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遲凡樂
在成都生活創(chuàng)作多年的音樂人地磁卡,今年年初選擇搬回了老家昆明。
一個原因是為了離年紀較大的父母更近一些,另外一個原因是,他也想主動換個環(huán)境待待。成都當然有豐富的消費生活和音樂場景,但對于已經(jīng)待好幾年的他來說,“好像可以玩的也都玩過了”,當?shù)仃幱昃佣嗟奶鞖鈱@個云南人來說也一言難盡。到最后,原本就偏宅的他,就更習慣了一直待在家里不怎么出門,“這樣的狀態(tài)對我來說還是會有一點影響。”
盡管成都有著更蓬勃的音樂產(chǎn)業(yè)、更集中的圈子,但對于地磁卡這樣,習慣了自己在家中工作室創(chuàng)作、又渴望生活得自在一些的音樂人來說,這些并沒那么重要。“有當然很好,沒有的話也不用強求和音樂人交流。像我現(xiàn)在身邊有做視覺的、做設計的,我覺得也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好的想法。”
搬回昆明后,地磁卡大多數(shù)時間還是在自己的家中工作室創(chuàng)作,空閑時間可能會開車去遠一點的縣城吃吃東西,爬爬山、遛遛狗,也跟朋友們湊湊。
地磁卡專輯《肥瘦音樂》封面
地磁卡來自成都明堂唱片。事實上,不僅他自己,整個明堂都以類似的性格質感和“佛系”這樣的標簽在行業(yè)內和樂迷群體中著稱。用地磁卡的話說,“其實大家都很宅”、“屬于一種不爭不搶的狀態(tài)”,“整體的生活狀態(tài)還挺符合我們自己所做的音樂的。”
文化意義上,特定的音樂類型常與特定的價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捆綁得很緊密——諸如朋克和憤怒、民謠和文藝,今天的說唱則和消費主義結合得更緊密,等等。這當然有公眾刻板印象的加成,但往往也能映射出一種音樂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結構當中誕生的。
在這個意義上,像地磁卡和明堂這樣的律動音樂創(chuàng)作者和廠牌,似乎也正在創(chuàng)造和他們喜愛的音樂相匹配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營業(yè)”可以佛,但對鉆研音樂必須有著書呆子般熱情;工作生活在都市,但喧鬧的消費主義都市生活之間又有著一層若即若離的關系;追求相對自在、自由的創(chuàng)作生活。
5月13-19日,更多像地磁卡這樣的律動音樂人,聚集到了星辰集詞曲創(chuàng)作營中。
由網(wǎng)易云音樂和中國數(shù)字音樂基地聯(lián)合發(fā)起的星辰集詞曲創(chuàng)作營,目前已經(jīng)來到了第六季。本季星辰集創(chuàng)作營選擇和明堂唱片合作,以“挑戰(zhàn)邊界,創(chuàng)造新流行”為主題,聚焦在律動音樂/都市音樂領域,共有包括地磁卡、Whle陳家麟、雷擎、李丁丁、和平和浪、C103、CigarHan、鄧博倫、FANNTA樂隊、閔原M!na、Neon衛(wèi)柏、popogo、尹立堯、張溪格、8bite在內的15組不同律動音樂風格的音樂人入營交流、共創(chuàng)。星級導師團則請來了創(chuàng)作歌手陳珊妮、制作人陳建騏兩位重量級導師,以及來自明堂唱片的制作人 Major Yao、說唱歌手夏之禹,來為音樂人們分享經(jīng)驗。
本季星辰集創(chuàng)作營征集海報
律動音樂,實際上是對強律動的、由黑人族群創(chuàng)造的當代流行音樂的一種統(tǒng)稱,涵蓋如 R&B、Soul、Funk、Hip-hop 等類型。過去,英文世界常用 Urban Music 來指代。而在近年種族運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發(fā)現(xiàn)這件事背后隱藏的種族主義傾向——從20世紀初的 Race Record 到后來的 Urban,美國主流社會似乎總有辦法在使用黑人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文化的同時,又從命名和宣傳上掩蓋掉他們的貢獻。
如果 Urban 指代的是那些在20世紀美國都市化進程下誕生的、從黑人根源音樂中演化過來的城市黑人流行音樂類型——為什么不直接叫做黑人音樂?層層抗議和反思之下,美國業(yè)界逐漸棄用了 Urban 這個詞,國內也逐步跟進,改為用律動音樂/都市音樂這樣的概括。
在本季星辰集的入營學員中,就包括有地磁卡這樣以其 R&B/Neo-Soul 作品被廣泛認識的音樂人,和平和浪這樣偏 Funk 風格的樂隊,做說唱的 C103、popogo,等等。15 組入營學員擅長風格、職業(yè)階段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ta 們都很重視音樂中的律動。
