(Cerorhinca monocerata),加新!
有點暈船,那么上島爬個山?
書中的二號人物謝爾蓋在山上拍我們
當然,來都來了!山頭看了幾個長尾雀,看了紅脅繡眼鳥,看了黃眉姬鹟居然還是當地罕見的鳥種,順便在山崖上拍了丑鴨和斑海豹,啊哈哈!
這就是我們剛剛結束的追尋毛腿漁鸮的行程。之前發過一次招募,有些信息可以點擊下方動圖了解:
野性海參崴,山和海的結合。
我們在鳥類繁殖地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經歷的一次觀鳥體驗,部分復刻了《冰原上的貓頭鷹》這本書的情節,當然最厲害的是和書中的人物和俄羅斯遠東的科學家一起看鳥。
這么一說感覺有點像追星的青少年?
書中人物Rada送我們去機場離境了
這一趟行程下來,看了不少東西,最重要的當然是毛腿漁鸮。
近距離地看它們叼著魚,扇動巨大的翅膀落在頭頂,那一刻的震撼一切語言都難以描述,然而隨后傳來它們的二重唱再次將你推向觀鳥人生的高潮。
還有就是看到各種大聲宣告領地的鹀和鶇還有山雀以及柳鶯。
聽到這些小鳥的鳴唱,終于把對它們的認知補全了——這就是繁殖地的歌唱比賽,我們在國內什么時候聽過啊?
泰加林的暮色
至于各種獸類,偶遇了赤狐、梅花鹿還有某種獾,可惜沒遇見黑熊和棕熊,足跡看到了,老虎的糞便也看到了,那下次去會怎么樣呢?
還有下次么?
還真的有,趁著漁鸮的幼鳥還在巢里面,親鳥不會走遠。
謝爾蓋說,可以組織第二個團,時間窗口還存在。
時間訂在5月17號出發抵達海參崴,8天在地行程,那就是5月17日—5月24日,海參崴起止,價格19800人民幣/人,只招4個人,絕對精品小團了。
根據天氣情況安排營地和出海的先后順序,抓住今年最后一波拍攝漁鸮的機會。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咨詢和報名,關于這個小眾的貓頭鷹團的詳情,請加Kai的微信,方便交流。
另外,這里當然也列出部分鳥種list給大家參考,順便貼幾張圖簡單分享一下。
角嘴海雀,扁嘴海雀, 白眶海鴿,崖海鴉,灰背鷗,黑尾鷗,海鸕鶿,暗綠背鸕鶿,斑臉海番鴨,黑海番鴨,丑鴨,赤頸??, 中華秋沙鴨,紅胸秋沙鴨,白尾海雕,毛腳鵟,蒼鷹。
看不膩的泰加林
丑鴨(Histrionicus histrionicus),應該叫小丑鴨才好吧?
山林深時見梅花鹿過馬路
山上的和海里的崖海鴉(Uria aalge)
白眶海鴿
領隊:傅云(老傅)之前做和帶老外團,在食住行安排方面和團隊協調方面有20年經驗。
主要觀鳥,鳥種數差不多也到一千了,其它物種也懂一點,對物種背后的故事或者段子有不少可以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