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大門
長鏡頭這么喜歡訪古探幽,為什么喜歡歐洲,反而是中國的古建去的少呢?主要是受不了那烏泱烏泱的人和亂七八糟的氛圍,再就是修一堆假古董騙錢,總之好好的東西折騰的不是味兒,沒有歐洲很多地方修舊如舊的古樸。但是中國有一個地方不然,那就是山西。都說中國古建看山西,唐代的遺存只有山西有,宋元也不少,明清那都不是事兒了。最近我看了不少有關山西的內容,心里種了一片草原。雖然山西離北京不遠,就是沒空去走一圈,我也得發下宏愿,遲早要去山西好好看看。不過有個地方,我是去過的,也可以說是山西古建中最容易去的一個,那就是太原的晉祠。即便如此,每次來晉祠,我也是被震驚的一塌糊涂。
晉祠好在哪兒呢,表面上說,有宋代的圣母殿和侍女雕像,有三大國寶了;其實最打動我的還是那種感覺,就是經過很多假古董的鋪墊,忽然你就看到了水鏡臺、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魚沼飛梁、圣母殿這一溜建筑,就有那種“嘎嘎開門”的感覺,你再不懂歷史不懂建筑,一看這些也知道是好玩意兒。
晉祠在太原的西南郊,我上次去晉祠還是26年前,記得當時路上坑坑洼洼,到處是煤渣,很破敗;如今呢,交通方便多了,環境也很好,原來的晉祠部分,被叫做“晉祠博物館”,周邊修了不少建筑,成為了大公園。再加上背靠的天龍山,成為了面積更大的景區。所以這事就很有意思,進了景區,得逛了半小時,才到了收門票的地方。
新的雕像,中間是李世民,旁邊有長孫無忌、魏征、李勣等人
我剛才說了,門口修的那些建筑,其實起的就是鋪墊的作用,讓人感受后面真正的盎然古意。當然,這些新景點結合了湖景,也融合了不同風格,在游客少的情況下逛一逛,還是挺舒服的。
這個晉祠最早是為了紀念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兒子,周公旦的侄子。周武王死了之后,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繼位,他剪了一片桐葉說要給叔虞封地,周公說君無戲言,所以就把“唐”這塊地方給了叔虞,他也被后人稱為“唐叔虞”,成了三晉大地的始祖。他的后人就統治著春秋時期的晉國。這就是“桐葉封弟”的故事。
但是后來,宋太宗趙光義攻破了晉陽城,滅了北漢,完成了北宋疆域的統一。為了翦除后續抵抗的可能,將晉陽夷為平地,也是為了削弱晉地的影響,就把晉祠主要祭祀的對象改成了唐叔虞他媽邑姜,所以主殿是圣母殿,唐叔虞祠在邊上。當然這個邑姜身份也可以,人家可是周武王的王后,姜子牙的女兒。
晉祠圣母殿
晉祠這一片地方的核心,是“水”,串起了主要建筑。比如圣母殿前的難老泉、善利泉,不過無論是難老泉還是智伯渠,現在看起來都沒有多大規模,但這個地方是晉水的發源地。山西比較缺水,自古以來,很多鄉村宗族因為水而爭斗。晉祠中比較有名的水母娘娘的故事也和此有關。
說到難老泉,可能是晉祠知名的關鍵詞,畢竟是晉水源頭,晉陽第一泉。因為我上高中時語文課本里有吳伯蕭的散文《難老泉》,文章是沒印象了,但是難老泉的名字記下來了。這個泉眼是個大池子,上面有亭子,下面還流水,我估計這個水也不是天然的了吧。我更對這個亭子感興趣,這個亭子像個斗笠,里面的斗拱,可是北齊的風格。話說,在晉祠乃至整個山西,看斗拱可是一大學問吧。里面有塊匾,乃是清初文學家、醫學家傅山(傅青主)所題,但是這個“難老泉”三字,看起來像是“鷄老泉”。
難老泉亭子的頂部,有傅山的題字,注意北齊風格的斗拱?