本屆星辰集創(chuàng)作營課堂
地磁卡覺得,雖然聽眾可能沒那么在意,但對于一首作品來說,從配器、鼓出發(fā)的律動是一首歌的基礎,“能給你營造一個一直進行的感覺。”曾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學員雷擎同樣認為,律動就是一首歌的心跳,作為一個鼓手創(chuàng)作人,他的寫歌習慣是先把律動的部分扎一個基礎,再開始來寫詞曲。
和平和浪覺得他們對節(jié)奏這件事甚至有點偏執(zhí)。一方面是他們都很喜歡以律動為導向的音樂,湊在一起就自然想做這類型的音樂;另一方面,長期的創(chuàng)作和探索讓他們意識到,把律動做好這件事,比旋律或其他東西都更難。“漢族的音樂傳統(tǒng)是更多是為了講故事,而不是像非洲或者拉美很多地方,創(chuàng)作音樂是為了跳舞。”
地磁卡(右下)與和平和浪、CigarHan一起創(chuàng)作音樂
對律動同樣的追求,讓這些音樂人盡管有著不同的創(chuàng)作習慣和擅長風格,也能產(chǎn)生一見如故的化學反應。
地磁卡這次來到星辰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和不同的音樂人一起做一下音樂,“長期都是自己一個人創(chuàng)作,很少可以和不同音樂人一起做,做一些不太像自己平常會做的音樂。”而碰撞的結果令人驚喜。在共創(chuàng)環(huán)節(jié),第一次組隊,地磁卡與和平和浪以及云南新晉音樂人 CigarHan 組到了一起。“第一首歌以我的動機為主,然后大家把想法放進去之后,就覺得和我之前想要傳達的內容很貼切,但整個 vibe 變得非常不一樣。我就覺得非常好玩。”
同樣抱著和志趣相和的音樂人交流、學習的目的,來到這屆星辰集的,還有閔原M!na。
閔原M!na在深圳土生土長,現(xiàn)居上海。從小家里音樂氛圍很好,她也學習古典鋼琴多年,大學在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現(xiàn)戲院音樂科技系就讀,大學畢業(yè)前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目前投入在獨立流行、R&B 當中。
新人獨立音樂人閔原M!na的網(wǎng)易云音樂歌手主頁
閔原M!na同樣認為律動音樂是對自己創(chuàng)作類型比較好的概括,認為“身體會不自覺的晃動”是對她音樂最大的贊美。閑暇時她喜歡和朋友找個公園待著,放放音樂,不干什么,只是單純的待著,就感覺非常自在。
雖然是相關專業(yè)學習背景,但相對于創(chuàng)作營中更成熟的音樂人,目前的閔原M!na仍處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早期階段。今年早些時候,她一度處于一段比較差的狀態(tài)當中——對自己的成長不滿意,創(chuàng)作中的瓶頸無法突破,甚至懷疑自己能否真正成為一個職業(yè)音樂人。為了分散注意力、減輕焦慮,她還干起了兼職,在一個買手店當?shù)陠T,“感覺每天像在角色扮演過家家,一到店里就轉換成另外一個人格來完成工作”。
于是,當看到網(wǎng)易云音樂的新一季星辰集創(chuàng)作營開始征集、并且?guī)孜粚煛⑿芍敢硕际撬浅O矚g的音樂人時,她很快投遞了作品,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來到創(chuàng)作營。
閔原M!na(右一)在創(chuàng)作營中認真聽課
入營幾天后,她的感受是,“超級補充能量。”在導師課堂部分,閔原M!na被陳珊妮無保留的真誠分享所觸動,也被飛行導師夏之禹的“點名”嚇了一跳。夏之禹在分享歌詞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課堂,當眾念了她的歌詞,并針對性的做了改編示范。“大暈倒”般的社死之余,她也獲得了從另一個視角看待自己創(chuàng)作的機會。
能和不同的音樂人組隊創(chuàng)作的經(jīng)歷,也讓她倍感幸福。“被音樂白天到黑夜從頭到腳包裹著的感覺,真的很美妙幸福。每天忙得很充實、時間過得特別快,然后又有無限創(chuàng)作出音樂的可能性,讓我覺得很奇妙。”
作為本季星辰集星級導師團的四位導師之一,生性不愿意充當“權威”“老師”類角色的夏之禹,本來是拒絕的。同事告訴他同行的導師團中有陳珊妮之后,他重新思考了大概兩秒鐘:“我去。”
盡管帶著一半追星心態(tài)來到本季星辰集,夏之禹還是認真準備了這趟關于文本創(chuàng)作課的分享。試聽了所有學員的作品之后,他感覺對很多年輕人原創(chuàng)音樂人來說,“很大部分是不太在意歌詞這個東西的。”在他看來,文本好像正在成為很多更投入在編曲的音樂人們所不得不應付的“問題”,而不是有熱情去主動創(chuàng)作的部分。
夏之禹在本季星辰集上分享
“但沒有一個偉大的作品是歌詞超級爛、但音樂特別好;當然,反過來也是。既然大家在創(chuàng)作,大概也有著一個偉大作品夢,所以也就只能朝著(把文本也做好)這個方向去。”在分享課上,夏之禹首先花了很長篇幅強調了作詞的重要性,才開始分享他的一些創(chuàng)作技巧。
對年輕音樂人的另一個觀察是,夏之禹覺得,現(xiàn)在年輕的音樂人、創(chuàng)作人好像缺乏一點活力。“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終于成了一個中年人。”夏之禹說自己也一直在反思這件事,但還是傾向于覺得,隨著短視頻對人們消費內容習慣的改變、音樂行業(yè)內部商業(yè)化程度的不平衡,年輕人似乎越來越難去保持一種能有“破壞力”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大部分似乎都在一種比較溫吞狀態(tài)下,好像被各種各樣信息、資訊教育和規(guī)訓得非常好。
陳珊妮在本季星辰集上分享
另一位導師陳珊妮同樣在她的分享課上,對年輕人提出了一些警醒:“我覺得其實你們比我當初還要慘。我們那個年代慘的事情不一樣,那時候的情況是,可能根本沒有好的女性制作人,可能根本大家還沒有做說唱的機會。那時候慘的是沒有這個、沒有那個,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而今天你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專業(yè)。不是你們沒有專業(yè),是世界上沒有專業(yè)了。”
陳珊妮在課上提到,她對營內這批年輕音樂人在音樂上的才華,其實是沒有疑慮的。“但我的確有意識到,在這十幾年當中,因為 home studio 的趨勢,大家都在家里錄音,你工作的場域一直在變化,而且沒有一個standard(標準),我覺得你們的‘音響’的確比較弱。”
她提醒在座的年輕音樂人,今天很多東西都可以在網(wǎng)上學到、或者遇到人告訴你,但充分累積的、一手的感官經(jīng)驗是沒辦法代替的,“你沒有聽過黑膠就不會知道它比 CD 多了什么,你沒有去影院看過真正的 film 就不會知道它真正的質地。”
陳建騏在本季星辰集上分享
創(chuàng)作營的最后一堂課是音樂制作人陳建騏,向學員分享他關于音樂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建議。陳建騏從自己的生涯歷程出發(fā)講起,提到很多在外界看來他“成功”的合作、作品和節(jié)點,實際上并不是他主動“規(guī)劃”得來的。比起規(guī)劃,他更想說的是,有時候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余的部分交給際遇,讓自己“被規(guī)劃”,也是很好的方式。
“大家都會問機會在哪里。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每一次機會意外出現(xiàn)的時候,你有辦法每一次都不搞砸它。”陳建騏強調,不要給自己設限,一直做好準備,嘗試在每一次看起來“超過我范圍一點點”的機會中盡力完成挑戰(zhàn)。也許很多美妙的事情會在規(guī)劃之外自然發(fā)生。
音樂制作人 Major Yao 在星辰集上分享
5月19日,為期一周的第六季網(wǎng)易云音樂星辰集創(chuàng)作營,就結營了。
幾位導師上完課,學員們共創(chuàng)的 demo 也出爐了。一如既往,這些作品會被集結在新一季的星辰集作品集中,在網(wǎng)易云音樂的幫助和推廣下,和聽眾們見面。學員們將獲得更多被聽眾熟知的機會。
幾位學員在創(chuàng)作營中交流
但比起創(chuàng)作營期間附帶的這些作品和機會,“過程”大概才是學員們這一趟同時收獲到的、更重要的東西。
閔原M!na說,在創(chuàng)作營這段日子,最大的收獲是,她親眼看到了“真正的音樂人”是什么樣的,幾乎能感受到 ta 們散發(fā)出來的光。創(chuàng)作營最后一兩天,大家漸漸熟絡起來,F(xiàn)annta樂隊邀她做一首輕快的曲子,“我們只用了一個上午就想出了旋律和歌詞。”一起吃完最后的結營晚餐,有很多音樂人仍選擇回到 studio 繼續(xù)做音樂,她形容大家“有種奮不顧身去做音樂的感覺。”
那大概是一種關于專業(yè)和投入的力量。在這樣的榜樣和同儕的包圍之中,她前陣子的焦慮減輕了不少,頭腦好像也清晰了一些,想要的東西好像能看得到一點了。閔原M!na感到自己又一次找到了想要前往的方向。
陳建騏課堂結束后創(chuàng)作營全員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