進了晉祠博物館的大門,首先看到的就是“水鏡臺”,這座建筑其實是祭神時的戲臺,但是戲臺在背面,沖著圣母殿方向。這個建筑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正面是重檐頂,像是廟里的殿,后面是個戲臺,卷棚頂。這樣正面其實是后臺,是清代建筑;后面是前臺,是明代建筑。從側面看房檐的銜接,又別扭又和諧。
水鏡臺正面
水鏡臺側面
水鏡臺細節
水鏡臺背面的戲臺
水鏡臺細節
白鶴亭
然后經過了明代的石橋會仙橋,就是金人臺。臺子四角是四個鑄鐵像,其中三個是北宋年間的,一個是民國時期補鑄。到這就看見宋代的寶貝了。接下來是一座木牌坊--對越坊,這個是明代的,三間歇山頂,也是仔細看,明代的斗拱非常精巧。牌坊上有“對越”二字,和剛才說的“難老泉”,以及水鏡臺上明代書法家楊二酉寫的“水鏡臺”三字,并稱“晉祠三匾”。
會仙橋
金人臺
鑄鐵人像
后面的獻殿也非常有看頭,這是個四面透風的建筑,但是很多中國古建的墻不承重,建筑的結構主要看廊柱、斗拱這些。這座建筑是金大定年間的,距今850多年了,這就是山西的特點,看起來不怎么顯眼的建筑,卻有顯赫的身世,經由梁思成高度贊譽。從這里開始,就接續的看到晉祠三大國寶。
對越坊???
獻殿的匾額
獻殿
獻殿內部
第二件國寶就是魚沼飛梁,這是一座具有木結構支撐的石橋,建于北宋年間,年代比獻殿還早。這座橋可以理解為古代的立交橋,就是四面都有連通,經歷近千年歷史,如今仍然承載著無數的游客。梁思成認為,這種橋梁的形態,以為只在畫上有,晉祠是現存的孤例。
魚沼飛梁
接下來就是晉祠的核心,圣母殿了。開頭我就說,晉祠“嘎嘎開門”主要指的就是這個了。如果一般人在獻殿和魚沼飛梁還看不出門道,那看到圣母殿,就一定會覺得這個建筑很牛,一種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但是仔細說起來,第一個就是年頭久遠,他興建于太平興國九年,就是趙光義的時代,距今是1040年,而且是為數不多的,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筑;第二個是規模,這座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而且四周還有圍廊,這個在類似建筑中非常罕見;第三個是看細節,最典型的就是正面廊柱上的八條木雕蟠龍,這個也是孤本。關鍵是這幾條龍的雕刻非常精細、生動,甚至如今都成了網紅。
還有就是殿內的33尊侍女像,真正經歷了千年歷史的宋代遺物,而且非常的生動,不僅是高級的藝術品,而且展示了宋代鮮活的場景;在一般人的認知里,宋朝的社會生活是比較活躍、開明的,而這些侍女像,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心思、性格,年齡身材表情衣著各不相同,活靈活現,可惜限于人流,殿內不能進入參觀,而殿內的光線又比較昏暗,就很難看清。還有就是殿前殿內掛滿了不同時期的匾額,還有明、清、民國時代的各種石碑,都值得細看。還有一個特殊點,就是殿旁邊的“周柏”,據說是西周初年所植,如今是個半躺的狀態。這個周柏和難老泉、大殿里的宋代侍女像,并稱晉祠三寶。其實不只是周柏,整個園區內,唐槐也不在少數。
圣母殿
圣母殿內
宋代侍女像
宋代侍女像
“網紅比耶”龍
周柏
從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圣母殿周圍的廊柱結構
圣母殿供奉的自然就是剛才所說的邑姜。而原來的正主,唐叔虞祠就在旁邊。這組建筑是元代重建,清代擴建的,可以看到元朝的樂伎俑,也非常生動。而唐叔虞祠的正殿,也融合了元代和清代的風格。
善利泉
難老泉細節
松水亭
唐叔虞祠
唐叔虞祠的元代樂器俑
唐叔虞祠
其他的建筑,和晉祠的一系列主要建筑,既有整體觀感,又有獨立元素,因為建于不同時期,所以這里并不像傳統的廟、觀那么格局整齊,而是很多建筑的合體。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是以看圖片為主。
圣母殿后山的建筑
公輸子祠,就是紀念魯班的
公輸子祠內部
真趣亭
水母宮
王瓊祠
李世民寫的碑,復制品,晉祠罕見的唐碑
十方奉圣禪寺山門,以前這個門是晉祠的大門,后來移植到這里
舍利生生塔,以前這個寺是尉遲敬德的別墅
大雄寶殿
最后,在把狹義的“晉祠博物館”外的建筑統一介紹一下,這些后期建筑雖然也精巧,但是在圣母殿被深深震撼之后,再看這些,多少有些平淡。這個區域,是不收門票的,人不多的時候去逛逛挺好,如果懶得走路,搭乘電瓶車也可以。
市樓
上生寺
晉文公藝術館
景區前的牌坊
景區門口的建筑
有了晉祠的“誘惑”,那么整個山西的寶藏,更讓人期待了,佛光寺、南禪寺、懸空寺、雙林寺、永樂宮、應縣木塔。。。期待下次一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